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30 07:43:17瀏覽221|回應0|推薦0 | |
雪巴族在世人眼裡,很平凡,平凡到不會成為新聞人物。一旦例外,上新聞版面,往往是悲劇。悲劇發生後,我們才了解雪巴族辛酸沉重的命運。 2014年聖母峰雪崩,16名罹難者全是精通登山的雪巴族嚮導;2015年425大地震導致珠峰雪崩,雪巴族村落受損嚴重,讓世界因此聽見這支神秘民族的悲歌。 雪巴族,一隻散居在喜馬拉雅山脈兩側的民族。雪巴人常年生活在高山地帶,為各國登山隊提供嚮導及後勤服務是他們主要經濟來源。雖然尼泊爾政府有規定,每位雪巴人一次只能背負20磅的行李,但年輕力壯的雪巴人往往為了多賺一點,把負擔加倍很多。 在登山隊前打頭陣的雪巴族,冒的風險比誰都高。在隊伍還沒出發前,雪巴族必須扛著糧食與各種補給品,在酷寒中爬過無數險峻的稜線與裂隙,固定登山繩索,並帶著重裝備前往定點紮營。在登山隊伍打前鋒,來回奔波解決登山客的疑難雜症,實現他們成功登頂的夢想。 據《國家地理雜誌》報導,雪巴人擔任嚮導2個月,平均可獲得5000美元,但尼泊爾一般農民年收入才1000美元。很多雪巴人為了養家活口,擔任這種高風險職業。 當世界各地的登山客帶著五花八門的「意義」成功登頂,舉國旗拍張團體照、或把珠峰美景攝錄在世人眼前,並留下人生值得紀念的一刻…… 光鮮亮麗的登山客背後,你可能會發現雪巴族謙卑的身影。他們登過無數次珠峰,只為給家人吃飽、穿暖,孩子或弟妹可讀書…… 肩上背負重擔,克服血淋淋的現實生活,這比所有隨著登山客湧入高山的「意義」更實在。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過日子。有些民族的世界,是我們無法想像及體會的——尼泊爾雪巴族,他們每天的工作彷彿在珠峰打卡上班:當登山客的嚮導,而一個登山季,是在生死路來回穿梭。
環宇基金會 助雪巴族擺脫崎嶇難行的宿命 2015年4月25日大地震之後,許多雪巴族孩子因家鄉全毀流離失所,環宇基金會認養其中10位孩子,提供他們在育幼院一切生活開銷。這群孩子在育幼院裡能享受到乾淨的住宿環境、健康的飲食、及教育費,孩子平安重回學校上課。 在地震後失去家園的雪巴小孩,在育幼院裡,互相扶持。他們一起做菜、溫習功課、學音樂及畫畫……相信經歷災難後,在育幼院穿上新校服重新上學,展開成長的新生活。 「穿上校服,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刻」 12歲的尼泊爾小姑娘Dawa Doma以前總會在下課後幫忙父母種馬鈴薯跟小麥,並編織竹籃、斗笠、及打零工來貼補家用。但425地震摧毀了平靜的一切。當時她與家人在山上採冬蟲夏草,遭受地震侵襲。全家逃到首都,不敢回村落。 在加德滿都緊急避難所待了快三個月,她失去家園、失去學校……當她在環宇基金會在尼泊爾設立的育幼院接受照顧,在穿上新校服重新上學時,說:「這是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時刻。」 「我就像其他人一樣,不能決定自己未來會發生的每件事,但我真的很高興可以再次回學校念書」 尼泊爾還在地震中緩慢復原,而孩子們的夢想不能停滯…… 貧窮+偏遠:就學之路千里迢迢 由於貧窮、內戰造成尼泊爾建設落後,許多人依賴國際救援的物資過活,連三餐都無法溫飽。雖然在尼泊爾,小學是義務教育,但因天氣寒冷、農忙時期幫忙務農、家中經濟無法供給、學校距離遙遠等因素,加上師資和教室不足,學校班級無法按照年齡分班,學生擠在狹小昏暗的教室裡,校舍建築的老舊有時甚至威脅到孩童的生命。種種原因嚴重導致教育不完整、不連貫的問題。 教育是改變命運的鑰匙。尼泊爾是世界最貧困的國家之一,許多偏遠山區小學升學率低,教師短缺,教學方式需要改善。而尼泊爾公立學校品質低落,私立學校學費昂貴。教育資源問題無法解決,不到百分30%繼續申上中學的資格。 尼泊爾的成人識字率至今依然低於50%,此外,男女平等觀念薄弱,因此孩 童教育就顯得格外重要。鑑於此,環宇基金會計劃與北薪扶輪社合作,把台灣教育制度引進當地,該功能完善的學校,從最根本的教育著手,改善尼泊爾人民的一生。 為貧童打造學校 我們期許為尼泊爾貧童提供完善的教育機會,未來將計劃在尼泊爾成立學校。學校涵蓋4大功能:教學、住宿、接待會館及公益服務。免費提供貧童從幼稚園至高中畢業的完整教育…… 尼泊爾震災線上捐款 尼泊爾震災重建工程計劃/捐款資訊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