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子書與數位出版--2012觀察
2012/04/24 16:27:03瀏覽370|回應0|推薦0

從2007年Kindle (請不要稱之電子書,這只是電子閱讀機)上市,電子書又進入一波新的熱潮。

2009年發表了一篇關於電子書與數位出版的看法,對我來說,上過幾次課、聽了一些講座,都覺得真是浪費錢和時間。電子書相關產業──做面板、做閱讀機的硬體業者、做銷售平台的系統業者、做手機閱讀的通信業者、研發電子書軟體和加密軟體的資訊業者,各懷鬼胎想趁勢大撈一筆,但各自意見紛歧,唯一共同點是一致地磨刀霍霍向豬羊,要求出版業者釋出內容授權。

現在2012年了,情況如何呢?

做電子紙面板、閱讀機的,大概是出局了。這幾年iPad異軍突起,既有Kindle那種閱讀機的輕便,又有電腦的功能,電子紙面板的閱讀機只剩下「省電、不傷眼」的訴求,這兩項訴求在現今幾乎人人都好幾台電腦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時空背景下,是沒什麼說服力了。

確定了由平台業者就出版者提供的檔案加值、加密後銷售,再與出版業者拆帳的商業模式,對出版業來說,的確是從一片霧煞煞中看到一條輪廓較清楚的路了。

雖然還有一些主張分章賣、分頁閱覽計費的雜音,不過這些應該只是一時嚷嚷的,成不了氣候。畢竟出版商跟平台商拆帳後,還要算版稅給作者,弄到一頁一頁計費、一章一章賣,那跟作者結算時真是一個頭幾百個大,誰要幹這蠢事!

會提出這些主張的,多半不是實際在出版業工作的人。要嘛是一些學者、教授,要嘛是一些懷抱著「讓大家都可以免費閱讀」的遠大理想的圖書館人員,要嘛是一些對電子書很有憧憬的「讀者」。

目前我個人倒是覺得,出版業可以比較放心地進場了!

不過在選擇配合的平台業者時,最好要確保自己對電子書定價以及銷售折扣的控制權。早期電子書還沒有銷售平台,除了家大業大的大型出版集團自己花錢建自己的平台,甚至研製自己的閱讀機以外,當時電子書業者找出版業合作是專門去賣圖書館的,電子書的定價要訂為紙本書的三到五倍,一次要買三到五個copy。而現在賣給一般讀者的電子書平台多了,一般定價是紙本書的四折到八折之間。

其實,電子書的定價根本不需要以紙本書的幾倍或幾折來算,完全可以當一個獨立的商品來訂價。

電子書可以省下紙張、印刷、裝訂,所以應該比較便宜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從出版社編輯排版好的檔案,要成為電子書,中間需要經過加值、加密的處理,而每一次發送電子書到一個帳戶,也都要經過加密、帳號認證、IP認證等過程,雖然這些過程是我們看不見的,但也都要成本。

另外,出版紙本書可能因為成本考量,用黑白單色出版,原本書裡的圖片、照片,就算原稿是彩色的,也將它先處理成黑白的;但做成電子書時,可以改成彩色,這些地方也都要耗人工來重置、加工。這樣下來,電子書就不一定會比紙本書便宜了。

至於,如果像一些對電子書抱有很大憧憬的人想的:可以結合多媒體,把圖片換成影片或動畫,或者加一些互動的多媒體效果,那電子書恐怕要更貴了。因為,這些額外做的「內容」,都要花錢去製作或去取得授權!原本就已經花大錢去拍電影的,可以拿拍攝出來的片段來做成電子書,但要原本都做紙本書的出版業者去找人、找器材拍攝影片,那費用可驚人了。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an514&aid=6375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