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5 18:12:02瀏覽80|回應0|推薦1 | |
僞書《史綱評要》(僞李卓吾(贄))及王重民之死
============================= 感想: 嗯, 《南詞引正》偽書,1961年一票人也要説成是真的,難不成也是................ ============================= (引自《百度百科》王重民條http://baike.baidu.com/view/69280.htm) 1974年,“批林批孔”、“評法批儒”運動進入高潮,王重民先生的古籍目錄、版本學知識突獲青睞。 李贄是明朝思想家,是 “評法批儒”中被廣爲贊揚的“法家”人物代表。這時,傳來在福建泉州新發現了一部李贄的著作 《史綱評要》。1974年6月,江青在天津的一個“儒法鬥爭史報告會”上興奮地宣布“發現了一部李卓吾(贄)的《史綱評要》,現在准備出版”。然而,經過一些專家鑒定,這本書並非李贄之作,而是假造的“僞書”。這個結論,使有關方面大爲掃興,于是,他們想起了目錄、版本權威、北大教授王重民。北大、清華是毛澤東“親抓”的“文革典型”之“六廠二校”中的“二校”,“兩校”領導人是“通天”的非凡人物。此書的鑒定,便由“兩校”的領導人直接負責,要王重民再作鑒定。他們知道,王先生在這方面一言九鼎,如果他說不是僞書,便可鎮住衆人。然而,王重民先生的鑒定結果也是僞書,令他們大失所望。但他們仍不甘心,要王在圖書館繼續“研究”,實際上希望他明白這是“政治任務”,要他得出與政治需要一致的結論。沒想到,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王先生反而“不識時務”找出了更多的證據,證明這是一部僞書。王先生的夫人劉修業女士在 《王重民教授生平及學術活動年表》(《圖書館學研究》,1985年第5期)中回憶說,“兩校”領導曾指著王發火地問道:“你說這部書是僞書,對你有什麽好處?” 1975年4月15日下午2時,北大召開校批鬥大會,會上校領導以不點名方式批判王以資産階級思想腐蝕黨員幹部。會後,系領導還專門找他談話,問他聽到會上講話有何感想。回家見到妻子,王先生悲憤難抑,淚流不止。晚上,系裏又派人到他家中,仍強調要他 “對自己腦海中的資産階級思想作檢查”。此時冠心病複發的王先生用微弱的聲音回答說:“我不能再作思想檢查”。但是,來人仍然強調他一定要作檢查,然後離去。這一夜,王先生一直未能入睡,第二天清晨像往常一樣,對親人說出去散步。然而,這次他卻再沒有回來。劉修業女士回憶說,親人、同事四處尋找,到深夜,發現他“竟步王國維先生的後塵自盡在頤和園長廊上,當發現他遺體時,他留下一封信給我說:‘我死了,給全家影響不好,我不要骨灰了’”,“他臨走前還在他書桌上放下他常用的一只手表,及一本《李卓吾評傳》,我事後細想,他之所以放下《李卓吾評傳》是有深意的,一則因他爲李卓吾之事不肯逢迎‘四人幫’的意旨,次則李卓吾也是以古稀高齡,被明末當道者誣蔑,自盡于獄的”。幾年前被關牛棚中被毒打倒地、跪在那裏,他還能默默忍受,此時只是開會批判、寫檢查,並未拳腳相加,但他卻以死相爭。顯然,在他的心目中,“古籍版本”這種學問、知識的真僞並非謀生的職業,而是一種比自己的生命還重、甘心爲之殉道的志業。他,容不下權力對學術、知識的褻瀆。[2] http://baike.baidu.com/view/69280.htm 參考資料 1. 文革期間自殺的文化名人都有哪些 .鳳凰網 .2010-06-08 [引用日期2013-02-12] . 2. 雷頤:王重民之死 . |
|
( 興趣嗜好|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