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1 11:38:56瀏覽1199|回應1|推薦23 | |
提及香格里拉,人們會自動腦補不同的畫面……大多數人首先調出的應該是那個位於雲南西北部,名叫香格里拉的縣城(還燃著熊熊烈火),這只是我們知識結構裡狹義的香格里拉。廣義的香格里拉是一種意境,類似『世外桃源』、『人間仙境』,1957年,印度宣布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冰峰下的巴爾蒂斯坦鎮就是『香格里拉』;1992年,尼泊爾小鎮木斯塘也自稱是『香格里拉』……亞州大陸到處都發現了『香格里拉』。
也有人認為香格里拉永遠只是人們心中向往的地方!大家熟知香格里拉是從英國作家希爾頓‧詹姆斯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開始,我們知道小說創作基本上都有一個原型,很可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然而希爾頓‧詹姆斯一生卻從未到過大陸。所以,香格里拉被認為只是詹姆斯理想和虛構出來的一個地方。 但詹姆斯關於『香格里拉』的落腳點確實在大陸西部的某個地方,他對描寫香格里拉的認知和靈感來源於另一個人——美國植物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 1928年,這位叫約瑟夫‧洛克的美國人先後兩次進入稻城亞丁考察,採集標本,繪製地圖,撰寫了長達65頁,配有76張圖片的文章《貢嘎嶺香巴拉‧世外桃源聖地》發表在美國1931年的《國家地理》雜誌上,在國外引起轟動。詹姆斯‧希爾頓的創作素材和寫作靈感均源於此,而後在1933年出版了《消失的地平線》,從此香格里拉風靡全世界。 希爾頓在《消失的地平線》中的康威,是以洛克為原型塑造的主人公形像。對才華橫溢卻失意漂泊的康威的塑造,到處顯露出約瑟夫‧洛克的影子。 希爾頓這樣描述康威:康威於1921年就去了東方,因為掌握幾種東方語言,康威講一口流利的漢語,法語也說得很好;康威與印度有某種關係,因為康威會講印度斯坦語,康威在大陸生活了近十年,並認為這段時光是他生命中最滿意的部分,他終身未婚也沒有多少親密的朋友。 終生未娶的洛克與康威一樣,在這世界上唯有一個地方能喚起他的思鄉之情,能給他『回家』的感覺的——就是稻城亞丁。所以無疑,希爾頓小說里『香格里拉』這一印象辭匯的發源地,就在今天的稻城亞丁! 香格里拉是佛教經典中的『香巴拉』一詞演譯而來。『香巴拉』最早出現在經文《時輪坦特拉》中,是釋迦牟尼佛晚年為說教而編寫的佛經。其中的香巴拉是佛陀理想中的佛國淨土,亦即彌勒淨土。 希爾頓在《消失的地平線》中描述:香格里拉有金字塔般的卡拉卡爾雪峰、蘭色月光下寧靜的山谷、五彩斑斕的森林、大片的草甸和海子,有不同的信仰卻和睦相處的寺院和教堂……都與稻城亞丁的景觀驚人的一致。
消失的地平線 約瑟夫·洛克在亞丁 香巴拉壇城 衝古寺 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在稻城亞丁尋找香格里拉之景 - 衝古寺
從衝古寺看神山 三怙主雪山
藍月山谷 藍月山谷裡,高山挺撥險峻,深谷兩邊的群峰像一座座金字塔矗立於汨汨流淌的溪流之上。奔流的小溪,清亮碧藍如翡翠。山坡上長滿種類繁多的藥材,山腰間森林茫茫,各種野獸出沒其間。深長的古道更是幽邃淒清,古木參天。
夕陽找照耀下的亞丁村 亞丁村 正如藏區廣泛流傳的一首歌: 這裡是神秘永恆、寧靜淡泊、秀美自然、和諧安逸的『香格里拉之魂』,來到稻城亞丁,你已踏上了『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淨土』。 (大陸新聞中心/NOWnews) 稻城著名的紅草地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