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的心態才能決定好的人生
2023/06/16 11:22:48瀏覽62|回應0|推薦2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離開家到外地工作第4年,今年終於鼓起勇氣申請調動回家鄉。在外面過活這麼久了,其實有些近鄉情怯,為了讓自己無縫接軌,試行早上5點起床,6點出門,在晚上8點左右回到家。內人雖有些不捨,常說不用每天回家,但只要回家,她一定準備好晚餐,顯然心口不一,但她內心是開心的,且也認定我今年8月底一定會搬回家。

 

不過因新老闆開口徵詢可否續留一年幫忙,心裡有些掙扎,回家詢問內人意見,本來以為她會說:「你自己決定!」沒想到她口氣堅決地說:「不行!」人與人之間相處,常常都會覺得:「我不用多說什麼,他(她)應該懂我的心。」但其實不然,所以常常小誤解就會變成大仇恨。

 

阿伯說:「夫妻相處與修行相同,若有相欠債,表相是夫妻,實是相欠債;若有因果,夫妻常常是不同心的,相處下來會很累,若能把執心放下,方能風平浪靜,兩人相處的默契需要靠包容與體諒來培養,做互相的榜樣,假以時日一切就會圓滿,要有人人稱羨的婚姻,不是憑空而來的,而要靠自己的努力。」

 

我太自私,只想到讓自己過愉快的生活、輕鬆的工作,卻讓另一半孤單一人,守著空巢過活。弘一大師說:「遇見,是因為有債要還了;離開,是因為還清了。前世不欠,今生不見;今生相見,定有虧欠。緣起,我在人群中看見你;緣滅,我看見你在人群中。如若流年有愛,就心隨花開;如若人走情涼,就守心自暖。」債還沒還完,仍有虧欠,不忍讓她在人群中,踽踽獨行,不如相伴念佛,共守一生。想通了,開車就不累,回家甘如飴。

 

分享完畢

 

婚姻生活講究默契與穩定,這種默契與穩定是對彼此生活習慣的了解與接納,是夫妻雙方經過無數次的磨合、溝通、妥協、退讓、理解後取得的最佳共識,讓雙方都能在這段名為「夫妻」的關係中,過得舒心、過得沒有委屈。

 

人的一生,看似常態忙碌,在體制化的柴米油鹽間翻騰,偶爾停下來時,卻彷彿被困在莫名的漩渦中無法輕易離開,越是恐懼便會越感到束縛,日子越過越狹隘,在不知不覺中成為生活的俘虜。忘了人來這世上的目的,不是數著晨昏過日子;不是催眠自己去習慣不喜歡的人事物;不是讓自己逐漸喪失改變的勇氣;不是讓自己活在自我設限的牢籠中……,仔細想想,這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嗎?

 

人之所以煩惱重、習氣重、業障重、事多不順,多是因為心中念頭不淨,雜念、妄想、罣礙太多。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人與人相處本來就是雙向的,別人對你的態度,取決於你對別人的態度。別人傷害了你,你恨他,為了跟他對抗,你用同樣的方式去傷害他;伴侶不愛你,你恨他,為了與他對抗,你也開始說服自己不要去愛他,時間久了,不知不覺中,讓自己變成了曾經恨的那種人。

 

中西醫對疾病的治療方式是不同的;西醫是使用對抗的方法治療疾病,例如感冒時,西醫會使用抗生素對抗和殺滅細菌。於是細菌遇強則強,慢慢產生抗藥性,變得越來越難消滅,抗生素也需因應細菌的升級必須越來越強,這就出現了藥物與細菌共同升級的現象。中醫的治療理念則不同,中醫不主張與細菌對抗,而是強調固本培元。當一個人的免疫力強大、元氣充足、生命力旺盛時,他自然百毒不侵、萬病不擾,何須要白費力氣去跟細菌對抗呢?

 

人生的道理亦如此,人生最白費力氣的事情,莫過於我們常用別人做的錯事來懲罰自己,最後別人早忘得一乾二淨,我們卻還在氣、恨、惱的漩渦中出不來!與其耗費心神去氣、恨、惱一件事、一個人,與其不斷想著要如何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不如像中醫那樣固本培元,讓自己的心念強大、三觀正確,自己的生命力變得更健康、強壯、有力,沒有妄想、執著、分別,那些要來傷害的人事物,又何足道哉?佛經說:「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能身心清淨安定、心無罣礙,自能福慧增長,不會自尋煩惱。

 

我們常以「鏡子」來比喻一個人修行的功夫。比如:鏡映真相,過不留影,人能做到事來則應,事過則忘嗎?鏡映實情,不分貴賤貧富,人能做到面對國王與乞丐、富人與窮人,同樣心存恭敬、沒有輕賤嗎?鏡映紅綠,自不變色,人能做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嗎?

 

要想改變自身的命運,就要學會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念頭,改掉自身的惡習,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好的德行才能承載好的人生,德行不夠、福報不足,很難突破現有的人生困境。修行要能謹記「莫向外求」,不要向外尋求改變命運的力量,這樣會很容易人云亦云,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而誤入歧途、走入外道。應該向內修,修清淨心、不動心、利他心,讓自己不分別、不執著,放下我執、我相、煩惱,好的心態才能決定好的人生。

 

「福禍無門,唯人自召」,一切都是自做自受,世上沒有委屈,只有因果。「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難免會因為自身的惡習犯錯造業,產生障礙,當業障現前,要老實認錯、及時懺悔,進而改過遷善、斷惡修善。修「戒定慧」,滅「貪嗔癡」,如此一點一滴、一步一腳印,持續不斷地努力,便能消業增福,漸漸尋回本來面目。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21201 (8).jpg

202304 (18).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940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