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德國的糖尿病比起我們當時正在起步,已有長足的基礎建設,比如民眾對於疾病的認識較多,得病後逃避的心理比起當年台灣少,得病心理反應健康的人較多,社會對糖尿病人很方便友善,各式食物有麵包單位標誌,健保給付糖尿病中心住院一周的糖尿病密集培訓衛教Patientenschulung。1985洪醫師回國服務於榮總,就在診間前公布演講題目,照時間表授課,並為病人準備道具,示範操作,得到護理部的認同,與病人很大迴響,不只公勞保病人,榮民弟兄也都喜歡上課,打破當年病人不喜歡聽,也聽不懂的傳聞與臆測。 生活培訓就是不用高深的術語,使用病人熟悉的語言,包括母語,與其熟悉的文化背景詞彙,在沒有壓力下,醫師帶領大家如何生活,如何健康生活,沒有教條,而是實例的食衣住行,非常深入人心與病人的小社會與心靈的小宇宙。 從榮總到了陽明醫院,接觸第一線廣大的基層眾生,社會醫學的種子油然而生,體認身心靈環境的全人照顧才是完整的醫療,而不只是在健保給付範圍下的開藥動作而已,所以體會社會工作者是醫師的本命,於是就一路走了下來直到今天,這不只是人文醫學的本土果實,也是在地醫病資訊對等性的努力,進而在90年代,成為市立醫院公共衛生補助款撥款的考核依據,如今洪醫師進入自由業,也始終如一。
先作飲食示範,古人有明訓:民以食為天,再導入音樂與美術活動,最後繪畫班與成果畫展,1985年以來就這樣走了下來,以增加病人幸福為活動主軸,不是只有衛教而已,自2001年台北市衛生局任命為台北市立醫院糖尿病主任俱樂部總召集人起,以洪醫師的模式來照顧病人,招洪醫師對各院區作公共衛生補助款考評,至2009年公職退休為止,每年市立醫院各院區都有醫師、營養師、護理師的團體衛教活動,每年逾百場,榮總時代與陽明住院病人每天例行的衛教,不在本篇記錄。
在2001年8 月31日與病友聯展的剪綵時說:治療慢性病,不只控制血壓,血糖,更要醫治他們的身心靈,參入他們的社會與環境,創造社會的幸福感,才是人文醫學的真義。
連結人文醫師洪建德網站
|
請參閱人文醫師洪建德網站文章-『洪醫師如何看待人文』、『人文的腳印』、『人文的醫師』 網站 http://www.humanityman.com 部落格 http://blog.udn.com/humanityman/artic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