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語言像河流 不能氾濫
2007/09/21 18:36:53瀏覽606|回應0|推薦2

余光中:語言像河流 不能氾濫

記者:譚中興、徐如宜

  近年學生國文程度的滑落受到各界關注,而教育部國文教學方針的擺盪同樣令人擔憂。最近學界發起「搶救國文教育」運動,半隱居南台灣的詩人余光中也參與發動,顯示詩人對學生國文程度低落的憂心。

  目前擔任中山大學講座教授的余光中,是國內中英文兼擅、創作與教學力行不輟的文學經營者。長年浸淫於中外文學,深諳「從西而不化,到西而化之」道理;他說,中華文化是個大圓,每個人都在圓中間,中文是其「半徑」,半徑有多長,圓才能畫多大;半徑一旦崩潰,便不成圓了。

  就是為了捍衛這條「半徑」,余光中站上前線,和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等人發起「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希望未來中學生的國文授課時數,不要低於每周五節,作家張曉風、黃碧端等人均已參與連署。

  記者就學生國文程度低落與語文傳承困境等議題,訪問余光中,以下以第一人稱記述。

  對一個學外文的人,教了一輩子外文系,常被詢問為何中文能保持一定水準?我認為所謂受英文、外文的影響,有「善性西化」與「惡性西化」。英文學到家,對中文絕對有幫助,可以讓觀點與文筆多元,這就是善性的。但許多人中文學的不好,英文也學不到家,於是英文的影響擠壓到中文,就變成惡性的。善性是值得鼓勵,惡性就要避開。

  所謂「民族」就是有共同文化的一群人,如果語言程度低落、敗壞,文化重要的一環就鬆掉了,則民族的向心力何在?我一直認為,中華文化是一個大圓,每個人都在圓中間,中文是它的半徑,半徑有多長,圓才能畫多大;半徑一旦崩潰,就不成圓了。

  語言等同其民族,重要性不言可喻。語言黏不住,文化向心力鬆懈,這個民族就要疏離了。

  科技威脅語文傳承

  語文程度下滑,是普世的現象,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隱憂。問題是,學生中文程度降低,非但不補救,教育當局還要改變內容,變本加厲,可說是「雙重危機」。電腦網際網路發達,科技對各國的語文傳承是一種威脅,台灣亦復如此。

  學生國文程度低落的現象,包括文化內涵轉淡,運用語文能力變差,懂典故者愈來愈少。例如「見仁見智」典出論語,「朝秦暮楚」、「得隴忘蜀」等成語,皆有其歷史背景。而「千軍萬馬」為何不是「千馬萬軍」?為何是「山明水秀」?山也可以「秀」水也可以「明」啊,殊不知這是因為平仄好聽的關係。

  成語誤用、少用的現象,也愈來愈普遍,不僅僅是學生,連教師、媒體都常犯。例如「囊括」,是全拿去才叫囊括,取走一半不能稱為囊括;「雀屏中選」是用在選女婿,選舉當選不能稱之。

  不見得要外來說法

  而現在說的「性騷擾」,是從英文sexual harassment而來,以前的用語是「調戲」。現在愛用「很有前瞻性」,說穿了不就是「遠見」、「先見」嗎?還有「阿沙力」、「一拖拉庫」等直譯用語,也愈來愈多。其實中文的說法已經很豐富了,不見得一定要用外來說法。像我就從來不用「知名度」,用「名氣」就好了嘛。

  現在簡單有力的中文也少了。像敘述兩岸關係,用「很不穩定」即可,媒體偏要用「充滿高度的不穩定性」;又如「你說的話肯定會被否定」等用語,把中文弄的瑣碎、複雜,這也是一種「惡性西化」。

  媒體的強勢傳送,會讓學生有什麼學什麼。像有些電視主持人問答常用「嗯哼、嗯哼」、「yah,yah」,連口頭語都學外國人,怎麼期待孩子能說好中文呢?要提高學生中文程度,媒體、名人責無旁貸。

  語文能獨創、別出心裁,發展出特別的句法、說法,不是不好。但若因為程度不好、或不在乎,而讀出、寫出不好的中文,這是消極的;假如一個作家寫小說、散文,很獨創,雖新而不怪,還是很好的。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新,尤其是學生,程度不夠,還是使用純正的中文比較好。所以說,語文程度的低落不是一種「解放」,而是一種「鬆懈」、一種「空洞」。積極的追求語文的多彩多姿,與消極的、莫可奈何的寫壞、寫亂了,是兩回事,不可混為一談。

  中學教師引導重要

  我來中山大學廿年,許多學校邀約演講。大學邀請,我不一定接受;但高中邀訪,我十分樂意去。對中學生演講有個好處,因為他們尚無成見、定見,想像力豐富,會認真吸收,大學生不見得如此。大學生的中文、英文學不好,是因為中學沒有打好基礎,所以中學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才會投入。

  國文教學要扎根,必須課本編得活潑有趣,教師不斷進修,再加上社會力量的協助。教科書傳授的是源遠流長的傳統,有許多古人智慧在其中,在新時代也通用,非骨董。

  我前幾天為長庚大學寫短文,台塑規畫的養生文化村即將啟用。我以禮記‧禮運篇為輔,闡述「老有所終」即養生文化村,台塑企業使「壯有所用」,辦教育的長庚大學則讓「幼有所長」。你們看古人的話轉個彎,還是能用在現代。

  中文能力低落,溝通有問題,讓人際關係陷入危機。語文是表達觀念跟思想的,如果語文不能掌握,溝通就會發生障礙,甚至誤解;文章好壞也就無所謂了,因為你寫得再好也沒有知音。另外要靠語言發展的一些文化、文學、戲劇,就變成脫口秀了,便缺乏精益求精的動力。

  有個觀念值得一談,大家都喜歡有趣、快樂的東西,可是有時得付出更多,才知有趣之處。語文好,才能欣賞詩、欣賞好的文學作品。文字是抽象媒介,你能夠運用愈抽象媒介而掌握現實者更好。

  現在青少年常坐在電視前,只是被動的觀眾,要拿起書本透過語文欣賞故事的,才是主動的讀者。經過鍛鍊得來的樂趣,遠比被動得到的樂趣要多。

  武功好,是要三年挑水、三年砍柴練來的,世界上持久的樂趣都是苦中得來。我說個小故事,美國一名百萬富豪的小女兒過生日,他搜索枯腸不得讚美之語,只能說出「美麗的妳就像一張百萬元的鈔票」。這便是想像力的貧窮。

  精神生活求其豐富

  我們要教青少年如何讓精神生活愈來愈富有,至於物質生活,夠用、不造成地球的負擔就好了。所謂「買名牌」是人云亦云,不過是跟別人一樣,被商業牽著鼻子走而己。我們應提倡精神生活求其豐富,物質生活求其單純。

  要提升學生中文能力,除了學校,還需要靠家庭和社會。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不要變成「護短」,現在的學生不尊師,與家長溺愛有關;有文化的父母,才有助於培養有文化的孩子。在社會方面,也需要媒體、企業界和政府的推波助瀾,多舉辦中文的競賽和活動,提供舞台。

  語言就像河流,愛怎麼流,就怎麼流。但要知道,河流是有兩岸的,不能恣意氾濫,氾濫不受控制便會淹沒。

資料來源:聯合報 2005.02.14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anconcern&aid=1247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