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到禪那
2009/06/29 14:14:20瀏覽509|回應2|推薦2
  當信、精進、念、定、慧這五根得到充分培育之時,定力將會超越近行定而達到安止定。達到禪那時,心將持續不間斷地覺知似相,這情況可能維持數小時、甚至整夜或一整天。
  心持續地專注於似相一小時或兩小時之後,你應嘗試辨識心臟裡意門
(bhavavga 有分識;有分心)生起的部位,也就是心色 (心所依處)。有分心是明亮清澈的;註釋中說,有分心就是意門(manodvara)。若如此一再地修行多次,你將能辨識到依靠心色而生起的意門(有分心),以及呈現在意門的似相。能如此辨識之後,你應嘗試逐一地辨識五禪支,一次辨識一禪支。持續不斷地修行,最後你能同時辨識所有五禪支。五禪支是:
  一、尋(vitakka):將心投入於似相;
  二、伺(vicara):保持心持續地投注於似相;
  三、喜(piti):喜歡似相;
  四、樂(sukha):體驗似相時的樂受或快樂;
  五、一境性(ekaggata):對似相的一心專注。
  諸禪支整體合起來即稱為禪那。剛開始修行禪那時,你應練習長時間進入禪那,而不應花費太多時間辨識禪支(jhanavga)。你也應練習初禪的五自在:
  一、轉向自在:能夠在出定之後辨識諸禪支。
  二、入定自在:能夠在任何想入定的時刻入定。
  三、住定自在:能夠隨自己預定的意願住定多久。
  四、出定自在:能夠在所預定的時間出定。
  五、省察自在:能夠辨識諸禪支。
  轉向與省察這兩種作用發生在同一個意門 心路過程 (manodvaravithi)。轉向作用由意門轉向心 (manodvaravajjana)執行,它緣取禪支為對象而生起。省察作用則由緊接在意門轉向心之後生起的四、五、六或七個速行心 來執行,也緣取同樣的對象。
  在《增支部‧山牛經Avguttara Nikaya, Pabbateyyagavi Sutta》裡,佛陀提醒諸比丘,在尚未熟練初禪的五自在之前,不應嘗試進修第二禪。佛陀解釋說,如果禪修者尚未完全精通初禪就進修第二禪,則他將失去初禪,而且無法達到第二禪,兩者皆失。
  當你已熟練初禪的五自在之後,可以進而修行第二禪。為此,首先你應進入初禪。從初禪出來之後,思惟初禪的缺點及第二禪的優點:你應思惟初禪接近五蓋,也應思惟初禪中的尋、伺禪支是粗劣的,它們使初禪不如無尋、伺的第二禪寂靜。存著想去除此二禪支,而只留下喜、樂、一境性的意願,再次將心專注於似相。如此你能達到具有喜、樂及一境性的第二禪。接著應當修行第二禪的五自在。
  當你修行成功且想進而修行第三禪時,你應思惟第二禪的缺點及第三禪的優點:第二禪靠近初禪,且其喜禪支是粗劣的,使它不如無喜的第三禪寂靜。從第二禪出定並如此思惟之後,你應培育想要證得第三禪之心,再次專注於似相。如此即能達到具有樂及一境性的第三禪。然後應當修行第三禪的五自在。
  當你修行成功且想進而修行第四禪時,你應思惟第三禪的缺點及第四禪的優點:第三禪的樂禪支是粗劣的,它使第三禪不如無樂的第四禪寂靜。從第三禪出定並如此思惟之後,你應培育想要證得第四禪之心,再次專注於似相。如此即能達到具有捨 及一境性的第四禪。接著,你應修行第四禪的五自在。
  進入第四禪時,呼吸完全停止。這就完成安般念的第四個階段:
   『我靜止息之身行而入息』,彼如此修行;
   『我靜止息之身行而出息』,彼如此修行。
  這階段開始於禪相生起之前,進而定力隨著修行四種禪那而增長,呼吸逐漸變得愈來愈平靜。直到進入第四禪時,呼吸完全停止。
  禪修者修行安般念達到第四禪,並修成五自在之後,當禪定產生的光晃耀、明亮、光芒四射時,他可以隨自己的意願而轉修觀禪(vipassana 毗婆舍那)。另一種方式是,他也可以繼續修行其他種止禪(samatha 奢摩他)。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iyi53can&aid=3086727

 回應文章

arsee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初禪至四禪徵兆
2010/04/09 20:57
所云:「進入第四禪時,呼吸完全停止。這就完成安般念的第四個階段:
    『我靜止息之身行而入息』,彼如此修行;
    『我靜止息之身行而出息』,彼如此修行。
   」

此說進入第四禪時,「呼吸完全停止」,若是指鼻孔呼吸則是錯誤說法。
在進入初禪時鼻孔呼吸已停止。胎息(內呼吸)開啟。
二禪時,脈搏不再跳動。
三禪時,念住不再尋伺。
四禪時,捨,念清淨。內呼吸亦停止。

參考宣化上人的說明
=> 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dharma_talks/volume1/volume1_35.htm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分享交流
2009/08/19 16:23
發現心經之新穎說法,與本篇相呼應,交流囉!
http://tw.myblog.yahoo.com/b-3359989/article?mid=165&prev=166&next=164&l=f&fid=5

這個是聲音檔,所以沒畫面!
不斷地嘗試著按play鍵,直到出現播放的計時,就有聲音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