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1 18:15:08瀏覽533|回應1|推薦4 | |
莫測認為詩的寫作、欣賞、評論、選拔……的前提就是大量讀詩。創造現代詩的衝動和作者的閱讀經驗息息相關,每個人都是一個開放的知識系統,大多數人寫作都是從閱讀詩的外在表現方式積累創造的技巧和立意的模仿開始,基礎閱歷可以陶冶我們d的詩學和詩美學基礎,閱讀和評論是大多數人學習寫詩的基本途徑。只寫不評是不完美的學習方法。 好詩對比一般的作品,為什麼會引起讀者的想像、感情、快感不一樣?通過閱讀作品讀者可以洞見作者傳達的人類體驗世界的本質,詩能使讀者更廣闊、深邃地理解生活;理解我們的同類也是理解我們自己、認識我們人性的複雜性。 透過解構網路後現代詩作品,讀者利用拆解作品的語境,通過聯想、解構作品的象徵體系感覺詩語言的多義性質。現代詩通過象徵的具象系統傾訴作者創造性的敏銳感覺,作品用多元的語境視角表明作品對生命的閱歷和經驗;作品的語言符號所形成的差異性憑藉的是意象組合出的詩意,多元的寓意是詩語言結構的穿透力、知性與存在意識的敍事本質,生命的美感通過詩文體的修辭性敍事讓讀者產生對三個世界新的理解。 龐德說:“讀哈代的詩歌,沒有人不會感到他自己的生活以及那些已經淡忘了的時刻,又重新浮現於腦際,忽這忽那,飄忽不定。你對真正的詩歌,還會有更好的鑒別辦法嗎?”詩的閱讀經驗比其他文體的文學需要讀者純粹的精細訓練。 所有經典的藝術都包含詩意,一般閱讀者只閱讀文體的情節和故事。一首詩能不能感動我們?是因為詩的語言感受和現實生活的紀錄語言的感受不一樣,詩的語言世界比日常生活的語言更新鮮;對日常生活的理解更深刻,詩的符號表現出的世界更有想像力。羅蘭‧巴特的零度書寫就是研究讀者對文學的反應狀態,讓符號的任意性起作用。讓詩的語言出於中性的、無特定性歸屬的多義姿態出現;用冷敍述符號學刺探後現代人潛在的意識和人的生存困境。 後現代詩主張作品用的語意的拼貼、虛擬、轉喻、換喻技術,語境的陌生感製造是為了詩的意象思維更加多維,現代文學是以作者為主體,或是以文學批評家為主體;後現代文學它是以讀者為主體,讀者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網路博客詩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後現代文學,後現代文學概念可以歸納為:反理性、讀者大眾是主題、反中心性、零散、邊緣化等特徵。後現代文學的懷疑理論和一個人的閱歷、觀念、學問和修養有一定關係,我們依靠我們閱讀經驗和個性化的解構去感受詩。後現代詩的美學技巧就是當下解構的意向,作者隱身操縱意識的創作技法是後現代重要的表現形式。 我們每閱讀一首詩就多了一重經歷,詩的閱歷、感受、想像、積累、訓練讀者對作品的敏銳和準確的直覺力。寫詩的經驗是各種經驗和技巧的綜合運用;讀詩也是綜合經驗起作用。後現代詩的系統也是一個經驗和實踐的系統。古今中外還沒有規定現代詩歌的寫作定理、原則、八股……作者、讀者、作品都是來自作者對生活、意識、知識這三個世界的接近真實的、準確的、直覺感受。 真詩與偽詩、創新性的和抄襲的詩的區別來自我們閱讀經驗的積累,解構作品大致的意思和情感標的,詩的意境佈局和演繹風格,讀者才有可能產生新鮮的閱讀經驗,文字的符號具有多元的指義,現代詩作品更強調作者對詞義的個性化技巧運用。 一首詩的閱讀效應就是對詩中的語言意象隱喻合成的,詞性跳躍的,意境嫁接的閱讀和解構。閱讀經典詩人的作品是多快好省的學習捷徑,閱讀普世的經典作品是避免陶醉在雜誌、新聞等大量不能成為經典的應景的垃圾作品中,但是唯讀經典詩人的選本因為和作品存在時間距離、地理、歷史的背景差距,讀者會和現代性的背景產生差異感。如何在時代詩人的新創作中感受最前端的作品創造技巧和感受新鮮的生活?我們必需要有自己的週期性的“好詩”觀念(包括對古典和現代作品的個性化偏好標準確立)。 詩作品中的立意與情感必須使用創造性的意象、情境、形式、節奏、語言的修辭,語言儲備、譴辭造句的創新和諧融合在一個有機整體裏面,我們閱讀作品能夠產生發自內心的喜悅,也許是作品的語言技巧的意象創新;或者是作品的構思角度和語言風格不一樣;或者的作品思想情感感染了我們。好的作品大多數是外表和內涵的表現形式的完好統一的(和我們的閱讀深度廣度相關聯);或者作品是我們陌生的題材,是我們陌生表現形式與技巧等……好詩至少有讓我們過目不忘的能量。 莫測認為詩歌批評的語言也應該使用直接的、具體的、獨到的解構符號學的口語語言。評論作品應該是通過作品的符號學暗示對文本進行詩學的欣賞、表揚和批評。莫測反對避實就虛的天馬行空的大量形容詞堆砌的誇張評論語言,評論者不根據作品的符號學範圍去解構作品,往往會曲解了作品本身的符號學意義,變成評論者個人的美學偏好和應酬的浮誇語言。莫測在網路經常看到不少詩評論和作品本身的指義謬誤千里的解讀評論。這種心猿意馬的評論不但不能幫助讀者衍生作品的深入解構,反而讓人對評論者大量與作品本意無關的應酬的誇張語言反感;讓評論的讀者產生對圈子、體制內文人互相吹捧的厭惡心理。佛學說的“如實光照法界的本來面目”對評論作品非常具有指導意義,莫測認為偏離作品本意的誇張語言的評論是毫無意義的。 所謂詩有別才,詩有新聲。詩創造詩的快樂就是詩人發現新的意想與幻象的過程,作者通過閱讀經典作品的經驗加之自己創造性的寫作技巧和發現語言,使用不同於別人使用過和詞義和語境的歧義改造普通語言敍述的半徑,好的作品就是通過詩人敏感的創造性的大腦昇華提純出來的,好的作品首先是語言不同於我們閱讀過的作品的創新性的純詩語言。作者使用不同的修辭學原理與效果製造作品內在和外表的作品氣息和節奏,普世的作品立意配合作品調子的明暗對比;好作品內涵是詩人的思想、知性、感情、反思、諷刺等不同成分通過獨特的語言創造出來的。 我們大量閱讀詩作品,會改造自己的視野和對詩文體語境的細微差異,通過模擬、比較學習的辦法以淨化自己習慣的語言;詩語言在艱難的探索和建構中實驗地接近真正的抒情本質,我們面對東西方巨大的詩歌歷史背景,如何深入研討和繼承創新?現代化意味快速變化,經典意味著歷史的地理的知識的普世價值認可,我們在社會競爭和後現代文明的進化中,如何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找到自己的書寫偏好和抒情標的? 詩的產生都離不開作者對詩的歷史與文化動態的感覺,詩的閱讀和解構有多種角度,作者的寫作有週期性的慣性的,後現代詩是作者不一樣的愉悅情境文句發展出氣象萬千的靈性文類,我們如何接軌傳統精華又能夠深入現實生活?後現代哲學極力反對理性主義,強調非理性的重要性,否認理性的作用,具有非理性的特徵。刻意追求一種非理性的實體,而是反對任何觀念、範疇或結構的絕對性,極力強調“信念”、“延異”、“遊戲”的重要性,主張重建非理性的主體,反對現代理論或理性。我們如何在繼承經典捕抓現代性的創造性寫作中不至於矛盾?
對於評論網路後現代詩,莫測贊成臺灣詩人向明在《假如詩是遊樂場 ──談詩與常識》說的:“其實詩不但無門限之設,也沒有老師可從,走入詩的這個行當以後,即使你是那一派的忠實信徒,那一詩社的核心成員,不會寫詩仍是不會寫詩,沒有那個大師可以憑空拉拔,沒有那個集團可以助你成名,一切全靠自己去摸索、去追求、去深究,寫者和評者都是詩的同道,前者負責生產,後者是健檢醫生,都希望產品完整無缺,沒有暇疵,生產者不但要負責產品完美之責,健檢的人要勤於發現缺失,勇於糾正劣品,不是專打理論的高空,更不可對荒謬之處視若無睹,專打鄉願裝蒜的擦邊球,如果詩是一個遊樂場,重點並非如何進入,而是進入後如何寫出好詩,不是那張入門的門票,而是一張住得安穩的居留證。” 後現代網路文學的的生命就是互動、欣賞、評論和學習。死氣沉沉的輕易發表不代表後現代網路詩的生氣。互動的欣賞和評論重新解構延續佳品的生命週期和內在的涵義。 2008-9-21莫測原創 新浪首發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