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紹連詩二首有感》
《異鄉人》
一個人,也許是姿勢難看,才成為一支拐杖
行走時,兩邊的手流著眼淚,也許是一種疲憊
也許那人是一條漫長的路
看著天空
總是翻起破舊的鳥聲
總在一架飛機下
聽到嬰兒的臉
向自己的眼睛裏掉落
路上連綿的鞋印
也許是那人的姿勢的
繁殖
開滿
沉重的嘴唇,垂倒下來,吻著衰退的泥土
垂倒下來,深深埋入故鄉裏
(一九七二、十月)
《觀光客》
留得青山呵留不得愈綠愈遠的路
整個門在嘴裏呼喊。走了車呵走不了輪痕
你睡一夜的床是她的皮膚。舉起蟄呵
舉不起憤怒
她,是名牌上的號碼
你是觀光客呵不是未歸人
整個窗在眼裏呼喊。望見地平線呵望不見方向
天亮時一隻鞋子也沒有醒來。吹倒牆頭草呵
吹不倒悲哀
——她死 的方法是
放開雙手放不開頸……
離開小鎮呵離不開鎮上的留言
(一九七四、八)
作者簡介:蘇紹連,臺灣台中人,1949年生。台中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小學教師。《詩人季刊》社創始人。著詩集《茫茫集》等。
讀後感:這兩首詩取自1988年出版的《當代臺灣詩萃》(藍海文選編,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
好久沒有讀現代詩的印刷品出版物了。最近想讓眼睛修養修養,減少上網時間,增加看書和看DVD的時間(名著改編電影)。
翻到這本我最找接觸的臺灣當代詩人的詩集,光陰似箭,不知不覺與我購書的時間隔了20年。
當年在書中留下不少讀後短語,我發現當年對上百人作品的詩集,重點關注過的加評語的作品數量也不多,當年中國大陸的編輯選擇的作品大多數是配合中國專制文化的需要進行的,詩集的大多數作品是偏向“思鄉、懷舊、抒故土情……”之類居多,風格也是選擇大陸當時流行的欣賞風格,再次讀這本詩集我發現我快速閱讀,精益求精,抓住重點的系統閱讀習慣原來早年就形成了。
蘇紹連的作品在詩集裏就以上兩首短詩加一首組詩《“自己”四首》。當年給他作品的評論是:別出心裁,出類拔萃,鶴立雞群。
蘇紹連的作品就是有讓人過目難忘,讓人萌生再次閱讀的吸引力。
他的作品使用的技術是非常與眾不同的,獨來獨往的。作品使用了大量快速跳躍“通感、隱喻、借喻、象徵”修辭技巧。詞意語境的空間嫁接是膽大包天的別出心裁的。他的詩句的語境跳躍是快速和出人意料的,製造的詩意是讓人需要多次閱讀的懸念姿態。以上兩首作品的每行詩句幾乎都使用了大幅度意境突變技巧。如:“兩邊的手流著眼淚,也許是一種疲憊”(手流淚的通感,突然轉折到疲憊);“留得青山呵留不得愈綠愈遠的路”(留得和留不得的比較衝突,和青山,路的嫁接和借喻);《觀光客》第二節的語境和第一節跳躍更是讓人莫名其妙,無中生有的讓人大跌眼鏡,逼迫讀者用眼睛閱讀還需要用心去翻譯去破解,用自己的故事和作品的意識流對接,推理和用假設的心態去讀。
智慧的詩人讀善於製造詩的空間轉換。現代詩的空間製造更加豐富多彩的。聰明詩人的作品不會簡單製造“平面的意境”,“直白的資訊”;不會就事論事,白描抒情;以物喻物是初學者的習慣。好的現代作品為什麼讓人回味?就是因為作品寫出了作品的詞語境界之外的境界,作品通過空間的語境嫁接製造詩意中的情景交融,作品能不能營造立體的語境;承載交錯的豐富資訊;能不能製造劇情的蒙太奇,就是詩人對詩製造技巧的掌握的能力。
詩的空間有眼界的物、心中的情、思想的景。也可以把有眼前景、眼外景和情緒的、思想的、意識流的空間混合嫁接。作品可以用擬人、類比、擬物的修辭手法把境界的物與境界的情進行遠景嫁接近景;也可以使用歷史和現實的空間嫁接;也可以意境來暗藏情思,留下讓讀者自己去推理去解構的大空間留白……
2008-9-2莫測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