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3–0215白鮑溪生態步道
2013/04/13 16:34:14瀏覽2322|回應0|推薦6

花蓮縣壽豐鄉白鮑溪位於鯉魚潭南方西側山林,溪水終年清澈,沿岸密布亞熱帶潮濕的闊葉林,動植物生態也繁複多樣。此次白鮑溪生態步道之旅,有別於一般單純的親近大自然,還可從中學習到不少融入生態思維的所建設的生態工法,在人類、生物及環境三者的互動關係上與大自然共存共榮。沿途的山光水色,豐富的自然與人文之美自不在話下。

【生態池】

09:22生態池,是步道的起點,園區內景色秀麗,水溝內的流水清澈。

 

【水工模型示範區】

09:24生態池旁是整條的「水工模型示範區」,還有一條縮小版的魚道。

 

09:25固床工模型,展示了河堤的建造工法。避免溪床因水流侵蝕、沖刷而設計的溪床保護工。攔阻上游集水區沖刷而下的土砂,避免危害下游地區,固定兩岸坡角安定河道。而「護岸」模型則直接構築於岸坡的構造物,保護河岸及穩定坡角。

 

09:27梳子壩模型,可攔阻大型漂流物往下漂流,以舒緩對下游地區可能造成的損害。

 

09:28流量控制閘門,控制排水流量,提供定量的洪水量。

 

生態護坡示範區:】

09:29木格框擋土牆模型,沿著步道續往上游走,是鋪著砂石的路面,旁邊是生態護坡。 許多材料運補不易的深山地區,常就地取材,使用木頭來建設擋土牆、攔砂壩等設施,由於較為柔性,對環境差異性的沉陷及破壞或弱化較不敏感。

 

09:32 二號壩及生態魚道改善,傳統魚道以混凝土階狀隔板設於河道中央,作為魚類洄游的通道,惟因混凝土面流速太快,不利魚類使用。二號壩的魚梯經打除後,利用鋼柵石籠交錯排置,形成蜿蜒平緩的流路,且提供多孔隙的休息區,以有效改善傳統魚道問題。

 

09:34 木格框防砂壩,就地取材,利用木料架構成主結構,配以填心卵塊石而成,不只有效降低工程的經費,且可與環境中的生物共存共榮。

 

【森林步道】

09:35 繼續走,遇見一座彎木橋,再過去的路變成更細窄的碎石路。

 

09:39 蜂巢網步道,利用綠色高密度的聚乙烯材料,製成立體蜂巢網狀結構,鋪設在地面上,網格內填入清石,邊緣以枕木框圍,可達到穩固防止石礫因人們走動而流失。具有穩定地表、耐磨、防滑、易透水等特性。適用於泥濘、排水不良、地勢平坦或坡度起伏不大的地區。

 

09:42 觀景平台

 

09:43 枕木步道,利用鐵路廢棄的枕木固定於地面,表面鉅設凹縫防滑,作為踏階舖面,枕木間填入清石,增加步道的耐蝕性及透水性,而兩側砌卵塊石以圍成路緣,阻隔外水流入侵蝕。用於坡度起伏變化較大的地形。

 

09:45 疏伐木階梯步道,以柳杉等疏伐木材防腐加工後,固定於地面作為踏階舖面,階梯間同樣填入清石,兩側砌卵塊石圍成路緣,用於坡度起伏變化較大的地形。

 

09:46 木屑步道,利用工廠廢棄或碎木機絞碎的木片,作為步道的舖面,具有芳香、耐磨、防滑、富彈性、易透水等特性,行走其間鬆軟舒適,可減少人體膝關節的衝擊。適用於地勢較為平坦或坡度起伏變化不大的區域。

 

【綠光森林】

09:50 遇見叉路,依步道地圖顯示,之後此段為環狀路線,大部份行走在鬱鬱蔥蔥的森林裡,我們先取下坡路段繼續前進。

 

09:51 路基開始被荒煙蔓草所覆蓋。

 

09:54 所幸還有步道指標隱約可辨識。

 

 

09:57 繼續踩著幾乎已看不見的小徑前進。

 

10:01 終於接上了較明顯的山路。

 

10:03 回到原先的叉路口,準備折返。

 

 

【休憩區】

10:16 觀景平台,居高臨下,是觀賞水景的好地方。

 

10:17 休憩涼亭,涼風吹來所見景色頗為愜意,涼亭旁還有幾株盛開的山櫻花妝點著山谷。涼亭下方則有處寬敞的碎石停車場。

 

10:19 三號壩及生態魚道,涼亭下方便是「三號壩」,中游兼具道路的攔沙壩,溪水清澈是戲水的好地方,許多遊客也喜歡遊走在平淺清澈的溪石間玩耍

壩旁有陡長的魚梯可讓魚類迴游到壩頂。 

白鮑溪生態教室步道雖只有短短的一公里,沿途使用各種的材料及工法建置了許多不同型態的步道,路徑蜿蜒曲折,到處鳥語花香,令人備覺心曠神怡。也讓遊客親身體驗河川生態,瞭解水保設施的重要性。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ankuang&aid=750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