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4花蓮林田山的山城舊事
2014/02/03 17:31:39瀏覽1193|回應0|推薦4

20140110山城舊故事-花蓮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

地址: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林森路20

營業(開放)時間:每日上午09:00~下午17:00

一月的冷風,拂過空曠的山城舊街,斑駁低矮的日式小屋凝結在隆冬的冷冽中。關於林田山城舊街的故事,繁華與脈絡,搜索著所有象徵懷舊的軌跡、巷弄,吸引我們的腳步前往探索。也許是非假日,林場意外的沒有預期中喧鬧的人聲,街上唯一的風景是充滿日式懷舊風情的巷弄,點綴著這條靜默的山城舊街。

4060年代是「花蓮林田山林場」伐木區的全盛時期,但隨著政府禁伐林木的政策實施,伐木工人漸漸散去,也帶走原有的繁華,林田山洗盡鉛華、回歸自然,雖時過境遷,但仍舊保留了最完整的伐木場景與意象,保留了許多日式房舍,也提供遊客體驗曾經繁華一時的林場風光。

集材作業,當時運送木材的鐵道都還保留的相當好,不難回想當時伐木業的繁榮,對比起現在的冷清,令人不勝唏噓。

中山堂,是林場精神寄託所在,於民國43年建造,為集會活動的場所,就像是現在的電影院和大禮堂的功用,目前用來展示木雕作品。

民國50年,林場購進日製電影放映機兩部,那時堪稱東部最新的放映機,從此中山堂多了電影院的功能,有免費電影可以觀賞。當年的老式放映機,在數位化的現在,已經成了古董,遊客看了更覺得舊情綿綿。

水泥定根,為集材時支撐索道,使其穩固不搖的重要環節。

 

康樂新村,位於遊客中心後方的一塊坡地上,留有五排一般工人宿舍的建築遺址即是「康樂新村」的所在地。40年代因應伐木高峰,為解決大量工人居住問題而興建,民國90年遭受一把無名火的肆虐,完全燒毀,僅殘餘水泥基座,非常可惜。後人為了記取火災的教訓,於是在燒毀的舊址旁,設立了火災紀念公園,用被火燒過的木材和警示鐘來提醒人們小心防火。

森榮國小日據時代林場的子弟們都必須到三公里外的學校就學,台灣光復後,林場經費充裕,便在中山堂東側山坡地闢建一完整校地,成立森榮國小,造福林場的子弟,直至民國七十七年廢校,森榮國小終於隨著林田山林場走入歷史,留下的老舊教室及空曠的校園。

機械修理工廠負起林場機械維修的重任,整個林場的機械出了問題,都靠修理廠的技師們來維修。廠內的設備完善,可稱數一數二。

林中鐵支路遺址,是林場最大的投資工程。

課長級宿舍於日據時期建造,是雙併式附有庭院之建築,分別座落在場長宿舍旁邊,和現今木雕一館旁的後方。座落場長宿舍旁的兩間宿舍整建為遊客服務中心(咖啡館),保留原有日式建築形式,裝潢古典雅緻,供應咖啡、簡餐。

坐在這裡,居高臨下,幽靜的前院,砌上一壺茶或一杯咖啡,感受一下舊時代的美好時光。

旭東亭建於民國43年,此處在鐵道旁,可以遠眺東海岸旭日東昇的美景,亦可俯瞰林場的辦公廳舍及社區,為觀景絕佳之地。

場長宿舍,日據時期林場宿舍只有高階行政人員的房舍才建築在山坡上,宿舍是雙併式房舍,坐落在旭東亭旁,視野極佳,台灣光復後改為招待所,算是本區最高級的日式房舍。

林場懷舊館,以前的交誼廳,民國43年建築而成,有撞球桌等娛樂設備,四周就是一排一排的舊日治房舍,是用檜木所興建打造的魚鱗黑瓦屋,有提供遊客入內參觀。

木雕館,就是以前的公共食堂,專為解決遠道而來林田山謀生的單身漢三餐而設。後期食堂改為林場餐廳,因此也是林田山員工情感交流的重要場所。國內數位木雕家精心雕製的作品,分別於木雕館和中山堂展出,由於雕工精細深獲遊客的喜愛及讚賞,為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注入豐富的文化藝術內涵。

萬榮工作站,是林田山林場成立之初興建,將各單位集中辦公。入口處保留了日式古色古香風味的「唐破風玄關」。

展示館,伐木時期的物料倉庫,是機械技師們修理機器的零組件存放場所,以備不時之需。結束伐木作業後,物料倉庫也功成身退,於是將閒置的材料倉庫予以整建,並蒐集各種珍貴的林業文物,有系統的陳列出來,將昔日林場的生活狀況做有糸統的介紹,讓遊客了解林田山的伐木文化史。

機關車庫,早期因蒸汽機關車維護、保養、操作繁瑣,費錢費力,不符經濟原則,加上柴油機關車問世,繼之,萬榮林道開通後,利用公路運材更加的方便,完全取代了鐵路的運輸功能,機關車功成身退,被收藏在車庫裡,僅供人們追思之用。

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是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伐木聲雖已遠去,仍嗅得到歷盡滄桑的味道,漫步在這幽靜的街道,細細回味舊時代的山城,除了這些前人痕跡之外,林田山也擁有原始山川景觀、豐富的自然生態,這裡的美值得慢慢去品味。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ankuang&aid=109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