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咖啡哲學
2013/03/23 11:15:28瀏覽85|回應0|推薦1

 

 

 

 

日常生活離不開咖啡。咖啡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種飲品,它隱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遍佈城市與鄉村的咖啡館是法國生活方式的一種標誌。

血管中流淌著拉丁民族熱烈奔放血液的法國人熱衷於高談闊論,張揚自我。中世紀封建王朝年代,法國宮廷是法國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上流社會的沙龍一直引領著法國的大眾文化和生活時尚。皇宮貴族輕鬆優雅、浪漫多彩的生活方式影響了大眾的生活情趣。咖啡館在百姓,尤其是知識份子的社交生活中傳承的是貴族沙龍的某些交際功能。

不論你是一個學問深邃的哲學家,還是失意文人,潦倒的藝術家,放學下課的學生,只要要一杯熱咖啡或其他飲料,你就可以在那裏放鬆自己。當然,邀上幾個朋友、同事或同學坐在那裏談天說地,交流思想,討論功課,書寫作業也無不可。一些孤獨落寞的人,常會來此消磨難耐的時光,尋找心靈的慰藉。法國人崇尚的自由、平等、博愛常被濃縮在這不足百米見方的咖啡館中。

 

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家,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是一句流傳甚廣的咖啡廣告用語,我覺得用它來形容法國人的咖啡情結是最形象不過的了。法國是在1657年才從非洲引進的咖啡。但是咖啡一進入法國,立即就受到法國人的熱烈歡迎,以至咖啡成了法國人日常生活中一件須臾不可分離的東西,並發展成為富有濃郁法蘭西特色的咖啡文化。目前,法國大約一年消費18萬噸咖啡。

在法國,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僻靜的小鎮,只要有人活動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咖啡館。廣場邊、馬路旁、車廂內、遊船上,甚至在艾菲爾鐵塔那高高的塔座上,都可遇到或大或小、或古典或現代、或裝修富麗堂皇或設計簡潔明快的咖啡館。最有特色也最具浪漫情調的當數遍佈街頭巷尾的露天咖啡座。在廣場的一角,在大街的拐彎處,在橋頭的樹蔭下,在人潮如湧的香榭麗舍大道旁,都會看到花花綠綠的遮陽傘下擺放著一排排窄窄小小的座椅。就像電影院一樣,這些座椅全都面向著大街。“銀幕”的一方,就是人頭攢動、光怪陸離的街景。

 

“一杯咖啡,可以打發掉整整一個下午,再來一塊散發著誘人香味和閃爍著晶瑩光澤的蛋糕,夜幕就要降臨了。”這是作家陳丹燕描繪巴黎日常生活時的一個場景。在巴黎,你只要隨手推開一間咖啡館的門,立即就會產生一種屏息靜氣的感覺。這裏儘管常常是高朋滿座,但整個氛圍卻始終是靜悄悄的。這裏並沒有明亮的燈光,也沒有絢麗的色彩,有的只是若隱若現的音樂。這樂聲在你的心頭縈繞盤旋,很容易使人不知不覺間沉入一種浪漫柔美的夢幻當中。而街頭露天咖啡座裏那一群群、一堆堆咖啡客慢悠悠品著咖啡,悠然自得地欣賞著街景,自由愜意地消磨著時光的情景,更是法國社會生活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對法國人來說,也許品嘗咖啡的滋味並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感受和體驗一種閒適的氛圍與悠然的情調。花上比在家裏自煮一壺咖啡要貴上好幾倍的價錢到咖啡館來喝上一小杯,顯然解渴已經是次要的了。作為飲料的咖啡在他們眼裏已不是目的,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在法國不乏喝咖啡上癮的人,但更多的是泡咖啡館上癮的人。

 

全民參與的“咖啡哲學”如今的法國,“哲學咖啡館”大行其道。很多街頭普通咖啡館每週開闢專門的時間,聘請一至兩位文化名流當主持人,組織咖啡館客人探討哲學問題。經常組織哲學討論的咖啡館在巴黎有30多家,在法國共有200多家,其中最有名的是巴黎第四區巴士底獄廣場的“燈塔咖啡館”,這裏是“法國哲學咖啡館協會”的總部,定期出版“哲學咖啡館月刊”,報導各地哲學咖啡館的活動情況。

 

各個哲學咖啡館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活動方式大致相仿。每次參加討論的咖啡客從十幾人到幾十人不等,既有教師和大學生等知識份子,有來自企業的職員和工人,也有剛從菜市場出來的家庭主婦。每次討論開始之前,主持人首先徵求參加者的意見,確定一個討論題目。題目可大可小,有虛有實,客人們圍繞著選定的題目,自由發表看法。討論到興致勃勃之處,客人們往往埋頭疾書,記下稍縱即逝的思想火花。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r123&aid=7420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