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也談析楊•••之三。 易水。
2012/08/07 12:47:20瀏覽89|回應1|推薦2

    也談析楊•••之三          易水。  080612

「楊恒均」,其人,該文未載他的來头,網络上只查到一位装璜設計師。倒是這篇轉載來的署名文章「中國模式」吸引了我。經通篇閲讀後,覺得他的文思是似全憑一些現象去推論,所論極不中肯。本人已摘錄析評再三,想格友們也已略知一二。他的論述極長,卻又一直在列举與对比的形式中不斷循環,因而也看出了他親西反中的不變心態,這種心態等於是給他預設了立場,失去了客觀性。所以筆者也不想作爭論,就此給它作一總結。             
    楊先生的心结是,中國政府是個專事捜括了人民錢財而自肥的机体,所有的成就都是不足取的。最令他愤慲的就是中國最具特色的公有制。按中國迄今仍不放棄以社會主義為理想的國家,目的重在均富。但幾十年的教訓累積,證明均富社會是不可行的,它壓抑了人性自發的進取心,資本主義的私有經濟,才是創造國家財富的根本。於是自鄧小平開始就採取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雙結合,以求取其兩者之長去作平衡發展。"國企"就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運作之一,"私企"則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典型。兩者在一國並存,自然也就是兩者在一國之內的敵對與矛盾。
  楊先生若正是一位私企老闆,痛恨國企就理所當然,所以才有類似弱民富國、掠奪人民銭財圖利少數族群的論調,他將國家與人民兩者推上了對立面。
  其實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中國模式」,並非全由國企的是否成功去決定,還是在它一黨專政、由下向上精英選拨,纇似禅讓的政治体制,不受多党與人民晋選的干扰所致。另"發逹國家資本,節制私人资本,也正是中山先生的主张。中國目前的顷全力於各項基礎建設,與國防工業,也有其历史上的必然性,是否應置民生為优先,祇是國家發展的程序問题,楊生生不過是借题發揮而已。


发自我的 iPad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gjou18&aid=6696304

 回應文章

ST60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不滿之心
2012/08/08 05:05

不滿之心是人之常態﹐即使毛澤東的齊頭式平等﹐人人36元大家有飯吃﹐還是有人吐漕不滿。每個國家團體都有不滿現實和以反為反的人﹐統稱REVOLUTIONIST﹐中國人口十三億﹐自然不缺這類。

每次到中國和人閒聊﹐聽到吐漕貧富不均收入沒當官的多沒有美國人高﹐我都會問你的生活比改革開放前怎麼樣﹖得到的答覆都是天壤之別沒法比﹐做夢都沒想到有今天﹐我說問美國人同樣問題﹐回答是生活差不多或許還沒那時好﹐他們聽了立刻了解意思﹐人往往生在福中不知福。

烈日春風(hsingjou18) 於 2012-08-12 14:11 回覆:

我在20幾年前回大陸家鄉,每隔一、二年去一次

所見都超乎我想象的快,我只有拍拍手

他們喜歡問「比外面如何?

我說:「有機會都出去看看。」

最近幾年有人這同樣的問題

我說:「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