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04 10:08:04瀏覽457|回應1|推薦9 | |
陳 儀 本 來 面 目 陳 兆 熙 撰 「自我接事以來,一般的批評好的多,將來或許會變壞,等我離開以後,又會變好的,這是我的經驗。所以這些說好說壞的話,我一直不大注意。我終究還是個我,保持着本來面目。」───陳儀, 在臺灣的現代史中,陳儀是一位重要的政治人物。由於「二二八事件」,他在當今臺灣的相關記述或評論中,多受譴責,指渠長臺期間,失政在前,鎮壓在後,導致屠殺無辜,最終又因擬「投共」,而被槍決。即使從中國共產黨的角度觀之,由於陳早先為「軍閥」做事,後又為國民黨效力,這都是共產黨要打倒的對象,而「二二八事件」又被視為是全中國人民起義推翻國民黨政府的一環, 陳站在對立一方, 故亦具負面形象。由此,陳儀身後,多受世人指責,而責難之聲,又往往視論者政治立場及所處環境,而各有不同。 但如要瞭解陳儀,則必須根據確實的資料,做客觀分析,不能隨着流言,以訛傳訛。同時品評歷史人物,應綜其一生事績,觀其全貌,以免失之偏頗。有鍳於此,本文將簡述陳儀生平,根據他行為模式及其本人或曾與他長期相處者之言論,探討他的思想及人格特質,以瞭解陳儀這個人。 生平事略:---早期陳儀曾名陳毅,字公俠,後又改為公洽,一八八三年五月三日生於浙江省紹興縣。父經商,家境小康。陳少年時曾在錢莊當學徒,十六歲入杭州「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接受新式教育。二十歲考上公費,入日本陸軍測量學校,後轉入日本士官學校,與徐錫麟、秋瑾、蔡元培、蔣尊簋、蔣方震、蔡鍔等熟稔,並結識了魯迅。當時孫中山先生在日本倡導革命,陳儀對中山先生的救國理論,極為信服,並加入了以浙江人為主要成員的革命組織「光復會」。 一九○七年,由士官學校畢業返國,先後任職於前清政府陸軍部及浙江陸軍小學。民國成立後受浙江都督蔣尊篕之邀出任都督府軍政司司長。 一九一四年,陳儀應召去北京任「政事堂統率辦事處」參議。 一九一六年,袁世凱自立為帝,蔡鍔以計逃離北京,奔往雲南。袁派陳儀追蔡回京。 陳、蔡原即舊識,且陳亦不贊同袁稱帝,決定放蔡一馬,以「追不到」回報, 自已也離職而去。 一九一七年,陳儀再度東渡,就讀日本陸軍大學,是第一批入陸大的中國學生。 一九二○年以第一名之優異成績畢業,讓日人刮目相看,受到同儕的敬重。 關於陳儀的簡史今日起連續上網.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