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空軍的一位將軍 在昆明基地的 演講
2010/04/05 05:59:54瀏覽352|回應0|推薦1

中國空軍的一位將軍 在昆明基地的 演講

 (演講者劉亞洲)

 1、劉是一個了不起有反省能力的中國將軍。他就是魯迅第二。他批的不是完整的中國文化,是近200年來被壓迫的、被奴役,屈辱的、苦憐的、變態的、復仇性格。

 2、我對中國文化的肯定也是有針對性:批判的、糾正的、發揚   的、(孟子的王道)

 3、和易水的近作<中國的問題在那裏?> 對比一下。(老姜 提示)

 

 

 

 劉亞洲也算是军界的一个奇人了 - 李先念的女婿。
觀點未必能獲認同   可貴的是有勇氣說出來

中國空軍的一位將軍 在昆明基地的 震撼演講 

我是中國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中華文化的批判者。過去,我首先是它繼承者,其次才是
它的批判者。現在,我首先是它的批判者,然後才是它的繼承者。西方的歷史
是一部改惡從善的歷史。中國的歷史則是一部改善從惡的歷史。古代西方什麼都禁,就
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國什麼都不禁,獨獨禁本能。西方人敢於展示自己,既敢
於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於展示自己的裸體。中國就知道穿衣服。給思想穿衣服。穿衣
服總比脫衣服容易。西方鞭撻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馳
騁。我們歌頌自己的光明,結果帶來千年的黑暗。

黑格爾說:"中國無哲學。"我認為中國幾千年來沒有產生過思想家。我指的思想家,是
像黑格爾、蘇格拉底、柏拉圖,這些對人類文明進程有重大貢獻的思想家。


老聃,你說他是思想家嗎?僅憑五千字的《道德經》能當思想家嗎?且不說他的《道德
經》有問題。


孔子能算思想家嗎?我們後人怎麼審視他?怎麼審視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從未為中國人
內心提供一個可以對抗世俗權力的價值體系,提供的是一切圍繞權力轉。儒學
如果是宗教的話,便是偽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話,便是偽信仰;如果是哲學的話,則是
官場化社會的哲學。從這個意義上說,儒學對中國人是有罪的。


中國不可能有思想家,只有謀略家。中國社會是個兵法社會。我們民族只崇尚謀略家。
一個事業上並不怎麼成功的諸葛亮被人反复的紀念著。他心胸不開闊,用人也
不當。有資料表明他也是弄權者。但恰恰是這麼一個人,被抬到了嚇人的高度,這也是
我們民族心靈的一種寫照。在這種社會形態下,有三種行為大行其道:

 詭辯術。我兒子今年考上了某大學新聞系,該大學新聞係是中國最好的新聞系之
一。我對兒子說:拿教材來我看看。看過後我說,這不值得看。裡面有這麼一個
論斷:中國發明了火藥。火藥傳到歐洲之後,衝破了歐洲中世紀封建的堡壘。真是笑
話。你發明的火藥衝破了人家的封建堡壘,你自己的堡壘怎麼沒被沖破?反而更
加堅挺?在國防大學討論台灣問題時,有一個觀點頗有市場:台灣像一把鎖。如果台灣
問題解決不了,台灣這把鎖就會把中國的大門鎖住。中國將沒有出海的通
道。這是詭辯。我一句話就可以給你頂回去。西班牙成為海上強國後,並沒有能阻止它
的近鄰葡萄牙也成為海上強國。法國多佛海峽離英國祇有二十八海裡,英國阻
擋法國成為海上強國了嗎?中國失去海洋關鍵是歷代統治者沒有海權觀念。

對外懷柔,對內殘忍。歐洲文明和中國文明幾乎同時起步,但是歐洲形成了許多小國
家,中國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大帝國。談及此,我們往往沾沾自喜。其實,歐洲
形成這麼多國家正是它自由思想的一種體現。它雖然形成了這麼多小國家,但是,多少
與人類文明有關的東西是從這些分裂的小國中產生出來的,而我們為世界文明
做些什麼呢?統一江山肯定與統一思想有某種必然的聯繫。

謀略社會是個內向性的社會。我曾經仔細研究過中美兩國的差異:中國在國際事務方面
基本是柔,在國內事物則是剛。美國正相反,在國際事物方面剛,在國內事務
方面柔。我不記得我在哪本著作中提到過這個問題,可能是《對台作戰,危險評估》,
並做出這樣的結論:這是由於文化不同所決定的。中國文化是封閉的,內斂
的,內向的;美國文化就是開放的、外向的。大一統的理念也是個內向形的理念。這也
是解釋我們為什麼在外國侵略者面前是羊,在自己同胞面前是狼的原因。近百
個日本兵,就能夠押著五萬名國民黨軍俘虜到燕子磯去槍殺。不要說反抗,他們連
逃跑的勇氣都沒有。解放戰爭中萊蕪戰役,僅三日,我軍殲滅敵七個整
師,五萬六千人。戰後,王耀武抱怨:"五萬頭豬,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而中國
人要自己打自己人,那才叫勇猛!

鄙俗。精神鄙俗必然帶來行為的鄙俗。精神高貴必然帶來行為的高貴。大約二十年前
吧,我住的小區發生這麼一件事:一對夫妻鬧離婚,丈夫把新歡帶進家,大
吵。妻子跑到樓頂,欲往下跳。圍觀的人很多。有的人興災樂禍地大叫:"快跳快跳!"
後來police把人救下來,圍觀者甚至感到遺憾。我長嘆一聲,回到家
裡,打開電視。正播著一個在歐洲剛發生的真實故事:某國,依稀記得是匈牙利,七十
年前,一個年輕的礦工馬上要和新娘舉行婚禮,婚禮前最後一次下井,但發生
了塌方,礦工永遠沒有回來。新娘子不相信她的愛人就此離她而去,苦苦等了七十年。
前些日子重新整理礦井,在坑道深處一汪積水中發現一具屍體,正是七十年前
被埋在井裡的新郎。由於沒有空氣,又浸泡在飽含礦物質的水中,他仍如七
> 十年前一般年輕。新娘子已成為白髮蒼蒼的老嫗。她撲在心愛的人身上痛哭。她做了
一個決定,繼續與愛人完成他們的婚禮。那一幕太動人了:八十多歲的新娘
子一身盛裝,潔白如雪。頭髮也如雪。她的愛人,依然那麼年輕,閉著眼睛躺在一駕馬
車上。婚禮與葬禮同時舉行。多少人都落淚了。

最能考驗我們民族道德水準的事情就是美國發生的"9.11"事件了。

9.11"雖然沒有改變世界,但是改變了美國。同時,"9.11"之後的世界很難回到"9.11"
之前去。當"9.11"事件發生的時候,在我們國家,至
少在一段時間裡,瀰漫著一股不健康的氣氛。

912號的那天晚上,北大和清華的學生正在敲鑼打鼓。我說中國足球隊還沒有出線
呢,中國隊出線要到107號,那是最後一場,中國對阿聯酋。贏了就提前
出線進世界杯。隔了片刻才知道是中國大學生在慶祝美國"雙子星"大樓被炸。我國有一
個記者代表團,當時正在美國訪問,看到世貿大樓被撞,這些記者團的成員
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這是一種文化的浸濡,這不能怨他們,他們已經控制不了自己
了。結果被宣佈為永遠不受歡迎的人。

我在北空,那幾天部隊來人看我,我都問他們對 "9.11"什麼看法。眾口一詞:炸得
好。後來我講,這是很悲哀的。如果是這樣的人愛中國,那中國還有救
嗎?媒體就更不用提了,中國最沒有新聞的地方就是在報紙上。

1997年戴安娜遇車禍去世。你不管戴安娜這個人怎麼樣,英國王室怎麼樣,她至少具有
新聞價值。世界各大報紙都在第一版登了這條消息,唯獨中國的報紙不登
這條消息。那天北京各大報紙的頭版新聞是"北京市中小學開學了"。這條新聞就等同報
"北京人今天吃早飯了"一樣,就這個價值。

 "9.11" 第二天晚上,我坐在電視機旁看《焦點訪談》,我想看看那些國嘴們如何評介
"9.11"這個焦點,結果那天的《焦點訪談》的內容是關於農
 party支部加強自身建設什麼的。你想看什麼?偏沒有。你不想听的,偏講給你。國
嘴當然無辜。


1999年美國打南斯拉夫,中國出了一次頭。那次出頭的代價就是大使館被炸。這次差點
又出了一次頭,後來還是以...同志為首的party中央及時扭轉了
局面。我們這個文化的列車,帶著巨大的慣性,載著我們這批有道德缺陷的人,風馳電
掣地駛向終點。有人還在這個時候提出,趁機打台灣。此時動手,一鼓可
下。這些同志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現在委實不是一個恰當的時機。

當時我想,"9.11"死了這麼多人,都是無辜的人。喪失的是人的生命,是世界上最有尊
嚴的東西。這些生命本身與美國 government沒有關係。


我們以這種態度對待別人,別人卻不以同樣的態度對待我們。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就是
多佛慘案。 去年,一批福建偷渡客乘悶罐車從多佛海峽進入英國的時候,由
於在空氣不暢的車里呆了幾十個小時,人都悶死,只有兩個活的。這個事件曝光後,中
國大使館的官員沒有一個出面。最後是英國老百姓在多佛這個地方自發地舉行
追悼會和燭光晚會,悼念那些死去的人。很多孩子來參加,手裡拿著玩具,中國製造的
玩具。順便說一句,現在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玩具是 Made in
China。記者問孩子:為什麼來參加追悼會?孩子說,他們也是人嘛。我們現在手裡拿
的玩具,有可能就是他們當中的人生產的。在整個追悼會中,沒有一個中
國人在場。什麼叫文明,什麼叫不文明? 我在思考。

①為恐怖叫好很恐怖。中國文化教育出來的中國人。首先漠視和輕視自己的生命,才會
對他人、他國的生命也視如兒戲。自己沒有珍惜生命的權力,也不許別人
有。魯迅早年前批判過的"看客"心態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ngjou18&aid=391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