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晉升領域專家之路!打破「知識分享者」的2大迷思【教學的王道】
2022/12/21 15:09:23瀏覽214|回應0|推薦16

左思右想不知道是否該把自己的知識給分享出去?

你一定也曾有過這樣的困擾,很想跟別人分享你的專業知識或寶貴經驗,但心中又難免會存在這樣的疑問,這是我經常會聽到想成為知識分享者的矛盾心情,其實探究這個疑慮背後的原因,不外乎是擔心以下這兩個問題:

問題一:花時間、沒好處

花了這麼多時間來整理自己的知識,但分享出去又不一定有收費,對自己並沒有帶來直接的好處,而且別人也不見得會感謝你,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是有時間再來做好了。

問題二:被模仿、被取代?

自己雖然很願意將知識分享出去,但擔心萬一被別人模仿了,這樣會不會反而威脅到自己,失去原本的優勢,甚至因此而被取代呢?所以還是自己先留一手比較好。

不可否認,以上這兩個問題確實是存在的,但身為一位資深的知識分享者,我一直很認同這句話:「『分享』才能讓你成為真正的專家。」聽起來似乎有點奇怪?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針對這兩個問題,我想用另一個角度來跟你分享。


第一個問題:花時間、沒好處?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要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或實務經驗整理出來,然後再有系統的分享給別人,這背後的確是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心思,不過也正因為如此,當你在做知識整理或是將知識分享出去的同時,其實自己也能得到以下三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自我成長

有能力成為一位知識分享者,一定是在某個領域的專業受到大家的肯定,但「給人一杯水、要先有一桶水」,要能夠將這些知識整理好去分享或教導別人,那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換言之,為了要能夠有系統地做知識分享,自己的專業程度就必須要從「工」提升到「匠」再到「師」的境界,這樣才有資格去教人,也就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不能只是「熟」,而是要能提升到「精」,最後再到「通」的境界,唯有對自己的專業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才有資格當人師,而在這個自我提升和修煉的過程中,相對的也增長了自己的知識肌肉,讓自己得到成長,收獲最大的其實是自己。

圖片來源:pixabay

第二個好處:教學相長

當知識分享者在傳授或分享知識的過程中,一定會聽到一些不同的意見和聲音,因為聽眾也有可能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某些內容的理解和觀點可能有所不同,透過大家的意見回饋可能因此讓我們發現了自己的「知識盲點」,提升了我們的視野,或是因此補足了自己未察覺的「知識缺口」。

我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就經常有這樣的體會,尤其是屬於軟實力方面的知識,往往能從學員所提出的問題,或是分享的案例中得到新的啟發,提升了我對原有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更正確地說,分享其實不是教導,反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學習,因為分享的過程也正是知識分享者能再次學習的過程。

第三個好處:利人利己

古人有云,君子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立德」,即樹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為國為民建立功績、「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言論。佛法裡也有將佈施分為「財佈施、法布施和無畏佈施」三個境界,而所謂的「法佈施」指的是講經、印經並結緣給他人,勸人向善、給人力量,讓人長智慧。

換句話說,如果可以把自己實踐有成的經驗或心得,透過文字或教導傳承下來,不但可以幫助他人,自己也能獲得尊重,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專家,未來也將獲得更多被肯定和推薦的機會,讓自己更上層樓,甚至能將知識變現,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第二個問題:被模仿、被取代?


那麼無私的分享是否就容易被模仿,反而成就了他人,最終讓自己被取代了呢?

其實如果你擔心因此被超越的話,那麼更需要有以下這兩個認知:

第一,趨勢為王、未來已來

圖片來源:pixabay

面對當今知識經濟與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味的堅守舒適圈,最終也將會面臨被趨勢所淘汰的命運,因為我們都必須面對這個事實:知識會折舊、經驗會落伍、技術會汰換,所以唯有透過分享才能不斷更新和充實自己的知識內涵,提升自己的知識層次和視野,也才能不被這瞬息萬變的年代所淘汰。

第二,有知識不等於有力量

我身為一位知識分享者,很清楚的知道「知道和做到是兩個世界」,知識本身其實並不具備力量,知識是必須靠「實踐」才會產生力量,而透過分享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你所傳遞的知識,讓這個知識有更多被實踐的機會,如此便能產生更多具體的成果,也更能夠證明這個知識所帶來的價值和力量。

所以,其實別擔心你的專業會因此被抄襲,你應該擔心的是,他們不想再抄襲你,如同我常提的這句話「始終模仿、無法超越」,只要你能夠持續分享,必定也會不斷的成長和精進,相對的也就能擁有更多知識的力量,所以你要超越的人其實是自己。

結語:人生不只是贏得比賽、更要幫助別人一起完賽


圖片來源:pixabay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p84137983&aid=177848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