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與陶斯相關的故事,就停格在令人心碎的分手那幕。
沒想到當小甜甜的故事接近尾聲(112集,全115集),
作者再度安排陶斯的身影出現,
讓觀眾們有機會在故事結束前,重溫這帥氣性格的角色,
然後,為陶斯與甜甜的故事,為阿利巴先生與甜甜的故事,
做了一個放下的結束與巧妙的轉合。
這安排,好極了。細膩且恰如其份。
* * *
在蘇珊娜的病房中,
傷心的接受甜甜永遠離去的事實,
迫使自己說出,他的選擇是蘇珊娜的陶斯,
並沒有像他自己說的那麼堅強果決。
在甜甜離去之後,陶斯也跟著失去生命的重心。
他辭去劇團的工作,到處漂泊流浪,
又開始過起酗酒的生活,說是,要找尋自我。
這其實不難理解,這也才是正常的失戀反應,
相當合理,也符合角色性格。
所以我才覺得,陶斯是一個非常有血有肉的人性角色,
有優點有缺點,有高潮有低潮,像一般人。
安東尼是太夢幻的有錢少爺,
阿利巴先生則是人好到近乎聖人
(但有很多我們可以學習的地方,日後再寫)。
陶斯,就比較像正常人,有脾氣,有喜怒哀樂,
有得意有失意,能振作也會頹廢。
陶斯一直是個非常渴求真情的人,
在聖保羅學院喝酒鬧事的叛逆少年陶斯,
就是得不到真情關愛的反抗,
直到遇上甜甜對他的真心付出,加上重拾母愛親情,
才使他暴怒易狂的心性穩定下來。
陶斯的演員夢,
建築在母親的遺傳,欲向甜甜努力表現,
以及早日有能力與甜甜共同生活的動力上。
陶斯給蘇珊娜的平穩個性感,
是來自於甜甜的精神與心靈支持,給予陶斯的踏實安全感。
所以,陶斯失去甜甜當下,也等於失去了舞台與人生。
雖然他知道,照顧蘇珊娜,是他的責任,也是他的選擇。
* * *
內心存著一絲飄渺希望,期盼與甜甜復合的陶斯,
漂泊來到了有著甜甜的芝加哥,卻又不敢見她。
因為他明白甜甜堅決分手的理由,但他還是放不下。
陶斯在酒館裡喝得爛醉,口中唸著羅密歐角色的台詞
(Act II Scene II,陶斯沒有酒後胡言亂語,他說的可是正港的莎士比亞戲劇名句喔!!):
「 He jests at scars that never felt a wound. 他嘲笑已經不會感到痛苦的傷疤。
But, soft! what light through yonder window breaks? 安靜!遠處的窗戶透出了什麼光芒?
It is the east, and Juliet is the sun. 這光芒從東方而出,茱麗葉就是那太陽。
Arise, fair sun, and kill the envious moon, 升起吧,美麗的太陽,帶走陰鬱的月亮,
Who is already sick and pale with grief. 早就由於痛苦而生病蒼白的月亮。」
這段安排的非常好,
陶斯不只是在背誦羅密歐的台詞,也是在表達「陶斯」本人的心聲寫照。
甜甜就是茱麗葉,甜甜就是能帶走他痛苦的太陽。
其實,第一次擔任陶斯身旁茱麗葉角色的,
不是他劇團裡的女演員同事,而是甜甜。
還記得聖保羅學院的五月校慶,
第二保兒之家山丘上,兩人的第一支舞嗎?
他們就是裝扮成羅密歐與茱麗葉啊。
甜甜,是陶斯人生舞台的茱麗葉。
可是,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結局是悲劇收場啊。
原來,作者在這麼前面的集數,就已經埋好伏筆,暗暗透過
現實生活中,三百多年前的威廉與安妮
(陶斯所吹奏,用來思念甜甜的蘇格蘭民謠「安妮蘿莉」,詞中的男女主角),
經典莎士比亞戲劇裡,羅密歐與茱麗葉,
這兩對結局都是悲劇的小情侶,
告訴我們陶斯與甜甜走向分離的未來。
(可是不知道結局的觀眾,會一直期待陶斯跟甜甜的結局是美滿的,
不斷累積飽滿的入戲情感,最後在樓梯階分手那幕,全然失望潰堤。
作者會說,我早就暗示你們了呀。
但那麼隱晦,埋伏筆當時的劇情又那麼甜蜜歡樂,
觀眾怎麼會往那方向去想呢?
只能說,劇情作者水木杏子,您太會說故事啦!)
* * *
阿利巴先生在酒館裡發現陶斯,
他打他、開導他,卻還是無法讓陶斯振作。
(我說,這是巧妙的轉合,
成熟穩重的阿利巴先生vs酗酒頹廢的陶斯,
作者「壞心」的對比,好讓觀眾「接受」阿利巴先生,
對甜甜來說應該是比較適合的歸宿啦。)
於是,他帶著陶斯來到甜甜工作的診所附近。
遙望甜甜,
看著甜甜雖然痛苦卻還是堅強的堅持走著自己所選擇的路,
陶斯再度從甜甜的笑臉中獲得重生的力量,
他醒轉過來想起自己做出的選擇,終於振作起來。
他沒有跟甜甜見面,
(見了面,又怎麼樣?只是再多一次分離的痛苦而已。)
直接頭也不回的離開芝加哥,回到劇團。
這一次,真的真的,跟甜甜永別了,
這一次,確實確實,放下了。
(02:03~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