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6 13:55:24瀏覽133|回應0|推薦0 | |
明星高中怎麼定?這可讓教育部傷透腦筋,因為怎麼樣好像都擺不平,但如果教育部或政府能改變民眾對高中的迷思,建立更為健全的技職體系,或許不需如此大傷腦筋! 教育部12年國教的菁英高中名單究竟為何,一直是眾所注目的焦點,傳出幾所未在榜上的明星學校,立刻跳出來大抱不平,也由於名單的確備受爭議,教育部最後說仍需多方請益、從長計議。 其實,明星高中的出現,就是在畸形升學主義下的產物,只要有耀眼的大學錄取率,就可被歸類為明星高中。升學率彷彿成為判定學校是否為明星高中,比較「客觀」的標準。在父母望子成龍的期許下,一味認定唸高中、上大學才有比較好的出路,也逐漸造成高中、高職的比例失調。 隨著高等教育的鬆綁,上大學之門越來越寬,在「考不上都比考上難」的情形下,大學錄取率逐年攀升,幾乎人人都有大學念,其價值當然大不如前。只是家長觀念仍沒有改變,「大不了再唸研究所」,大學彷彿已經成為基本學歷。面對大學生滿街跑,越來越多畢業生不願意立刻投入就業市場,因為他們怕畢業即失業。 相較於高中的熱騰騰,高職就顯得比較「低調」,究其原因,還是台灣的技職體系無法做到和國外相同程度,建立完善的培育措施與計畫,藉此扭轉民眾對技職體系的忽視與錯解。 如果台灣能整合技職的相關資源,仔細規劃產學交流,勢必可以提高技職體系的能見度。而從一些國際設計大展的表現來看,技職生表現絕不輸普通大學,他們甚至還擁有更多專業技術,是一般大學生所不能及的。 若明星高中這麼難產,教育部不如另闢途徑,好好推動技職體系的成長,增加競爭力,屆時明星高中或許就不是那麼重要,因為明星高中不代表唯一,只代表其一,學生有更多可以選擇的道路,一樣可以開創出自己的天空。 相關新聞: http://kuso.cc/1rGs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