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9 16:26:58瀏覽339|回應0|推薦2 | |
說起研究所面試,套句災難新聞中常用的形容詞-「餘悸猶存」,到不是有受過什麼外在傷害,但在內心卻像是劃過無法抹滅的痕跡,三不五時回想起來,仍會隱隱作痛! 硬擠的備審資料 其實原本並沒有很專心準備研究所甄試,起步也有點晚,一直到大四開學成績公佈後,才來看看有沒有符合資格,幸運的是,A所規定的是成績限制是全班前30%,我剛好在門檻前的29%,就試試看吧。 最麻煩的還是「備審資料」,當時除了有豐富的社團經驗外,要我拿出什麼可以看得紀錄,還真的乏善可陳,不過為了增加份量,還是硬搞出東西,然後把自傳、讀書計畫等等搞定,最後用漂亮的資料夾裝封,算是有個「像樣的東西」。 不過事後看過其他人或是同樣是甄試生的資料,總覺得是「小巫見大巫」,有的裝訂成厚厚地一本,有的則是整本彩色印刷,所下的時間跟金錢絕對不容小覷。只是內容還是多過包裝,洋洋灑灑的成績比花花綠綠的外觀重要多了! 胡亂的時間分配 而在進面試前先考筆試,一科英文,一科社問(到這邊A所已經呼之欲出了),英文算是比較拿手,題目也不難,寫得算是順利。不過社問就搞得灰頭土臉,題目不難,都很好發揮,只是我敗在「時間分配」,第一大題花太多時間,讓我後面幾題都簡單帶過,自然成績就低得很難看,因為記得都用不到十幾行就帶過了。不過這也讓我學到很寶貴的經驗,讓我再之後研所考試時,更注意時間分配,才不會重蹈覆轍。 原本以為我考得這麼爛,應該不會過口試了,沒想到僥倖過關,我想這應該是我離A所最近的一刻,因為有高達50%的「中奬率」,所以心中的確蠻喜悅的,想說如果可以在口試扳回一城,或許就可以鹹魚翻身,也可以了卻一樁要事(迷之聲:這個人怎麼這麼愛演內心戲阿)。 難掩的塵封陰霾 話雖如此,惶恐還是多餘喜悅,原因就先追溯到第一次面試。時間是在大一轉系考,正好就是A所的轉系,連場地都一模一樣,已經忘了在面試中問了哪些問題,只記得當時大概的場景,和難以抑制的緊張。上台對我來說不是罩門,只是面對的是教授,心中還是略顯緊張,最後仍是鎩羽而歸。 有了前次的陰影,讓我再踏上這棟樓時心中百感交集,同樣的系,同樣的地點,更詭譎的,我都還是第一個口試的人。會不會舊戲重演?沒錯,同樣失敗了,而且這次情況還更為嚴重,不僅被挑出幾科六十幾的分數,在問一些比較專業問題時也答不上來,甚至被挑研究計畫語法語句上的毛病,我想是徹徹底底崩潰了。 失敗的理所當然 之後放榜我也看都不用看就知道名落孫山,唯一比較安慰的,就是A所是「不足額錄取」,原本收五個,結果只收四個(這算安慰嗎,哈),事後並沒有多大難過,因為自己的問題出在哪都知道,只能告訴自己,學得一個經驗。 同樣的舊瓶舊酒 不過這並沒有打倒我,後來又報了B所的甄試,這家只有資料審查跟面試,於是乎,我把甄試A所的資料稍稍加油添醋、改頭換「面」一下就寄出去了。如果我前述的,並不覺得我的資料有什麼傲人之處,要學業成績也沒有多耀眼,要實務經驗也很貧瘠,作品也是少之又少,所以並沒有抱很大的希望,真的只是「姑且一試」。 或許老天爺覺得我歷練還不夠,所以又讓我通過了第一階段的審查,也算是低空飛過進入面試的標準。所以又再一次稍稍燃起我的希望之火,想說有了前車之鑑,這次應該會有比較好的表現。雖然B所不是我的第一志願,而且地點也不在北部(這樣又算爆一個點了),不過畢竟是國立、師資充沛、校園遼闊等條件下(這樣應該就知道是哪間了),還是值得一搏。 淺薄的研究方法 為此,還特地南下一趟,就當作順道回家(迷之聲:不用再爆啦,這樣已經猜到了)。而對B所大學並不陌生,因為大學的社團有三屆營隊都辦在那,所以並沒有很大的陌生感,反而是充滿回憶的愉悅。不過面試就不是這樣了,到現在我還是不知道哪裡表現得不夠好,或許還是我的研究計畫寫得不夠完善吧,以現在學過研究方法來看,當時的計畫還真的是膚淺,尤其第三章根本就是東貼西補,看得出來這個孩子應該沒有好好學過研究方法,不被錄取也是可以想像的。這是我自己事後想出來的原因,算是給自己合理的理由。 莫名的愈挫愈勇 這可沒有讓我卻步,因為我又報了第三間C所的甄試。記得時序已經進入秋末冬初,隨著準備考試的壓力越大,讓我又再度興起甄試的念頭,所以第三次嘗試,這次是北部的私立大學,其實當初家人還蠻反對的,認為研究所怎麼會去唸私立的,不過我當時已經管不了那麼多,還是報了名。 這家跟A家一樣,先考筆試再口試,筆試是英文跟傳播理論,都沒有很難,加上這個時候已經有一定基礎,所以寫起來還算得心應手,至於資料審查的部份,當然還是把之前的東西在稍加潤飾,「資源再利用」。 我順利地通過了第一階段,又是要面對口試。不同於前兩次的面試在假日,C所是在星期三,為什麼記得那麼清楚,原因只是我早上有課,我是上到中午才風塵僕僕地趕過去參加。 說真的,到這一次心情沒有像前兩次那麼緊張,對C所校園的環境也不算陌生,我以為應該可以放手一搏,或許當時還有一點點「國立大學大學生」的驕傲在,認為來念C所是委曲求全,所以比起前兩間都還有自信,而在面試過程中,由於老師們也都很親切,所以相對地就沒那麼緊張,也不像A所那麼砲聲隆隆,算是閒話家常,聊聊課業、學校、為來研究方向等等。 低調的默默接受 話雖如此,最後還是沒有考上,連備取都沒有,說真的,又再一次重創了我,當下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跟家人說,而且我周遭的人,可能都不知到我有考過C所的甄試,因為我那時候真的低調。不過事實就是如此,也只能任命,或許我跟推甄沒緣,跟這三間學校也一樣。 還好那時剛好接近過年回家可以調劑一下心靈所受的創傷,撫平情緒,等過完年回台北後繼續打拼,迎戰實實在在的研究所考試。 講完了這些故事,也彷彿帶我再回到當時的情境,還是有些淡淡的苦澀在作祟,不過事隔這麼多年,已經不像當時那樣的澎湃激昂,只是偶爾還是會在心中泛起微波漣漪,提醒著我曾犯的錯,以及如何面對挫折該有的心情調適,那就是一種成長吧!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