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門四日遊 DAY 3 - 太武山 (小百岳) & 瓊林風獅爺
2023/07/14 18:30:00瀏覽132|回應0|推薦3

6/3/2023 (艷陽高照

此次前來金門除了訪友, 其次就是抓金門的小百岳, 也是金門唯一的山, 太武山. 訂了機票後沒多久, 好友Lily說女兒的畢業典禮是6/3, 她女兒是我乾女兒, 真是太好了. 我這個不太稱職的乾媽, 對乾女兒從小到大的學業及成長過程參與的不多, 很開心能參加她的研究所畢業典禮.

阿文說爬太武山要早點去比較不會那麼曬, 但我們不想太早起床. 所以, 還是跟前幾天一樣, 七點半吃早餐.

今天早餐是蚵仔麵線跟燒餅, 很特別的麵線, 大家看照片就知道這麵線長的跟大家平常在本島吃到的細長像髮絲般的麵線不一樣. 而且, 麵線裡的配料, 除了小巧飽滿的石蚵跟大腸外, 還多了鴨血, 真得很特別.

吃完麵線後肚皮馬上變得圓滾滾, 再也裝不下任何東西, 只好把燒餅打包帶走.

太武山在金門本島的東部, 262公尺, 是金門最高峰, 也是小百岳之一. 進入太武山區有四個不同的路線, 我們選擇最簡單也最大眾化的路線, 把車停在太武山公墓停車場, 從玉章路牌坊起登.

可以直接走進去參觀太武山公墓, 不想參觀的話就直接左轉走到底再右轉按照指標往玉章路牌坊前進.

太武山步道有管制時間, 夏令 4/1~9/30 開放時間為04:30~19:00; 冬令 10/1~3/31開放時間為05:00~18:00.

進入太武山區的步道:

1.   太武山步道: 太武山公墓停車場 -> 屏東文康中心, AB, 單程4公里, 平緩好走

2.   斗門登山古道: 斗門登山古道登山口 -> 倒影塔及鄭成功觀兵奕棋處, 原路折返, 單程1公里, 略為陡峭難行. (p.s. 此路線沒到毋忘在莒, 需從玉章路再繼往毋忘在莒.)

3.   蔡厝古道: 蔡厝古道口 (蔡厝一條街底端) -> 毋忘在莒, 原路折返, 單程1.75公里, 上坡路段擁有許多階梯. 不想原路折返可考慮接著走太武山步道或斗門登山古道下山.

4.   太武山縱走: 植物園 -> 環島東路二段, AB, 單程6.1公里, 需攀爬岩壁、岩洞等天然花崗岩壯闊秘境, 手腳並用頗具挑戰.

水泥路面的步道非常平緩好走, 走沒多久就到思源亭, 先在這裡休息一下, 順便喝咖啡配燒餅.

劉玉章銅像, 1954年劉玉章將軍接任金門防衛部司令官, 他任內指揮過九三砲戰, 且領導官兵挖戰壕、鑿地道, 開闢太武山登山道路, 地下化金門, 對後來的八二三砲戰產生極大的助益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念其輝煌的功績, 而將太武山公路命名為玉章路, 並於山腰上立劉玉章銅像以玆紀念.

金門誕生於距今兩億至一億年前的燕山運動隆起及喜馬拉雅運動, 因此上升海面發育出來的花崗岩, 經風化, 裸露出地面而成丘陵, 如太武山、五虎山, 其構成的主要基盤岩石是「花崗片麻岩」及「花崗岩」. (資料來源: 健行筆記)

從玉章路一路往上, 右手邊有開闊的展望, 可以遠眺壯觀巍峨的山景, 還有雷達站. 沿路還會經過太武山十二奇景, 依序為: 風動石, 眠雲石, 千丈壁, 古石室, 倒影塔, 一覽亭遺址, 玉几案, 石門關, 跨鰲石, 蘸月池, 蟹眠泉, 偃蓋松. 我們原先沒仔細找這些奇景所在地點, 直到看到這個蟹眠泉的指標才走下去瞧瞧.

走下來後轉為土徑, 這路徑走起來比較像在爬山.

來金門的這幾天非常地熱, 今天穿了背心, 短褲跟涼鞋來爬山.

蟹眼泉的泉水從外形像蟹殼的石頭下冒出來, 特別的是泉水呈泡沫狀汨汨而出,好像螃蟹吐出白色的泡沫, 故名蟹眼. 登山車道築成後, 泉源受阻, 但下過雨後仍有泡沫水泉流出, 這是蟹眼泉奇妙之處.

看完蟹眼泉後不想走原路回去看看地圖發現有另一條路可以接到海印寺所以朝它走去沿途看到好多仙人掌密密麻麻的仙人掌還開了好多花亂中有序的美.

走著走著看到一顆外形像龜或鱉的巨大石頭, 上面還寫著海印靈光, 看來海印寺不遠了. 後來查了才知道這是跨鰲石, 傳說中鰲是海裡的大龜或大鱉, 後被神格化. 跨鰲石的形象, 石如鰲狀, 鰲跨石上.

接著再往前走沒多久, 來到太武休憩活動中心, 旁邊有個停車場, 再旁邊就是海印寺了. 不想走路或者想省點力氣的人, 應該可以直接開車到海印寺吧? 玉章路登山口那裡有寫車子無法進入, 但一直看到有車子開上來, 不知道是否要特別申請或是從別條路開上來的?

海印寺, 相傳相傳建於南宋咸淳年間 (1265年~1274), 至今已有700多年歷史, 因為建於太武山頂坳處, 舊稱太武巖寺.

太武山十二奇景的石門關在不同的年代有前後兩個不同的地點, 前期指的是眠雲石跟風動石之間所夾的石門, 後期指的是海印寺左前方的「海山第一」石拱門, 以幽奇見稱, 現已列為三級古蹟.

走過石拱門後, 迎接我們的是少見的粉色繡球花跟蓮花, 開得很茂盛, 美不勝收.

歷經700多年的歲月風霜, 海印寺照理說應該是非常古樸陳舊, 因曾在「八二三砲戰」遭砲火毀壞, 後歷經多次整修才有今日樣貌, 是太武山步道一處重要的休息點.

寺旁左右有鐘鼓樓名為龍樓、鳳閣鐘樓裡的大銅鐘重逾750公斤傳言「鐘聲可聞30里」想像著暮鼓晨鐘的畫面就覺得好像人間仙境.

觀音殿前方的蘸月池是個調節自如的水池水質清澈甘冽遇旱不涸遇雨不溢.

早年, 太武山在戰地政務及軍方限制之下, 一年只開放一天讓民眾上山參拜, 後來慢慢鬆綁, 直到一九九二年解除戰地政務後, 朝山禮佛的香火日漸昌盛. 民宿老闆娘也跟我們說到海印寺拜拜很靈驗, 她姊夫拜完後沒多久就升官了, 讓我們好好把握機會.

我們買了餅乾糖果要去參拜, 但郤沒看到可以放貢品的桌子. 殿裡有一對男女一直不停地擲筊, 不知他們所求何事, 但一直到我們離開時, 他們都還在擲筊

大雄寶殿前庭下方有一顆形似心臟的巨石「安心石」, 相傳此石孕有龍脈、能安寧人心, 是海印寺的鎮寺寶石. 幾乎每一個到訪的民眾都會以虔誠的心來觸摸祈福, 左手摸心, 右手摸石, 默唸三次「南無觀世音菩薩」, 可讓躁動的心得到平靜.

每迎農曆正月初九, 俗稱天公生的「齋天法會」, 金門居民都會扶老攜幼, 帶著祭品到海印寺拜拜, 祈求一年安康.

海印寺面積很大, 而我們的時間不多, 無法逛遍所有的景點, 著實遺憾. 應該要留多一點時間, 來到這兒找個地方好好地賞景兼品茗.

離開海印寺後, 我們從玉章路下山, 沒想到海印寺離毋忘在莒勒石那麼近. “毋忘在莒勒石是金門的標誌, 聲名遠播, 更是遊客們必拍的景點, 也是小百岳之一.

勒石高十餘丈, 臨崖而立, 係民國41, 先總統蔣中正先生巡視金門時, 以金門位居前線, 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頒佈的墨寶, 勒石兩側分別有休憩涼亭與梅園, 梅園為懷念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 可惜梅樹生長不佳, 園中只剩經國先生之墨寶最為醒目. (資料來源: 金門觀光旅遊)

繼續沿著玉章路往下走, 不一會就看到倒影塔的指標. 走上階梯後會先抵達一處開闊的觀景平臺, 這裡視野極佳, 可以俯瞰山下阡陌縱橫的高梁田.

沿著旁邊的階梯往上走就可見到金門三大古塔之一的倒影塔, 原本的高塔已經毀損, 現在看到的是民國9410月重建的倒影塔, 傳說在夕陽西下的時候, 長長的塔影倒映在海平面上, 吸引了許多小魚兒聚集, 蔚為奇觀.

倒影塔的下方有一個天然岩洞, 走進岩洞內清涼舒適、暑氣全消. 此處是明朝末年, 鄭成功與幕僚們觀兵運籌、閒暇奕棋的地方, 洞內有刻上棋盤的石桌跟石椅, 這些應該是後來增建的.

另外, 還有二個長條形的石椅, 我們躺在石椅上享受陣陣的涼風, 舒服到有點不想起來.

但再怎麼舒服還是得下山因為大姊剛才走不到五百公尺就先下山到車上等我們了快速地原路返回停車場到廁所繳水費順便擦擦汗後便往市區前進.

進市區的路上, 我們順路去瓊林聚落尋找風獅爺, 這裡有三座風獅爺. 導航來到瓊林聚落, 車子一彎進來就看到第一尊北風風獅爺, 也是最帥的風獅爺.

北風風獅爺以泉州花崗岩白石雕刻而成, 其功能為鎮風、辟邪, 座向是西南朝東北, 屬於村落型風獅爺, 高度約193公分, 採立姿, 其胯下有一葫蘆, 象徵為雄獅, 獅張笑口, 顯露出燦爛的笑容, 手持四角令旗, 背脊分布雲型捲紋. 經常出現在觀光摺頁或推廣觀光文宣的主角. (資料來源: 御賜瓊林)

北風風獅爺的旁邊是兩用堡, 一開始覺得這個溜滑梯好特別喔! 還設計成雕堡的樣式, 沒想到這是戰鬥村防禦工事的一環, 可用於作戰和避難. 瓊林因位處金門的蜂腰部, 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防區內總共構築了12處兩用堡. 因配合地形, 形式多為階梯式. 碉堡編號則是以「何戰」為首, 「何」字為瓊林戰鬥村的代號, 「戰」字表示作戰工事. 此處編號為「何戰字005號」.

保護廟是瓊林村的主廟, 主祀保生大帝, 廟的對面還有一座頗巨規模的戲台.

戲台臨水而建, 有三分之二的部份是建在湖面上, 湖面碧綠無波, 圍繞著湖面的紅磚圍欄很特別, 上面的石獅也跟北風風獅爺一樣笑口常開.

瓊林以前為平林, 明朝天啟皇帝垂詢蔡獻臣出生地, 覺得平林太俗而賜名瓊林, 從此之後御賜里名成為蔡氏家族的榮耀. 歷史上的瓊林, 人才輩出, 功名顯赫, 文風鼎盛.

穿梭在傳統的閩式建築群裡腦海中一直浮現以前看過的民初連續劇的畫面這裡的建築真的很美有時間的話可以好好滴逛逛細細品味這裡的一磚一瓦及歷史文化.

在聚落裡穿街走巷, 繞了好一陣子, 郤一直找不到網路上寫的最美風獅爺. 最後上網爬了幾篇文章後, 終於找到蔡氏家廟, 而它就位於家廟的後壁上, 屬於牆垣型風獅爺, 以泉州深綠青斗石雕刻而成, 高度約76公分. 採前立後坐姿, 其胯下塌陷, 代表母獅, 表情笑口常開. 主要功能是針對巷道的沖煞、鎮邪厭勝物, 是此尊風獅爺的一大特色.

最後一個最小的風獅爺最難. 我們真的找超久的, 最後問了二次當地人才找到, 一開始還認錯, 誤把馮京當馬涼.

原本以為下面這個石敢當就是最小的風獅爺, 但阿美姊姊說除了石敢當這三個字外, 還有風獅爺才對.

後來才在二十一號民宅的北面牆壁上找到它, 走過路過若不仔細看, 真的很容易略過. 它也屬於牆垣型風獅爺, 也是以青斗石雕刻的石獅, 採前立後坐姿, 其下體無法分辨雄雌. 其右下同時鑲嵌一塊紅磚, 上面刻著「石敢當」三個字, 兩相輝映, 古樸可愛, 主要功能在於鎮路、沖煞、鎮邪.

這尊風獅爺跟先前二尊一樣露出笑臉, 仔細聽會聽到它的笑聲喔. 身高25公分的它可說是全金門最嬌小的風獅爺. 這座民宅乃清朝所建, 是故此尊風獅爺也是歷史悠久.

在瓊林聚落的南端還有一尊南風風獅爺, 但我們沒有時間走那麼遠. 再度穿越這些美麗的閩式建築群, 回到停車處. 快速地驅車前往市區買午餐, 再回民宿換裝梳洗, 準備下午去參加畢業典禮.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rach03&aid=179577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