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5/15 18:34:00瀏覽6213|回應0|推薦9 | |
12/4/2022 (Sun.) 陽光燦爛 今天天氣好晴朗, 陌上野花香. 冬天哪來的野花香呀~~沒有野花, 但有芒花… 李崠山, 李棟山, 李棟山莊, 李棟山古堡, 好多相似的名稱, 到底哪一個才是小百岳李崠山呢? 今日一共三台車八大二小來走李崠山步道, 大家約好九點直接在李棟山莊集合. 莊院無燈等月照, 山門不鎖待雲封. 李棟山莊高度約海拔1500公尺, 1971年榮民朱萬鶴先生來到這裡, 以雙手獨立打造出李棟山莊. 早期交通不便, 因此許多造訪李崠山的登山客常至山莊留宿. 近年來, 交通時間大大縮短且朱老先生年事已高, 因此不再開放住宿, 但仍相當歡迎登山客到山莊泡茶聊天, 小歇片刻. (資料來源: 健行筆記) 李棟山莊前方有幾個停車位, 附近的馬路也可路邊停車, 進入李棟山莊請自行於門口處投入清潔費, 每人20元. 進門後往右轉是廁所, 上完廁所後再往左邊走到登山口. 登山口前有賣些小東西, 展示館, 羊, 射箭場所及休息的地方, 對登山客來說非常便利. 藍色這個看起來像鐵板的東西是平安鐘, 旁邊的告示牌寫著 “登山請敲平安鐘, 一响去霉氣, 二响好運來, 三响登山平安歸.” 大家經過時, 輪流地敲了一番後便各自往上爬. 李崠山區植物資源豐富, 泰雅族人將此地名為 Tapung (意為積雪之地). 地處台北、宜蘭、桃園、新竹的交界, 這裡自古就是北部泰雅族群往來的交通樞紐, 加上山頂為極佳之制高點, 因此日治時期日軍在李崠山區設置隘勇線, 並於山頂建造兼具砲台功能的李崠古堡, 以箝制周圍約26個泰雅族部落. 目前古堡遺跡仍有部分留存下來,氣象局也在此設立氣象站,另外還有一顆頭前溪水源保護基石. (資料來源: 健行筆記) 李崠山步道全長僅約1.5公里, 爬升400公尺, 難度不高, 只是一直之字型的緩慢上坡, 走到後來有點心累. 後來, 只要看到可以上切的捷徑, 我們都選擇較陡的上切路線. 雖說是較陡的上切路線, 但其實也沒有多陡. 原始的泥土路徑上舖滿了枯黃的落葉, 喜歡踩在落葉上的沙沙聲, 喜歡跟山友邊走邊玩耍的歡笑聲. 就這樣一路玩耍地花了一小時抵達李崠山古堡, 李崠山古堡大約建於明治43年 (西元1910年), 建造之初稱為李崠隘勇監督所, 兼具指揮所、防禦及砲台的功能. 古堡呈四邊形, 長約28公尺, 寬約22公尺, 牆壁下層由鐵絲混凝土夾土壁築成, 有扶壁柱強化結構, 牆壁上層則以磚砌, 牆面留有銃眼, 有巴洛克式雕飾. 古堡門楣原本掛有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所題的匾額「慎守其一」, 但如今古堡僅有圍牆殘存, 其餘都已損壞或遺失. 民國92年3月新竹縣政府將古堡以「尖石 TAPUNG 古堡」之名列入縣定古蹟, 不過一般還是習慣稱之為李崠山古堡. (資料來源: 健行筆記) 李崠山古堡是目前北台灣海拔最高的古蹟, 三角點就位於古堡內. 李崠山, 海拔 1914 公尺, 小百岳編號 26. 古堡這裡真得很好拍, 我們把四周圍都拍遍了, 坐在草地上看著芒花搖曳生姿, 享受陽光及行動糧, 等其他遊客都走後, 我們才去跟三角點拍照. 下山的路線有很多, 我們選擇繞一圈回李棟山莊. 遠方的藍天白雲, 青山紅葉, 真的很療癒. 大家回到登山口後, 拍張大合照. 然後驅車前往魯壁一家人享用原住民風味的午餐. . 魯壁一家人是間位於尖石鄉宇老部落的景觀餐廳, 餐廳前方有停車場, 旁邊則是民宿. 餐廳本身是木造及玻璃建築結構, 靠窗的座位享有無敵山景. 雖然我們有先訂位, 但是還是等了快半小時才有位置, 而且還分二桌. 幸運的是一桌靠窗, 剛好給茶米一家四口, 另外六個人則坐他們旁邊的圓桌. 等待位置及餐點的時間, 我們到餐廳後方的觀景平臺賞景及拍照. 這裡視野遼闊, 連綿的山脈及層層的雲彩, 再加上熾熱的太陽, 真得美呆了! 魯壁一家人的菜單很簡單, 簡餐每份390, 附飯一碗, 選項有 “蔬食。牛肉鍋”, “全素。蔬菜鍋”, “火烤鐵板豬肉” 及 “紙包蔬果鱸魚”. 這四樣我們都有人點, 最令人驚豔的是紙包蔬果鱸魚. 除了餐點之外, 魯壁一家人也有提供咖啡, 茶及鬆餅. 吃飯時大家邊吃邊滑手機邊討論著等下吃飽再去哪裡爬山, 看來看去都無法決定地點, 這時老天爺用一場大霧幫我們做了決定, 山爬不成, 那就繼續靡爛, 喝下午茶去吧!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