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商德記洋行-台南.高雄(3)
2013/08/14 21:58:29瀏覽867|回應0|推薦8

2013.8.2

德記洋行與樹屋相鄰,在了解德記洋行之前,一定要先知五洋行在安平的興衰史,五洋行分別是英商德記洋行、英商和記洋行、英商怡記洋行、美商唻記洋行與德商東興洋行。

其實德記洋行應為英商德記洋行,為三級古蹟,維基大致寫著這樣的歷史:

清咸豐(1858年),清與英簽訂天津條約,開了安平為通商口岸後,1867年德記洋行的表馬遜(J.C. Masson)與布爾士(R.H. Bruce)來台發展主要業務是出口茶葉、糖及樟腦等事業。日殖民期實行專賣制度業,糖也漸由日商把持,加上安平港逐漸淤積,讓安平五洋行紛紛結束營業。德記洋行於1910年結束安平業務,1911年原本德記洋行便改為「大日本鹽業會社營業所」。二次大戰後,又成為了臺南鹽場的辦公處,也曾作為鹽場宿舍。

1979年被臺南市政府收回整修,在奇美企業贊助下,於兩年後改成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對大眾開放。二樓為「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展出以臺灣開拓史為題材的蠟像。

2006年時因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將在2005年巡迴的「台灣追鄉曲-17世紀荷治時期台灣日常生活教育展」之展品捐給臺南市政府,之後舉行了位於一樓的「大員先民生活文化館」的開幕儀式,便成為一樓的長年展,展出與荷治時期安平生活有關的事物。這是巧妙的安排,一個洋行館展示著兩個不同時期的展品,卻有著同樣臺灣開拓的歷史脈絡延續。

資料記載著:德記洋行「大員先民生活文化館」展場空間設置為「原住民房子」、「中國人房子」、「荷蘭人房子」、「船」與「行政」等5大主題。見證了17世紀荷蘭人、原住民、漢人生活樣貌的生活文化館,德記洋行的歷史風味也增添妙趣。開放時間每日8:30至17:30。推薦到此一看,因為在中國人、荷蘭人的房子裡文字敘述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在自述,口語化的生活對話,對現代人遊歷此處時有種親臨現場的親切感,而且偶爾傳出鄰居八卦小事,彷彿歷史場景歷歷在目。

看完展覽,別忘了環視一下此棟洋行館建築,維基寫著:

該建築座北朝南,兩層樓高,主樓梯位於正面中央。一樓原為行員宿舍,以一條走道貫穿其中,兩旁各有三間房間,而二樓的內部空間亦與一樓相似。東、西、南三面都有拱廊,而二樓的拱廊又加了綠釉瓶飾欄桿。屋頂則為桁架系統,上鋪瓦片,分成兩個屋頂。(左右各三間就是一樓的「原住民房子」、「中國人房子」、「荷蘭人房子」、「船」與「行政」,疑怎麼少一間?)

拱廊是台灣常見的建築造型,處處可見台灣在殖民時期所遺留的建築風格。你可以試著坐在2樓的椅子上,遠眺拱型外的安平古堡,享受寧靜的平安午後時光!

參考資料

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19/n1527139.htm

http://bluezz.tw/c.php?id=25891


照片故事

「荷蘭人房子」,男主人叫阿諾,女主人叫芭芭拉,住在大員的荷蘭人,藉此描述展開荷蘭人在台生活史,荷蘭愛把家裡房子內外整理得乾淨漂亮,也會喜歡針織刺繡之類。

當然也會提到荷蘭時期的中荷兒童遊戲與玩要,教育的差異,有些玩具沒看過,懲罰的道具也很奇特,誰拿倒楣鳥就得受戒尺打。教育也要教學荷語書寫荷文。

「行政」

當時的社會已有醫院、學校、法院,也少不了貿易與交易,有趣的事請款長達兩年卻常常請不到錢的!法庭與議事可看到當時的政治角力。

「船」

當然與荷蘭的海上貿有所關係,介紹當時的船種,船內裝貨配置與船員如何睡,當然也少不了冒險家船長的事蹟。

寫到打瞌睡忘了「原住民房子」,就地緣關係應該是平埔族台窩灣社的「Teyowan」,所拜之瓶就是阿立祖,原住民房子構造簡潔,鹿皮拜神骨骷都在同一室,當然也少不了荷人與漢人事蹟。

這做什麼有人知道嗎?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8127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