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決定一個人去旅行!(3)-黃金博物園區 pt.B
2011/10/30 16:46:07瀏覽470|回應0|推薦4

第二天行程,吃完民宿老闆準備豐盛早餐後,心中盤算著上午繼續昨天的黃金博物園區未走完的行程,下午到水濂洞的山城美館、十三層遺址走走。不過有時人算不如天算,行程的拿捏,常因交通工具時間無法掌握而整個延誤。

上午又沿著昨日走過的路徑,博物館旁有一區為本山五坑,付費50元,可以讓遊客親身體驗當時採礦工們在漆黑的坑道中工作的經驗。

[本山五坑]

這個體驗設計,總讓我想起去年京都自助旅行的平城各項體驗與明石大橋的爬橋體驗,可惜一直沒空寫出來。日本在這方面(體驗)的設計,可真是精彩絕倫,充滿樂趣與知識。

園區設計了兩項體驗,參與其中一項,是對礦工生活與礦山坑道充滿好奇,本山五坑保留原有廢棄的舊本山五坑道口進行整修,向上掘進一條長約110米的新坑道做為坑道體驗區。入口會有一段影片觀賞大致介紹礦坑生活概況。然後會有人帶領示範,載著安全帽並且宣示入坑,開始了坑道探險,情境很逼真,除了利用蠟像展示當年的採礦過程,模擬當時礦工運作的情形外,還在每個展場都有一段配音,類似老礦工帶領菜鳥新生入礦的教戰守則。坑道中水滴,走在溼滑的路面,慢慢體驗當時礦工的辛苦情景。

我沒參加淘金體驗,考量下午至水湳洞的時間,結果證明決定是錯誤的,應該在黃金博物園區慢慢遊玩,不應浪費時間在無謂等待不確定時間的往水湳洞公路。(容後看抱怨文)

[環境館]

金水廣場旁兩棟建物一為環境館,一為煉金樓。 環境館,融合木造建築及洗石子外觀的特色,與周遭的煉金樓與水池,形成新地標。環境館的前身「金光路55號」大約建於1974年左右,是臺灣金屬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俱樂部、餐廳,二樓則是圖書室,是當時金瓜石居民的休閒與飲食中心。在老建築再利用的精神下,重新整修打造成為環境館,一樓規劃為金瓜石生態環境的教育場域-環境館,以及金屬工藝發展的基地-金工教室,二樓則規劃為多功能閱覽室,提供社區居民閱覽及交流使用。

進入環境館,入口主意象「水水山城,金奇美妙」,即帶出金瓜石多山、多水與多金的特色,依序參觀可觀賞到金瓜石的四季氣候、動植物生態、地形與地質環境、金礦成因、礦產特色、人文聚落發展及建築特色等展示內容,展場中還有展示愚人金和真金、九份金和金瓜石金之不同,以及探測金礦脈的遊戲機,是認識金瓜石概貌的展館。(黃金館資料)

問了工作人員圖書室實際地理位置,印象中答覆環境館所在位置(還是隔壁棟?)為當時單身宿舍,而對面較高點是雙併日式木屋則為有眷屬的宿舍,圖書室早已拆除成現在廣場空地。

圖書室早已拆除成現在廣場空地。

[煉金樓]

煉金樓在不同時代扮演不同角色,或為旅館、或為煉金工廠、或為銀行辦事處、或為藏金地。

煉金樓內增設劇場展設廳,裡面除了播放以真人結合動畫的礦工故事外,劇場內也展示挖礦工具以及文獻資料,以了解九份的金礦歷史的淵源。 辦公桌上古老的辦公用品,抽屜裡也暗藏古老的小說版本,不知是否那個年代也流行武俠小說?

[四連棟]

四連棟其實是園區入口除了服務中心外,最早映入眼簾的四棟建物,不過以我遊玩的方位卻是出口搭車方向,館方把四連棟原本宿舍(高階主管住)規劃作為生活美學體驗場域而重新整建。空間規畫為”第二戶將規劃為小型藝文展示以及紀錄片播放空間,第三戶回溯至日治時期情境佈置,第四戶展示光復後來臺住戶使用情形。

”取名為生活美學體驗場,多有創意的說詞!可惜工作人員不知否是怕遊客逗留太久,傷了建築本體,還是怕人潮過於擁擠,而讓我感覺到只是匆匆一瞥,什麼都沒來得及看清楚、記明白就走出來了。生活美學體驗不是要慢慢走!慢慢觀!心領神會體悟之後才能建立小小的美學觀嗎?

我只能說展示規劃立意真的不錯,從整建紀錄片過程中,工程執行的細膩是值得稱許。希望透過日式恬適的空間,讓來訪民眾了解四連棟人文歷史與建築之美,並細細品味生活中各種美學經驗。”但真如能恬適?或許體驗是一回事?實際生活在當下又是一回事吧!畢竟時間的停留點不同所帶來經驗值也是不同,也許在日治時期或民國初年映照出來也只是當時上流高階人士部份生活史罷了。

資料自己看吧!

http://www.gep.ntpc.gov.tw/_file/1370/SG/29782/D50000001370000002_2.html

日治時期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579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