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祖也行8-白沙平水尊王廟
2014/11/19 19:58:42瀏覽1107|回應0|推薦14

2014.10.10

金龍輪飛快的急駛,10月浪大,天啊,忘了帶暈船藥,暈死我了,還好只有15分鐘的航行。

北竿白沙上岸後,還沒搞清楚租車地在哪?就有人跑來拉客人,傻傻跟了她到後面牽小摩,也沒簽什麼契約,只有口頭交易全日500元、半日300元,加滿油,拿著地圖交待一下北竿的旅遊美食點就放牛吃草(好極了),我只跟老闆約定半日300元的行價,就把小摩騎走了。(以為半天行程就可以打發北竿),但事實上直到太陽快下山才還(雖然還機車時趕船班,但我也不想擺爛小摩丟了就跑,馬祖人的純良讓我自律的撥了電話付她下午的機車費用,馬祖人的良善,常讓會生活在都會中的我自覺很小人之心)。

路徑大至:

白沙港→坂里沙灘→坂里古厝→芹壁聚落閒晃喝咖啡看龜島→橋仔聚落吃炒魚麵(下雨沒看成展示館)→壁山觀景台→塘歧→北竿機場看一眼→后澳村→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大胆據點、06、08、12據點→戰爭主題館→怡園→碧園→回程白沙港。

廢文分n篇,依舊以聚落模式發展,而逛各聚落的廟宇也是最大興緻所在,另外的軍事重地坑道倒是沒逛,而是逛據點與戰爭主題館為主。

我沒進去看,想回程時再看卻又忘

白沙港旁就看到一座廟,我一直以為是白馬尊王廟,直到寫文時才發現是平水尊王,蠻特殊的信仰,異於其他村落。白沙平水尊王廟主祀神為平水尊王,陪祀神為媽祖娘娘、周倉將軍、白馬尊王、福德正神。

平水尊王為宋時反元人士,遭難後英魂不滅,常顯現於海島間,庇佑漁民,至今白沙村民還盛傳進嶼耳聾大王顯靈故事,耳聾大王即平水尊王。助朱朱元璋導引明朝水軍由烏珠口小港順利進入閩江擊潰陳友定部隊,完成統一大業,為感念導引之功欽賜龍袍,並隨口封敇為平水尊王,白沙村前島礁也敇封為進嶼。

我是忘了逛白沙村,聽說有步道往上連接通往尼姑山的道路。

【白沙村背景資料】

   白沙村位在北竿西南方,座落尼姑山之山腳下,是最靠近南竿的村落。昔日白沙村未建碼頭之前,海灘岸邊遍佈潔白的細沙,故名白沙。

 早年蝦皮業興盛一時的白沙村,是北竿鄉的主要漁村之一,但由於漁場枯竭,人口外流,白沙的漁業盛況也不免走向沒落。由於白沙的地理位置最靠近南竿,早年軍民以舢舨和機動漁船渡海,尚須涉水登船,艱苦又危險。民國八十七年白沙碼頭興建完成,村容改觀,呈現新風貌,並加建港務大樓,開闢西線濱海道路,連接坂里,海陸交通便利,成為漁商兼備的港口。

龍刻的階梯,不知這怎麼稱呼?求解

【白沙平水尊王廟】

主祀神為平水尊王,陪祀神為媽祖娘娘,周倉將軍、白馬尊王、福德正神。

據白沙村民國四十九年「平水尊王為神歷史傳」手抄本記載:原廟籌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塑尊王神像衣五爪黃龍袍,清咸豐三年,鄉紳王三韜、王尚舉、王尚思、王尚格、王尚緣等人重修官廟,粧塑金身,至民國卅五年白沙村裡事王詩芳、王詩珠、王詩仁、劉水妹、孫依妹等提倡募集資金重修舊廟,並增建前座四扇三間築造石圍牆,國軍進駐,廟址提供為全村小學教育場所,造育英才。至民國六十三年由張金吾等人捐款新台幣十九萬元,再度修葺廟宇。民國八十六年由王禮泉等人倡議重建今貌。廟楹聯云:「平渡關山天下尊,水載恩澤海中王」

平水尊王,生於宋朝末年,時蒙古軍南下侵宋,為避人耳目乃毀容隱性埋名於北竿島,暗中結交忠義之士,時稱四傑八雄,共十二人義結金蘭,誓報國仇;於是見機成熟,秘密渡海潛入福州,假扮傷殘沿街乞食,以刺探軍情,不久見鎮閩王(元帝之族地)防備鬆弛,伺機刺殺鎮閩王,取其首級以告祭先朝,閩中一帶義勇之士,見群龍無首機不可失,紛紛響應反元復宋之民族革命,元朝大為之震驚,增援官兵,終因寡不敵眾,敗逃出海,至進嶼復因船隻觸礁擱淺,尊王與隨眾潛泳登上進嶼,思退無後路,前有追兵,只得自刎以明志,臨難時大呼:「國仇未報,李某不甘願(因此得知尊王原姓李)」但英魂不滅,常顯現於海島間,庇佑漁民,至今白沙村民還盛傳進嶼耳聾大王顯靈故事,耳聾大王即平水尊王。元末,朱元璋遣部將入閩討伐陳友定(按《明史》明軍統帥應是湯和),尊王樂見滅元大業宿願將成,於是顯靈化為一盞明燈,導引明朝水軍由烏珠口小港順利進入閩江擊潰陳友定部隊,完成統一大業,為感念導引之功朱元璋欽賜龍袍,並隨口封敇為平水尊王,白沙村前島礁亦敇封為進嶼。

http://www.matsulandscape.net/index.php/landscape/detail/218/%E7%99%BD%E6%B2%99%E5%B9%B3%E6%B0%B4%E5%B0%8A%E7%8E%8B%E5%BB%9F

北竿白沙與坂里有共同的祭祀圈信仰,元宵擺暝時坂里的白馬尊王會繞境到白沙的平水尊王廟作客,所以白沙平水尊王廟裡也有陪祀神白馬尊王,這是在整理資料時發現的樂趣。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liu1516&aid=18987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