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7 18:06:41瀏覽3092|回應1|推薦27 | |
2021.4.18 沿著文昌東十一街走,看到停車場內的一德洋樓建築,但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從停車場的閘道邊走入,從背面的廁所走到正面的大門,行經僅存一、二眷村建築,終於來到了林懋陽故居,正值疫情,出入皆需量溫及填寫資料。我是先對建築巡禮一番後,才跟著導覽了解建築及其主人故事概要。 原來在拆除一堆眷村的瓦礫中看到真寶而得以保留,卻也間接明瞭到臺灣殖民史中建築的起落興衰。 臺中市歷史建築「林懋陽故居」係臺中市林、賴兩大家族聯姻後開枝散葉根基,建成於1920年代,保留了日治時期特有的建築風格,經歷眷村時代的熱鬧洗禮,成就了「一德洋樓」的名號。於2015年修復完成後開放民眾參觀,是臺中最新的複合藝文空間。 關於 一德洋樓(林懋陽故居) 「一德洋樓」原屋主為林懋陽,清光緒10年(西元1884年)出生,娶長榮公長女賴端為妻,約於日治大正末年~昭和年初(西元1924~1928年)興建此一洋樓,當初一德新村2公畝土地均為其所有,可謂富甲一方。戰後民國39年9月產權移轉為聯勤糧秣廠所有,並將主體建築前方原有水塘及土地改建眷戶,主體建築房舍則保留分配由五戶眷戶居住,均為階級較高之軍官幹部,後由國防部軍備局統一管理。建築外型為日治時期磚造洋樓之典型,紅磚式洋樓與時代特色,是日治中期土、洋、和三者混和唯一留下來的寶物。以英式砌法為主部分使用清水磚、洗石子混和隻裝飾。又有日式和館建物出現,也混有本地土角磚貼紅瓦衫牆壁之運用,還有傳統閩南屋架與板瓦屋面之形式,因應當時時髦風潮。
【林懋陽先生】 這是洋樓的主人-林懋陽先生,生於明治18年(1885年),出身於神岡大夫第,是仕紳林振芳(協助清廷平反戴潮春之亂)之孫;大正14年(1925年)舉家遷居台中二分埔,就是一德洋樓的現址。 在孫子輩的記憶中,林懋陽先生是個低調不愛張揚的人;對下人很好,時常接濟辛苦人;喜歡旅行、熱愛美食、簡樸愛乾淨。 對祖父的身影最清晰的印象就是,常著西裝做紳士打扮! 文昌街一直走下去,本想去土木公社吃吐司,哪知回程已收攤了。 繞一大圈,不得其門而入,只好從停車場進入 外圍籬 從後面走進來,搞不太清楚方向。 正面 林懋陽故居建築群主要分為合院區及洋樓區。合院區的風格採日式磚造洋樓及閩南式三合院概念之融合,ㄇ字形的建築平面,外觀卻為洋式清水紅磚,正面與內庭為日式洋樓風格,有拱圈與廊柱等西式設計,內側迴廊為洋式紅磚搭配洗石子牆面,兩側山牆則為英式文藝復興風格,採清水紅磚牆搭配灰色橫條洗石子表面,再搭配上多層次線板裝飾的洋式木門窗,形成風格多元卻獨具特色的建築形態。(註) 林家跟糕餅有其關係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表演卓別林的戲劇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特有的壁紙 很特別的壁飾,浮雕牆面漆料 特有的壁紙-浮雕牆面漆料(小時候家裡曾作過類似用油漆作浮雕牆面), 但此處樣式較為古典,可能做法也不同吧。 特有的壁紙 特有的壁紙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展示林懋陽家族生活照 小姨樓 左側之洋樓區又稱為「小姨樓」,因當時林懋陽事業處於巔峰期,並娶臺北江山樓藝旦朱氏為妾而得名,在當時算是相當創新與時髦的豪宅。根據林懋陽先生的後代林士珍先生說明,當時富貴人家流行納妾,林懋陽便娶了一妻二妾。小姨樓的建築風格混合日本式近代洋樓、木造建築與閩南式三種。為兩層的紅磚造樓房,外牆採用有色之洗石子表面,正面保留兩層之八卦樓,其門窗、天花板等木造設備,都展現了當時匠師技藝的純熟與精緻性,是現代工業化製程難以比擬的。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