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07 17:09:38瀏覽1098|回應0|推薦19 | |
2019.3.1 我喜歡站在民政總署大樓門前遠望議事亭前地的視野,一眼望去,在波浪碎石路上的一幢幢於兩側的建築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充滿藝術美學空間展現,讓人愛不釋眼想一直凝視它。 民政總署大樓有什麼,除了可以看建築立面外,畫廊、圖書館、大禮堂花園、大禮堂內小教堂,尤以紀念條幅暨莉娜皇后(Rainha Dona Leonor)石雕像最為特別。我有特別寫了兩篇民政總署大樓及民政總署圖書館介紹,非常值得一看的景點。 雖然特別帶閨蜜們來這棟大樓逛,原本想好好介紹這座兼具博物館、美術術、圖書館建築體的特點時,哪知她們竟然滿足於地上波浪碎石圖騰及牆上青花瓷紋路,就直接開拍起來,一直在角落拍,讓我滿腦子的資料不知如何是好的表達,只好看著她們玩耍,然後有一搭沒一搭的插話。 根據第一次澳門半島玩法,大概可以歸納幾種玩法;第一天的行程,以民政總署大樓為起點,前面往議事亭直到大三巴牌坊,沿路有很多岔路,但基本上都可以直通三大巴牌坊,也就是克里斯‧李的路線4-5,腳力可行可以再延伸至路線6,從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到義字街、三盞燈;第二天則是以民政總署大樓後方玩起,也就是克里斯‧李的路線7,從何東圖書館到媽閣廟、海事博物館。 [A] 路線4:小城建築之旅(漫步約4 小時) 議事亭前地→民政總署大樓→仁慈堂( 仁慈堂博物館) →玫瑰聖母教堂(聖物寶庫) →盧家大屋→主教座堂→八角亭→加思欄花園→陸軍俱樂部 [景點] 議事亭前地/民政總署大樓/仁慈堂/玫瑰聖母堂/盧家大屋/主教座堂/八角亭/加思欄花園/陸軍俱樂部 路線5:宗教藝術與在地文化(漫步約4小時) 大三巴牌坊→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聖保祿學院遺址→澳門博物館→大炮台→哪吒廟→古城牆遺址→戀愛巷→關前正街及關前後街(古董街) →果欄街(華興麵家、洪馨椰子) [景點] 大三巴牌坊]/澳門博物館/大炮台/戀愛巷/關前後街及果欄街 [A-1] 路線6:東西薈萃人文之旅(漫步約6 小時) 大三巴牌坊→聖安多尼教堂(花王堂)→白鴿巢公園→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李小龍精武門拍攝地)→檸檬王→消防局博物館→義字街→三盞燈 [景點] 花王堂/白鴿巢公園/東方基金會/基督教墳場/澳門檸檬王(新增)/消防博物館(新增)/三盞燈及義字街 [B] 路線7:世界文化遺產走透透(漫步約6 小時) 議事亭前地→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老楞佐教堂→亞婆井前地→主教山教堂→鄭家大屋→港務局大樓→媽閣廟→海事博物館 何東圖書館/奧斯定教堂/崗頂劇院/聖若瑟修院及聖堂/聖老楞佐教堂/亞婆井前地/主教山教堂/鄭家大屋/港務局大樓/媽閣廟/海事博物館 議事亭前地 在波浪碎石路上走是一種浪漫,尤其規畫成行人徒步區多好,不用為了閃車而擔心。 葡式碎石路(葡萄牙語:Calçada portuguesa)是在葡萄牙地區及前葡萄牙帝國殖民地,如巴西及澳門,最常用來鋪砌人行道路面的傳統方式。這鋪砌方法亦常見於廣場及行人專用區。 在1990年代澳葡政府重金在葡萄牙請來技師,在議事亭前地至板樟堂前地鋪砌黑白相間的波浪形路面,使之成為行人專用區,為澳門首次採用葡式碎石路。後來範圍不斷擴大,包括媽閣廟前地、崗頂前地、澳督府前地及部份公園等都鋪上碎石。 (維基) 民政總署大樓景窗一隅 原來黃昏時刻會打燈 一個小小角落就把閨蜜打發掉,怎麼會那麼愛牆上青花瓷跟地上紋路呢? 民政總署大樓花園一景 民政總署大樓花園一景 秀真有發現地上進化版的紋路,之前幾次來都沒那麼多花樣, 看來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旅遊局有特別規畫定期維護更新路面。 太陽 海馬 鶴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