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馬百魔洞候鳥日記(十一)
2014/08/11 19:13:31瀏覽232|回應0|推薦0

巴馬百魔洞候鳥日記(十一) 

 

民山是離坡月村最近的山,因此是住坡月村候鳥們最常去的山,有純散步的,也有取水的。前後去了兩趟民山,第3次最有挑戰性翻過民山到社那鄉看命河的計畫,因為等不到好天氣,至離開巴馬都無法成行,留下些許遺憾!

 

7/9 下午1552出門前往民山村,GPS測得的資料登高約400公尺,來回15公里,回到家是1915,用時3小時23分,從接近民山村的地方遠眺坡月村如下圖,最遠處是百魔洞後山。

 

 

 

   

山路前半段是石子路,如下圖,路寬可行汽車,途中也有幾輛車通過,但常用交通工具仍以摩托車為主,理論上越往山上走路況會越差,但今天走石子路一公里多後,居然路面改舖水泥,如下第二圖。

  

 

 

水泥路一直延伸3公里多,直到下圖民山村後20公尺,又成了石子路,走過不少山路,第一次看見這種修路方式?候鳥走到民山村這邊,常會在這裡拍照留念,不少城市鄉巴佬可能一二十年,或者一輩子都沒走過那麼遠的山路。

 

 

 

從位於山區的坡月村,再往深山裡走,看見的農舍與想像的低矮,土牆或木造牆面,茅草或瓦片蓋頂的農家,完全不是那回事? 全部農舍都是二層樓以上房舍,如下圖是幾戶在一塊的聚落,這次沒去的更遠之處,也都是樓房,傳統農舍都不見了!

 

 

 

農民雖然蓋了樓,但為農作需要,不少農家一樓不住人,而當儲藏室用,擺放農具及材火,如下圖,且當地農舍的大門都是修得比較氣派的。

 

 

 

廣西山裡的山裡,農民為什麼都有錢蓋新樓,錢從哪裡來?看下圖是目前最好地點拍的坡月村,中國偏遠地區的縣城都沒有坡月村如此密集的大樓?成千上萬來此養生的候鳥帶來商機及就業機會,年輕人本地就有工作作,而在其他地方只能頤養天年的老人家,都能在坡月街上賣自家的蔬果及一粒1.5元的土雞蛋。

 

 

 

回程看見一頭母豬,身長約80公分,快生了。問旁邊阿伯這是不是香豬?阿伯說是母豬,我看不出來?旁邊年輕人說是香豬,阿伯說〝快生仔了〞,誰都看得出來肚子都快碰地了! 之前導遊說香豬肉一斤80元人民幣。

 

 

 

沿途看見不少山泉水出口,有大有小,下圖是一個比較大的出水處有的地方水太多,看見村民用水管引水,沒用水龍頭,讓水一直流著,要用才去接。看一下後面有民宅及一輛汽車那張圖,2天路過都看到沒水龍頭的水管流著山泉水

 

 

 

7/9去了民山辦公室,海拔高度660公尺, 7/12下午再上民山,想辦法攻頂,但沿著一般道路走,到了下圖海拔843公尺處就開始下坡,估計離山頂約50公尺,不願意冒險找小路,且天色已晚,只好回頭下山,今天登高580公尺。

 

 

 

 

往民山(明山)的路地圖上有,但我們今天走的是翻過民山,通往那社鄉的路,百度地圖部份路段顯示有道路,但我用的Google上就只看到點卻看不到路了。大致上是走過下圖Y505公路4公里路標,約三四百公尺有幾戶農舍,往右上岔路走。

 

 

 


水泥路面前行不遠,有ㄧY字形岔路,往右石子路走,也沒多遠,路邊有一清涼泉水,就沒走錯路,順著山路一路上坡直到前面「海拔843公尺」地點回頭,回程時問了村民,再往下走約一個半小時可到那社鄉城區,那社鄉有名的景點是水晶宮及命河。

 

 

 

 

這條石子路邊有好幾個泉水出水口,位置都在海拔700公尺左右,再往山上已經無農作物,因此我推測水質應該比候鳥們常到民山半途的取水點好,每天都有些人從坡月走一小時的山路到民山半山腰取水,如果到我們今日所到,要步行近2小時的出水口的人應該少之又少了?

 

 


這段石子路一路上坡,約2公里上升約180公尺,算是到民山或民山村不好走的路段,看下圖一人雙杖,還有少見到休息時疲憊的樣子。

 

 

 

這裡的山峰不是百魔洞附近喀斯特地型,林相及作物也就不同,這裡還有林場,沿途還看見工人砍伐一大片森林。

 

 

 

這段路可看到下方之前到過的民山村辦公室,另外還有海拔700公尺高的小梯田,另外去時走錯路,繞了一圈多走了1.8公里,被小妹妹問說你們怎麼又走回來了?前面向小妹妹旁的大人問路不清不楚,第二次問小妹妹才搞懂該往那邊走。

 

 

 

去程時路上看見一條10多公分長的大蜈蚣,可惜我們不喝酒,也不泡藥酒!

 

 

 

315分出門,回家已經720分,沒想著吃飯,兩人先吃完一顆4斤,就是2公斤的西瓜。

 

 

 

   

2014年巴馬坡月的山(上)已轉檔,請點選至YouTube觀看。

http://youtu.be/TaoSawMZNOQ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can8999&aid=1604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