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如何吃素更健康-衛生署公布"新版素食飲食指標",建議每天都要吃全榖+根莖類+豆類食物。
http://health99.doh.gov.tw/Article/ArticleDetail.aspx?TopIcNo=701&DS=1-life
不少人為了瘦身、擺脫疾病,或追求健康而吃素,但有人卻愈吃愈胖,甚至吃出一堆問題。
主要原因是對吃素的觀念片面且偏頗,例如以為素食只是「不吃肉」,或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果,長久下來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材,以及採用不健康的"炸、煎"等烹調方式,增添身體負擔。
營養專家及中醫師從營養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國人吃素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1.飲食精製化,吃過多加工品
營養師觀察到,國人吃素講究精緻及口感,吃很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麵腸、素肚、素肉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長期吃容易發胖,衍生出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五穀雜糧應要吃
2.飲食偏頗,攝食不限量
有些人認為吃素=不吃肉,所以只要不吃肉就健康,其他食物不必節制,因此對自己愛吃的甜點、麵包、麵食、水果不限量,但蔬菜卻吃得很少,結果「吃素」10年,愈吃愈胖。 另外有些茹素者篤信「蔬菜」是健康食物,每天應該大量吃,但吃太多蔬菜也吃出健康問題。
蔬菜水果當適量
3.蛋白質攝取不足、品質不良
有些茹素者不吃蛋奶,但也很少吃豆類、黃豆製品(如豆腐),容易缺乏蛋白質,或是蛋白質的品質不佳,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
豆類蛋白不能少
學者指出,國人常誤解一些疾病及飲食,例如以為關節痛就是痛風,如果痛風就不敢吃豆腐,素食者就只會吃麵製品,如麵腸,麵筋等,因此會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蛋白質的營養品質不良。
因此,今年衛生署公布的(新版)"素食飲食指標"裡特別指出,素食者最好每天都要吃全榖+根莖類+豆類食物,尤其是黃豆及其加工品(如豆腐),因為榖類和豆類的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一起吃,才能攝取完整優質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