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11 23:59:08瀏覽260|回應0|推薦0 | |
中華民國是於公元1911年10 月10日誕生於亞洲,當時統治領土(版圖)是大陸地區,東界太平洋,西臨帕米爾高原,南濱南洋,北接蒙古及西伯利亞,至於臺灣地區當時遭清廷割讓予日本統治為殖民地,所以中華民國時代欠缺台灣版圖,及至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因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遂把臺灣地區退還予接替清廷的新政府中華民國,於上述日期在臺北公會堂(中山堂)由何應卿將軍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簽收日方投降書並接收臺灣地區領土,所以中華民國之版圖又恢復擴及大陸地區延伸及於臺灣地區並設省制成為中華民國的第36個省。民國38年(1949)10月1日中華民國內部出現毛澤東的共產黨為實現勞工無產階級之共產主義進行叛亂攻擊中華民國政府被迫遷移至同一國土上的臺灣省,乃中華民國的版圖失去大陸地區剩下臺灣地區於迄目前之狀況。民國五十年總統蔣介石趁中共國力尚為軟弱時機勵精圖治慘澹經營以台灣為基地展開反攻大陸計畫成熟即付之秘密實施,詎料時機不策,美國已秘密為聯共制俄之進行計畫,不同意蔣之行動至使中華民國失去最有利光復大陸之契機。民國60年(1971)10月25日聯合國第26屆大會開幕中共第21次提出申請入會但出現兩個中國之爭議場合中企圖驅逐中華民國,案由會員國提出三方案,一、阿爾巴尼亞等23個會員國主張中共入會並驅逐中華民國,二、兩個中國並席,三、一中一臺並席,當時美國聯共制俄計畫正熱遂一反常態偏向中共而支持第一方案結果大會表決引用阿爾巴尼亞方案成立如第2758決議案,迫使中華民國以聯合國五個創始國之一份子身分含冤莫白退出聯合國,從此中華民國註定兩岸各為中國主權之分割分治現狀,但惜今撫昔筆者建議兩個中國易混淆所以應區隔為東中與西中摒棄中國與臺灣之互稱以視政治地位平等,俾能兩中統一中之合理性、平等性,以免造成誰統一誰之不平等結果。
自中華民國錯失光復大陸契機後兩岸國力強弱逐漸易位,在中共虎視眈眈處心積慮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地位統一臺灣及國際社會歧視之下所幸全國人民不分黨派能凝聚向心力擁護政府在總統蔣公、蔣故總統經國先生、李前總統登輝先生、陳前總統水扁先生、馬總統英九先生相繼慘澹經營及見中華民國主權國力迄今屹立不搖,欣欣向榮,安居樂業之國家,更令人欣慰的是兩個事實:一、中共摒棄霸權轉為親善,終於能反省兩岸本同宗同族以共同改善兩岸關係;二、國際社會開始轉歧視為尊重,並願默許能代表中華民國主權象徵之事物入境,中共亦不再提出抗議動作,主要原因是兩岸經前副總統連戰先生開路先鋒赴大陸進行親善之旅再由馬總統當選後接力進行兩岸和諧政策之推行成果。 中華民國一百年來歷史上的各任總統如下: 中華民國軍政至訓政時期歷任總統: 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 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先生 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 袁世凱先生 繼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黎元洪先生 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 徐世昌先生 復任中華民國第二任大總統 黎元洪先生 中華民國第三任大總統 曹錕先生 中華民國非常時期大總統 孫中山先生 中華民國行憲後歷任總統: 第一任~第五任總統 蔣中正先生 繼任第五任總統 嚴家淦先生 第六任~第七任總統 蔣經國先生 繼任第七任~第九任總統 李登輝先生 第十任~第十一任總統 陳水扁先生 第十二任總統 馬英九先生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