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草嶺古道‧尋芒踪
2011/12/01 11:59:34瀏覽464|回應0|推薦6

深秋的十一月,正是菅芒花盛開的季節。聽說,東北角的草嶺古道正舞動著一片片白色的芒花,為了趕赴一場難得的盛會,和朋友相約造訪草嶺古道尋芒踪。

每年到了這個屬於菅芒花的季節,總會在草嶺古道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今年,我們剛好來得及參與其中。於是,我從桃園一路往北奔馳在國道 3 號上,到了汐止接上國道 1 號,從過七堵之後轉往台 62 線,在終點瑞濱右轉台 2 線,直達福隆。我將車子停放在福隆遊客中心前的停車場,買了福隆便當,在遊客中心前花 20 元搭乘接駁公車,車子沿台 2 線往回走,到了台塑加油站前的紅綠燈,左轉進入台 2 丙線,不久抵達遠望坑口,即讓前往草嶺古道的人群下車,下車後沿著遠望坑街前行,展開四個小時的尋芒行程。

從遠望坑往前走,不久即被眼前一片河岸芒群所吸引,這裡是遠望坑親水公園,簡單的而整潔的環境,讓許多打算完成草嶺古道健行的朋友在此休息賞景。我們也跟著人群找一塊空地坐下來,一面欣賞美麗的芒花飛舞,一面品嚐美味的福隆便當。

用完餐,繼續往前走,就在親水公園的旁邊,有一塊層次交疊得奇特有趣的梯田。或許正逢冬季休耕期間,田裡不見作物,只有殘落的枯枝幾株,更顯冬天的寂寥。離開親水公園不久就到了草嶺古道的登山口了,不知是為了活動,還是本來就做了創意的造景,古道入口處以甕為主題的空間規劃,吸引了許多的遊客拍照留念,這也使得我想拍張沒有人物在內的照片,卻得等上好半天。

因為舉辦活動,所以沿路都有主辦單位設的關卡,我們從遠望坑入口處拿了一張活動 DM ,沿路闖關蓋章,也增添了不少趣味性,讓這趟行程多了些許特別的回憶。

草嶺古道原來稱作「淡蘭古道」,由於途經台北與宜蘭兩縣的分界山嶺「草嶺」,所以俗稱「草嶺古道」。此古道建於西元 1807 年,清嘉慶十二年,由台灣知府楊廷理所建,是台北到宜蘭的重要交通孔道,在北迴線鐵路和北宜公路興建完成之前的一百多年,淡蘭古道是支撐宜蘭地區對外交通的樞鈕。草嶺古道的路況良好,很適合全家一起來運動,放鬆身心。

進入古道不久,我們來到一個很特別的地方,這個地方的名字十分有趣,它是一座橋,名叫「跌死馬橋」。這座橋的名稱由來,根據一旁的解說立牌標示,相傳此橋百餘年前為一座狹窄的木橋,鄉民從基隆騎馬來到此地,馬匹已疲累不堪,曾有馬兒在此摔死,故名之為「跌死馬橋」。現在這座橋已改建為水泥橋,且拓寬橋面,方便往來。

過「跌死馬橋」之後,古道慢慢地由水泥路面,轉變成為石塊舖設而成的階梯,引導著行人拾級而上,展開一段漫長的階梯運動。由於草嶺古道原來是沿著溪流而築,一路聽著潺潺流水的輕脆樂音,吸收樹林間散發出來的芬多精,倍覺神輕氣爽,一點兒也不覺雙腳勞累。

爬過不知數的石階,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之後,終於看見一段平坦的路面,在路的右側突然擠滿了人潮,原來此處有一巨石上面刻著四個大字「雄鎮蠻煙」,這裡就是草嶺古道著名的景點-雄鎮蠻煙摩碣。這個巨石雕刻始於 1867 年,也就是清同治六年,當時的台灣總兵劉明燈行經古道欲往宜蘭,發現此地磐石曲磴、瘴雨蠻煙,感於前人開疆闢土的艱辛,就在大石上刻上「雄鎮蠻煙」四字。遂與虎字碑同成為草嶺古道重要的三級古蹟景觀。

離開「雄鎮蠻煙」摩碣,走過一小段平坦的山路,又出現一段石階梯,一階階地向上行走,又見一群人聚集,原來我們來到「仙跡岩」,根據解說立牌的說明,表示此處的岩石上有像人踏過的足印,故而名之。

繼續往上爬,又經過一段平坦之路,往回一看居然看見了海洋,表示我們己身處相當高的地方了。再往前行走一段路程就看見兩側山嶺一片雪白,芒花正在和我們招手了,群山交錯的前方高處有兩座木亭,說明了我們就快抵達啞口了。正在開心振奮之際,才發現我差點錯過另一個三級古蹟「虎字碑」。其實,如果不是解說,我還真看不懂這個「虎」字,查了下資料發現是草體字。據傳是劉明燈行經此處突遇暴風雨,為鎮風之意。

過了「虎字碑」不遠處即是此行最高點的「啞口」。所謂「啞口」是兩山交會處自然形成的凹地,因為地形的關係,這兒一年四季強風不斷,沒有高大的樹木,唯有低矮的芒草得以生存。因此,草嶺古道尋芒踪的終點就在這裡-「啞口」。

「啞口」不但有著美麗的芒花,還有一座百年的土地公廟,從土地公廟右側的觀景台遠望可看見海上獨行的龜山島,以及大里小鎮的輪廓。可惜這天天氣與晴朗失之交臂,讓龜山島身處煙霧迷濛中。

沿著觀景台左邊的坡路而下,即開始下山的行程,而草嶺古道的行程也逐漸接近尾聲,一路下行,可以選擇九彎十八拐的水泥路面,抑或石頭舖成的階梯直下。不管那一條路,最後抵達的終點就是宜蘭大里的天公廟,而我們也就在天公廟旁的遊客中心,再花 40 元搭接駁車回到福隆,結束一天快樂的旅程。

遊踪分享:

若要在秋冬季節前往草嶺古道健行,以下經驗分享-

1. 提早出門,由於一般腳程走完全程需要 3-4 小時,而秋冬季節日落提早,山區並無照明設備,所以一定要提早出門。

2. 自備水與糧食,沿路沒有販賣水與食物的小攤,為補充水份與體力,務必自備水與糧食。

3. 攜帶雨具,由於東北角在秋冬季節屬迎風面,容易下雨,攜帶雨傘或雨衣以備不時之需。

4. 穿著輕便休閒的服裝、帶毛巾以及一件外套,由於草嶺古道沿途多階梯,行進間容易出汗,需進入啞口風強氣溫低,帶毛巾擦汗、外套禦寒是有其必要性的。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ppyingrid&aid=5888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