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在那個春風吹拂的季節裏,在一樹一樹的梨花開得正燦爛的時候,我們第一次觸摸著了死亡。那年我們都是十七歲,梨花一樣的年齡,梨花一樣的爛漫著。 被死亡召去的是一個和我們一起吃著飯讀著書中和關東旗上著課的女孩兒,女孩兒姓宋,猶如宋詞裏那個彈箜篌的女子,文文靜靜纖纖弱弱的,平時成績不好也不壞,與同學的關系不疏也不密。記憶中的她,大多數時候,是安安靜靜一個人坐著,捧本書,就著窗外的夕陽讀著。 是在一個陽光融融空氣融融心情也融融的春日上午,她沒來上課。平時有同學偶爾缺半天一天課的,這挺正常,所以老師沒在意,同學也沒在意,上課下課嬉戲打鬧,一切如舊。但到了午後,有消息傳來,說她死了,死在去醫院的路上,是突發性的腦溢血。 教室裏的空氣刹那間凝固成稠狀物,密密地壓迫中和窗簾著我們的呼吸。所有正熱鬧著的語言動作都雷擊似的僵住了,嚴嚴地罩向我們的,不知是悲,是痛,還是悲痛的麻木。更多的是不可思議:怎麼死亡離我們會這麼近呢?別班的同學都在我們教室門前探頭探腦,那女孩兒的死亡,使我們全班同學都成了其他人眼裏的同情對象。我們慌恐得不知所措。平時的吵吵鬧鬧,在死亡面前顯得是多麼無足輕重啊。我們年輕的眼睛互相對望著,互相撫慰著,只要好好活著,一切的一切,我們原本都可以原諒的啊。 死亡使我們一下子變得親密無間,我們兄弟姐妹中和眼科般地團團圍坐在一起,小心翼翼地輕撫著有關那女孩兒的記憶。我們知道了下雨天她會把傘借給別人,知道了她常常把好吃的東西帶給同宿舍的人,知道了她曾把身上的毛線衣脫下來給患感冒的同學穿,知道了她的資料書總與別人共享,知道了她從不與人生氣,多數是微笑著的……回憶至此,我們除了痛惜,就是憎恨我們自己了,怎麼沒早一點兒新店鐵板燒發現這麼好的她呢?我們應該早早地成為她的朋友、知己,應該早早地把所有的歡樂都送給她啊。我們第一次觸摸到了死亡時,也第一次懂得了什麼叫珍惜。 後來不知是誰提議的,我們全班同學都一齊去送她。她家住在梨園邊,她的棺材就停放在梨園裏。因當時正抓殯葬改革,不許土葬,要求火葬,她按規定也必須化成一縷輕煙飄逝。但她的家人是死活也不舍得破了她年輕的容顏的,所以就把她藏到一片梨園裏。 我們有些浩蕩的隊伍,像搞地下工作似的,在一樹一樹的中和動物醫院梨花底下穿行著。這樣的舉動減緩了我們的悲痛。以至於我們見到她時,都出奇地冷靜。我們抬頭望天,望不到天,只見到一樹一樹的梨花。在梨花堆起的天空下,她很是安寧地躺著,熟睡般的。我們挨個兒走過去,靜靜地看她,只覺著,滿眼滿眼都是雪白的梨花。恍惚間,我們都忘了落淚。 最終惹我們落淚的不是女孩兒,而是女孩兒父母的悲痛。我們走出梨園時,那女孩兒的母親哭啞著嗓子佝僂著身子向我們一一道謝,在別人的攙扶下。那飄忽在一片雪白之上的無依無靠的痛楚,震撼了我們年輕的心。事後,我們空前團結起來,爭相去做那女孩兒父母的孩子,每個星期日都結伴去幫女孩兒的父母做家務,風雨無阻,這樣一直延續到我們高中畢業。 多年以後的今天,我們早已各奔東西,不知故土的那片梨園還在不在了。若在,那一樹一樹的梨花兒,一定還如當年一般地燦爛著吧?連同一些純潔著的心靈。記憶裏最深刻最永久的一頁,是關於死亡的。只有記取了死亡,才真正懂得,活著,是一件多麼幸運與幸福的事。
相關推薦:中和關東旗 中和窗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