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24 23:01:44瀏覽4234|回應9|推薦32 | |
到花蓮旅遊,玩遍大山大海之後,品嚐花蓮麻糬,帶花蓮麻糬回家與親朋分享,已經是近半世紀以來,中外遊客﹁圓滿花蓮遊﹂的重要行程。 無論是以阿美族農特產小米做成的*糬,還是漢人以純糯米擣勻,口感軟軟、QQ,富有彈性卻不黏牙的傳統純手工麻糬,那種只有花蓮有的滋味,也讓麻糬成為花蓮的名產文化顯學。 這幾年,更因曾記麻糬打響全國知名度,類似的手工麻糬店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花蓮市的黃金三角鬧區更成為麻糬店爭佔地盤的中心,尤其是中華路,不僅是花蓮名產路,也是麻糬路。 在花蓮黃金三角鬧區的麻糬版圖上,曾記麻糬最密集有中山門市、中正門市、中華門市、中華101門市,宗泰的阿美麻糬有中正門市、中華門市、中華二門市(七星魚博物館)居次;花蓮縣餅、曾家麻糬總店、老字號豐興餅舖均在中華路,來回走一趟約40分鐘。 過了黃金三角鬧區,即將開幕的秀工房總店及美琪店在中正路上,另一家順興食品主打原味客家*(米齊)*(米巴),因為原味*(米齊)*(米巴)夏天不易保存,採預約生產,主要是麻糬皮不加糖。 手工麻糬的作法、造型也有了許多創新,除了傳統以麻糬皮包餡外,麥式多的縣餅菩提酥、曾家麻糬的﹁旺萊哥、麻糬嫂﹂、豐興餅舖的﹁鴛鴦餅﹂,麻糬跳脫傳統,成了餅餡。縣餅可素食,﹁旺萊哥、麻糬嫂﹂、﹁鴛鴦餅﹂可放大成喜餅,是花蓮麻糬家族的一大突破。 阿美麻糬是以小米為麻糬皮原料,宗泰董事長余宗柏在1970創宗柏山海產行,大量被生產,成為花蓮名產店的麻糬主流。 不過小米麻糬最早被商品化,可追溯到1962年,當時阿美族文化村創辦人許木碇,請豐興餅舖的第1代掌門鄭鐮波改變傳統阿美族人的不包餡的小米糕(杜侖),以紅豆、花生粉為餡,竟在豐年祭活動中大賣,﹁粟*(左米右薯)﹂,這2字還在當年的經濟部中央標準局登記有案。 有人說花蓮麻糬口味相似,買哪家都一樣,不過也有人樂於﹁同中求異﹂,逐家、逐種口味品嚐,挑出最愛,即使在花蓮市三角鬧區外的老曾記、曾師父,也是麻糬饕客尋寶的基地。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