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0503 信鴿沙門氏疾病認識與預防介紹
2017/05/03 07:52:39瀏覽1300|回應0|推薦0

20170503 信鴿沙門氏疾病認識與預防介紹

沙門氏桿菌是為了紀念研究者SALMON教授而命名的,到目前為止已發現至少有2000種血清類型,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本菌廣泛感染各種人畜,但在賽鴿體內尤以salmonella typhimurium所引起的副傷寒症paratyphoid最為普遍,是鴿體上最為常見的一種細菌性疾病。

在自然界中家禽是沙門氏菌的主要帶菌者,但在野鳥及鼠類中也有高比例的攜帶者,因此成為本病經常性的潛在感染源。而沙門氏桿菌又可在自然界中存活很久的時間,曾有研究指出沙門氏桿菌可在鳥糞中存活達28個月之久。

賽鴿最常見的感染途徑便是吃入被其他病鴿或者野鳥,鼠類等所污染的飼料或飲水,尤其容易於外訓期間在鴿車中被感染,此外蒼蠅,蟑螂,跳蚤等寄生蟲都可成為本病的媒介。老鴿感染本病耐過後常成為帶菌者,會長期的間歇性的在糞便中排出本病菌而成為其他鴿子的感染源,而鴿主還渾然不知。本病自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可由數天到兩周之久,由於細菌血清型,感染菌數量,鴿子日齡及健康狀況的不同,感染鴿可呈現甚急型,急性型,慢性型甚至隱形感染。

本病在鴿群中傳播速度很快,可造成病鴿猝死,精神不振,羽毛蓬鬆,嗜眠,食慾不振,關節炎,膿腫,寒顫,肛門污穢,病鴿擠成一團,體重減輕,黃綠色下痢及抽搐等症狀,急性型在3~5天死亡,亦有拖至十數天才死亡的。有些病鴿可能會無症狀顯現,但會有生育能力喪失,孵化率差及雛鴿死亡的情形。

耐過本病的鴿子外觀看起來可能很正常,但會在糞便中,鴿乳中,唾液中及鴿蛋中,間歇性的排出細菌,而成為本病的帶菌者。慢性感染的鴿子往往會發育不良,消瘦及精神萎靡,並常造成關節腫大與發炎,而有所謂腳麻痺或翅膀麻痺的症狀。

本病可造成幼鴿及成鴿的死亡,死亡率可高達40%,但亦有少數幾隻死亡的現象發生,發病的鴿子年齡可從兩周齡到十幾歲的鴿子都有,不過絕大多數會發生在一年以內的青年鴿身上。一般成鴿都成不顯性感染,而在幼鴿則可能呈現急性,致死性死亡。

病鴿剖檢時可能可見到肝脾腫大與滲血,腸炎、膿瘍、肺及腎充血、關節滑膜炎、全眼球炎及食道的嚴重潰瘍甚至穿孔;其中肝臟腫大並嚴重的話,在鴿體生前即可由腹腔恥骨部分觸摸到,又在肝表面可見到許多灰白色壞死點及肝包膜炎的情形,肺臟則呈現散發性乾酪壞死,成鴿的卵泡可能有破裂、畸形或萎縮。

本病的診斷需有糞便、血液、肝及腸內容物分離病原菌,但是如果僅做一次糞便的分離培養結果為陰性,並不能就斷定這羽鴿子未感染本病,因為病鴿在糞便中排出沙門氏菌並不是連續性而是間歇性的排出,病鴿體內所有組織都可能含有沙門氏桿菌。因此由臟器分離較為容易,本菌之分離最好用選擇性培養基如DHL,以會產生硫化氫為特徵。

此外以組織病理學檢查,可在肝脾等病變處發現典型的多發性副傷寒結節特徵(中央壞死灶內有大小不同的細菌團塊,周圍有類上皮細胞,鉅細胞及異嗜球浸潤)。其他如肺之壞死等亦可有見。本病偶爾會感染腦部造成類似新城疫病的神經症狀,但此很容易由實驗室的微生物學,組織病理學或血清學的方法加以區別,但僅僅是個例而已。

由於沒有一種藥物能夠有效地對抗所有血清型的沙門氏桿菌,因此可能的話應該先從病鴿糞便中分離病原菌,然後做藥物敏感性試驗,再行判定哪一種藥劑對此病原菌較為有效,一般用於治療沙門氏桿菌症的藥物有安西比林。氯黴素,四環素,慶大黴素,但是必須注意的是,有時候即使對病鴿反覆治療,也會無法完全將潛伏在體內的細菌殺滅,而成為帶菌鴿。

目前最有效也最持久的保護鴿體不受沙門氏桿菌威脅的就是注射沙門氏菌疫苗,幼鴿在出生四周齡以上即可接種沙門氏菌疫苗。接種疫苗最遲於外訓前三周完成,接種前需適當調理鴿子保證處於最佳接種狀態,種鴿配對前一個月接種沙門氏菌疫苗,可有效杜絕種鴿卵泡在發育期間受沙門氏菌侵擾。

平時預防中應注意鴿舍衛生,直接避免麻雀等野生鳥類及野鼠等進入鴿舍,由於發病後治療痊癒的鴿子往往成為帶菌者,因此除非是有價值的種鴿最好是予以淘汰。病鴿所在的鴿舍及飲水等器具應徹底清洗並消毒,此外良好的營養,運動及陽光對鴿子的抵抗力也有幫助。

如有新引進的種鴿應先與是先隔離飼養2~4周,並進行糞便之沙門氏菌檢查,並在此期間不給予鴿子任何藥物,以避免影響檢查效果,檢查結果為陰性的才可混入種鴿舍。

以上轉載至網路若有侵權請告知,將立即刪除處理。

( 興趣嗜好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luchu&aid=10189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