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春聯懷想
2007/02/02 15:19:57瀏覽465|回應0|推薦11

也許是年紀漸長之故,開始懷念一些美好但漸失的民俗與文化,譬如說:春聯。

以前住家裡時,每到過年除夕的那一天,家人通常是忙亂不已,很少能例外,除了要幫忙母親張羅煮年夜菜與謝天祭祖外,還得負責張貼好幾幅春聯,當時年紀小,對於平仄對仗有點懵懂,每次要貼時總得研究個老半天,現在回想不禁莞爾。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戶更新年》,每一年的春聯更換都是我們兄妹三人的工作,把那些《福》《滿》《春》的菱形紅紙拿來貼在冰箱、米缸與窗櫺,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自從獨在異鄉為異客後,這幾年來,我已無機會再重溫王安石所言的《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例行任務了。 想來,不無幾分惆悵...

春聯最早是由避邪的桃符演變而來的,相傳「神荼」、「鬱壘」兩位神將專門吃鬼怪, 人們就用桃木刻上這兩個神的模樣懸掛在門上,期望能永保平安,這就是所謂的桃符。

由桃符演變成春聯,據說是在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國主孟昶,於除夕時所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宋代以後,文人雅士更把題春聯視為一種風雅品味的習俗了。

至於春聯真正普及於民間,用紅紙書寫並成為年俗之一,據說是從明朝開始的。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規定百官過年時門上得貼出春聯,代表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而這位愛附庸風雅的皇帝也喜歡微服出巡,到民間觀賞老百性所寫的春聯作為娛樂。所以家家戶戶無不貼上寓意美好的春聯,除了是一種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是每個人胸壑情懷的寄託。

現代的春聯印刷五花八門且不易褪色,但缺少了手書那種墨香紙潤的質感,印象最深的對聯不外乎《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堂》或《門迎春夏秋冬福‧戶納東西南北財》之類的,非常普羅大眾且不退流行。

對聯其實非常具有文學的美感與價值,除了是藝術文化的載體外,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感到很驕傲能有這樣獨一無二的民俗。摘錄一些,待細細品味~~

歲歲平安日
年年如意春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風一家

芳草碧深春雨後
桃花紅到夕陽邊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萬里無聲秋塞月
一燈有味夜窗書

山外斜陽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前書

半窗月落梅無影
三徑風來竹有聲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

山靜雲閑 如是機緣如是法
鳥鳴花放 爾時休息爾時心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540721&aid=7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