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杜普蕾 / EMI--MONO百大榜單(1)
2009/05/01 10:56:52瀏覽1471|回應0|推薦0

Made in UK

單聲道錄音,有什麼好聽?(20040721)

 什麼我們要去聽歷史錄音?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自從愛迪生在蠟筒上錄了「瑪麗有一隻小羊」之後,讓聲音也能夠像文字一樣被保留下來,成為可供後人研究、收藏的文獻資料。百餘年來,有聲資料文獻一共有多少?我們不知道,但是光就音樂而言,肯定窮我們一生之力都無法得窺全貌。這些錄音有多麼珍貴呢?廿世紀前後的偉大作曲家,大多曾經親自留下錄音,從布拉姆斯的一句「我是布拉姆斯博士」開始,馬斯卡尼、普契尼等大作曲家,都曾經對著留聲機的錄音話筒錄下幾句說話,而聖桑、拉威爾、德布西、拉赫曼尼諾夫、普羅高菲夫、柯普蘭、蓋西文、薩拉沙泰、易沙意、理查史特勞斯、巴爾托克……都有親自演奏自己作品的錄音。這些錄音是來自作曲家們第一手的詮釋資料,就有如原譜手稿一樣珍貴-而我們今天竟然只要花費少許代價,就能親灸大師們的演奏風采,這是何等幸運的事!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錄音史至今已經超過百年,而我們經常聽到的所謂「名演奏」,大多是來自1955年之後的立體聲錄音,距離今天不過四十多年。那麼還有前六十年所累積的錄音呢?許多口耳相傳的大師,大多在立體聲錄音來臨之前便已謝世,這些錄音,正是人類音樂藝術的無上寶藏。我們都聽過尼基許、福特萬格勒、溫加特納、孟根堡等人的大名,但是當他們去世之前,立體聲錄音技術一直未能完備,使得我們今天要欣賞前輩大師們的指揮藝術,只能透過單聲道錄音才能達到目的。

這些錄音,當然不能像要求現代錄音一樣,從音場、透明度、定位感、質感……這些音響性的美感去要求,因為若從這些角度去看,這些錄音沒有一張是合格的。但是我們卻仍然可以從品質不一的錄音效果中,去捕捉大師們的音樂風采。事實上,只要有一定程度的愛樂朋友,一定能夠感受到這些錄音裡面,美妙而偉大的音樂力量!

選取標準方面,所取決的首要條件就是單聲道錄音(MONO),而且不限錄音室錄音、廣播用錄音或是現場錄音。這份榜單或許未能完備,或許有許多錄音會引起爭議、而且也有數張錄音是經過激烈評比後才定案。但是《CD Hi》要聲明的是,無論任何榜單,皆同時存在絕對性與參考性。兩者之間要如何取捨,就要由讀者朋友來自己決定了。

MONO百大榜單(1)

MONO 001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卡薩爾斯/大提琴
EMI 7243 5 66215 2 7(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36-1939
錄音地點:巴黎、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卡薩爾斯13歲時拿到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後潛心鑽研,一直到12年後才公開演出這套作品,到了63歲時才為EMI灌錄這套作品全集的商業錄音,此時他已經琢磨這套作品達半個世紀之久。這套錄音史上第一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曲的錄音,讓世人不再以練習曲的觀點看待作品本身,卡薩爾斯以寬裕自由的右手運弓、自然的左手指法,充滿歌唱性地柔化刻板的教條,留給後世對這套作品無限的想像空間。

MONO 002
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組曲》
密爾斯坦/小提琴
EMI ZDMB 7647932 2CDs(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54-1956
錄音地點:紐約第46街錄音室
錄音師:Frank Abbey
製作人:Richard C. Jones
年輕的密爾斯坦早已醞釀出屬於自己的風格,在一副無懈可擊的技巧背後,他將熱情的活力與高貴的氣質融為一氣。雖然他的整體表現不如當時擁有一方特質的三位小提琴家:技巧懾人的海飛茲、尋求智性的西格提、與完美音樂性的克萊斯勒,然而他的特質即是融合以上各家之長於一體,達到高度平衡。此套邁入其藝術巔峰期所錄製的單聲道巴哈錄音正能顯現此種不強求個人色彩、成熟且內斂的風味,能夠找到愈陳愈香的巴哈錄音並不多,而這張足以堪稱代表作。

MONO 003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
顧爾德/鋼琴
CBS MYK 38479(新力)
錄音年代:1955
錄音地點:紐約第30街錄音室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Howard H.Scott
這張錄音封面寫著「Gould’s Exciting Debut Recording of 1955」,真的是一張令人興奮的演奏。用興奮來形容或許還不夠,應該是會讓人熱血沸騰才對。一定會有人質疑,《郭德堡變奏曲》這樣的演奏方式對嗎?這已經不能用對或錯來判斷了,因為這根本就已經是「顧爾德變奏曲」了。顧爾德只用了不到40分鐘就解決了兩個主題與卅段變奏,速度飛快、聽者暢快。在所有的《郭德堡》錄音裡,只有這個版本會讓人有手舞足蹈的衝動。

MONO 004
巴爾托克:《奇異的滿洲官吏》、《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塞爾金/鋼琴,萊納指揮紐約愛樂
Arlecchino ARL-198(韻順)
錄音年代:19603
錄音地點:紐約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聽巴爾托克的作品,無疑萊納的指揮是首選;理由其實很簡單,只有萊納能夠將巴爾托克複雜的管弦樂法完全掌握,任何交錯的和絃聽來都絕不紊亂。在《奇異的滿洲官吏》裡,萊納的指揮棒就有如照妖鏡一般,將巴爾托克的管弦樂配器之美完全映射出來。塞爾金絕無僅有的巴爾托克鋼琴協奏曲錄音,也展現了簡潔有力的觸鍵,或許是受到萊納的影響吧?請聽聽第三樂章那種火熱緊湊的感覺,迄今仍無任何演奏能夠超越他們。

MONO 005
巴爾托克:鋼琴獨奏作品
巴爾托克/鋼琴
Pearl GEMM CD9166(韻順)
錄音年代:1929-1941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想從巴爾托克的音樂裡找到浪漫主義的餘暉幾乎已是不可能的事了,由這張巴爾托克彈奏的唱片我們可以得知巴氏為自己的音樂建築了以快速音群密集似地敲擊,來展現他對鋼琴這項樂器的獨到見解,在《鋼琴組曲》裡甚至由民族音樂裡直接淬煉出純粹風格走向的音樂。然而巴爾托克的彈奏不僅在技巧上足以勝任,樂句的進行更是具有說服力,畢竟嘛!彈奏自己的曲子總比他人來得親切,也易於表達。在這張唱片裡,他對於擊奏的運用可不輸給普羅高菲夫呢!

MONO 006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克納佩茲布許指揮布萊梅愛樂
Tahra TAH 217(韻順)
錄音年代:195159
錄音地點:布萊梅大音樂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Samy Habra
這張《英雄》是遺海之間的珍貴遺珠,至少在詮釋藝術上是張不可多得的珍品。克納佩茲布許依然利用強勁的重音貫切每一個樂句,特別感到英雄步伐之沉重,尤其此版的第二樂章足以超越一切名演,嚴肅的悲劇英雄形象正存歿於各聲部的一呼一吸之間,就是拿福特萬格勒相比也絕不遜色。其實他在貝多芬樂曲的處理上迴異於他人,似乎沒有所謂狂飆式的處理,但是其震憾力遠遠超出速度能表現的範圍,如果錄音好的話,不知我們會多麼有幸聽到克氏的貝多芬!

MONO 007
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
E.克萊巴指揮大會堂管弦
Decca 417 637-2(福茂)
錄音年代:1952
錄音地點: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老克萊巴此版錄音顯然為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樹立一種典型,兼具速度與造型的典型。雖然其子小克萊巴的同曲錄音叱吒數位錄音時代,但是一提到歷史錄音時期的貝五,老克萊巴的表現卻是那樣的鮮明活跳,完全超脫技術上的侷限。大會堂管弦整齊畫一的弦樂群不僅表現了充滿流動感的彈性,強韌無比的迫力更是令人動容,直到第四樂章凝聚力與速度感都未有稍減,讓人不得不佩服老克萊巴的訓練有素。

MONO 008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阿本德洛特指揮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Tahra TAH 272(韻順)錄音年代:19453月錄音地點:萊比錫錄音師:不詳製作人:不詳
阿本德洛特的光彩今天可說已經完全褪色,完全被福特萬格勒所掩蓋。這是因為他的活躍範圍並非以柏林為中心,而是在東德的慕尼黑、斯圖加特等地,因此儘管成就卓越,卻未能取得與在維也納、柏林活躍的大師們相等的名聲。這首《田園》錄音,可以證明阿本德洛特的指揮功力,完全承襲了德式風格,做出克制、理性卻又具有無比音樂性的演奏,與福特萬格勒是完全不同的典型。光是第一樂章就具有無比的說服力,第二樂章美麗的小橋流水更是美的令人難忘。

MONO 009
貝多芬:《第八號交響曲》
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
RCA 74321-55836-2(博德曼)
錄音年代:不詳
錄音地點:紐約RCA錄音室(母帶重製)
錄音師:Michael Sobol
製作人:Edward Houser(重發) BMG總公司重新拿出原始母帶,利用備受錄音界推崇的Appoge UV22數位處理技術,以(Ambient)「身歷其境」特殊處理,將原始母帶以(Lexicon20位元數位式殘響補償,將隱含在原始母帶上的動態頻寬再生,整體的音質更為動聽,部分的器樂聲部不再模糊不清,更沒有日本版的背景雜訊,更可謂是現今托老最好的聲音表現,聲音直逼數位錄音。尤其第八號交響曲整齊劃一的弦樂表現,絕對值得一聽.

MONO 010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慶典管弦樂團
EMI CHS 7698012(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51729
錄音地點:拜魯特節慶廳
錄音師: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
在戰後拜魯特重新開幕的那一刻,選中讓福特萬格勒指揮《合唱》,的確是件意義深遠的決定,雖然論者也認為他於1942年的演出足以與之抗衡,但此版另有一層歷史價值在內。從深層挖掘出來的激情向來是福氏的高招,此版或許稱不上極致,但照樣出現強化曲構,使之充滿與眾不同的音樂壓力,順勢在幾個爆發點分送給聽者的福氏作風。不管領會過各種型式的《合唱》,最後還是令人覺得值得再一次從頭到尾感受福氏在統御千軍萬馬似的魅力,快哉!

MONO 011
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哈絲/鋼琴,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管弦
Naxos 8.110804NAH-1002,滾石)
錄音年代:19461224
錄音地點: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Jonathan R. Wearn
英國女鋼琴家哈絲生於1980年,1907年首演時是由畢勤為她協奏,並曾改編巴哈《耶穌,人們仰望的喜悅》為鋼琴版而聞名。他以敏銳精妙的觸鍵、充滿詩意的氣質席捲樂壇,可惜的是她所留下的錄音相當稀少。因此,此版她與托斯卡尼尼合作的貝多芬《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就格外顯得珍貴,在大師的堅毅的管弦戒護下,哈絲巾幗不讓鬚眉地揮灑瀟灑氣質,剛柔並繼地直指樂曲精髓,留給聽者繞樑三日的餘韻。

MONO 012
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皇帝」
米開蘭傑里/鋼琴,傑利比達克指揮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
Arlecchino ARL A06(韻順)
錄音年代:19741016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年輕時的傑利比達克是屬於大家的,雖然不在速度上見顯著變化,但是在他的樂句細膩度上早足已與許多大師並駕其驅,一個廣播電台樂團在他超水準的要求之下也常有超水準演出。怪的是以怪異行徑出名的米開蘭傑里竟會與他有數次合作經驗,這張《皇帝》可謂是其中巔峰,米氏的音色變化之多,在這張唱片裡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在極重音部分還能保持其優雅的音感,更不須提那一次次細緻又甜蜜的琶音了。說他們是「競奏」,真是令人回味再三。

MONO 013
貝多芬:《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
席格提/小提琴,巴爾托克/鋼琴
Vanguard OVC 8008(喜瑪拉雅)
錄音年代:1940413
錄音地點:華盛頓,國會圖書館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光是看到演出卡司席格提加上巴爾托克,這張就值得珍藏一世了。這張錄音還收錄有兩首巴爾托克的《為小提琴與鋼琴的第一號狂想曲》、《第二號小奏鳴曲》,由作曲家親自伴奏自然有無比的說服力。在《克羅采》上,席格提自信的恢宏的分句,搭配上巴爾托克厚實沉緬的觸鍵,兩相交鋒激勵下產生了美好的化學作用,讓演出迸發出無與倫比的說服力,呈現前輩演奏家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詮釋美學觀。

MONO 014
貝多芬:《第1415號弦樂四重奏》
布許四重奏團
EMI CHS 5653082 2CDs(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3632(第14號)、193757(第15號)
錄音地點:倫敦Abbey Road第三號錄音室
錄音師:Edward Fowler
製作人:Fred Gaisberg
演奏貝多芬早期弦樂四重奏時,布許四重奏團把優雅而嚴謹的維也納風味飄送至滿室清香,但在詮釋貝多芬晚期的作品時,他們四人好像就拿著蠟燭往貝多芬的心靈深處照耀,但怎麼尋就是尋不到底,聽聽他們在每一段行板與慢板裡辛苦地挖掘作者的真意,無一不是感人至深的佳作,重點不僅在他們四人的合奏度(基本上聽這張唱片還談合奏度這種技術性的部分未免有點膚淺),而是在於情緒昇華之後,從片片虛無裡聚合的精神力道,是多麼高貴而又強大的力量。

MONO 015
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
許納貝爾/鋼琴
EMI CHS 7637652 8CDs(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32-1935
錄音地點:倫敦Abbey Road第三號錄音室
錄音師:Edward Fowler
製作人:Fred Gaisberg
對於這套全集,我想任何溢詞恐怕也憾動不了它的權威地位,雖然隨著時空的轉變,所謂音樂演奏美學因之改變,會有樂友因為尋不到刺激而嫌之枯燥平板,但許納貝爾在簡潔之中帶有精神興味的貝多芬詮釋,是放諸四海式、留下精髓骨幹式的雋永。或許有人認為後期奏鳴曲在他手中實在搆不到貝多芬的內心深處,豈知這是許納貝爾彈了一輩子的貝多芬之後,淡化無謂情感後的昇華,用最純粹的音符走入貝多芬的世界,卻也導致「見樹不見林」的誤解。

MONO 016
貝多芬:歌劇《費黛里奧》
摩德兒、溫德加森、艾德曼,福特萬格勒指揮維也納愛樂
EMI TOCE-9343.44 2CDs(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531013~17
錄音地點:維也納Musikvereinssaal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福特萬格勒究竟留下了幾次《費黛里奧》的錄音?應該有三次。這個53年的錄音在維也納完成,摩德兒這位優秀的布倫希德,同時也是一位稱職的蕾奧諾拉,無比忠貞,信念堅實,當她詠唱出營救丈夫的決心時,那種信念真是令人動容!艾德曼獰惡而威嚴,溫德加森仍富有青春氣息。這個錄音還有另外一種版本,錄音日期只差一天(1018),但是音效則相差甚多。經過2088系統轉製的聲音非常理想。這是福特萬格勒迷不可錯過的歷史紀錄之一

MONO 017
貝里尼:歌劇《諾瑪》
卡拉絲、蒙納哥、席米歐納朵/演唱,沃托指揮
Gala GL100.511 2CDs(韻順)
錄音年代:195512
錄音地點:米蘭史卡拉歌劇院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卡拉絲的《諾瑪》究竟有幾種不同版本?很難說,不過至少有五種現場錄音、兩種錄音室版本。這個錄音是1955年在史卡拉歌劇院的實況,當時的卡拉絲2☆歲,正值歌唱生涯的最高峰,展現了無比驚人的歌唱魄力,再加上蒙納哥嘹喨堅毅的Polione,實在過癮至極。他與卡拉絲在第一慕結尾前的表現實在是驚心動魄的精采。當然,這麼精采的演出當然少不了被狂熱的現場群眾干擾,但是這次演出肯定是目前最傑出的《諾瑪》錄音。發行廠牌眾多,Gala只是其中之一。

MONO 018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蒙都指揮巴黎交響樂團
Pearl GEMM CD9012
錄音年代:19315
錄音地點:巴黎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Allan Evans
現代錄音要聽幻想,可以選孟許、戴維斯、阿巴多、伯恩斯坦、甚至卡拉揚;但是老錄音要聽幻想,當然只能選蒙都的錄音了。法國音樂,還有誰的指揮比蒙都更道地呢?蒙都從第一樂章開始就塑造一個充滿幻想的氛圍,一切在迷離之中進行,又兼有優雅與熱情。第二樂章的舞會仍然是虛幻氣質的。在第五樂章,蒙都引發出恐怖的氣息與衝擊性,雖然如此,卻仍然保持著一貫的優雅氣質。在音質方面,就1931年的錄音來說,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MONO 019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福特萬格勒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Thara Furt 1001(韻順)
錄音時間:19511027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福特萬格勒處理古典至浪漫樂派的樂曲都有一貫而近乎誇張的情感起伏,其中有些或許聽來怪異,但有些有因為安排得當而成為一時之選,而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這張1951年錄製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了。開頭定音鼓的陣陣聲響硬是比起其他詮釋來得深刻,而樂句的變化就有如坐雲霄飛車般的刺激,聽聽第四樂章最後面的強烈變化,這種近乎不可能的張力或許就是這個版本被冠上「傳奇」之處。這張唱片因為Thara的特殊處理過後,比起以往的歷史錄音廠牌表現了更多的細節。

MONO 020
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
克納帕茲布許指揮柏林愛樂
Preiser 90121(韻順)
錄音年代:19422
錄音地點:柏林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擅長於德奧大型樂曲的克納帕茲布許,很意外地並沒留下太多布拉姆斯與貝多芬的錄音,尤其是貝多芬的交響曲,目前還找不到其全集,然而找得到的錄音都顯示他在詮釋方面的獨樹一格,彷彿是嚴謹阿波羅風格發起飆來的結果,而最具體現力道的除了他的貝多芬《命運》之外,在這張布拉姆斯《第三號交響曲》的頭樂章英雄形象即展露無遺;另外在憂鬱寂寥的二、三樂章,雖然他的詮釋也脫離我們的刻板認知,卻也有一股不可思議的完成度,那是再好的錄音也換不到的。

MONO 021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
約夫姆指揮柏林愛樂
DG 449 715-2(寶麗金)
錄音時間:1954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Wolfgang Lohse
製作人:Dr. Fred Hamel
大花版將約夫姆早期的布拉姆斯重製發行,讓我們能夠聽到年輕的約夫姆用戲劇張力極強的安排來呈現布拉姆斯的浪漫。柏林愛樂雖然還沒有經過卡拉揚的淬煉,但在技巧上也足以應付約夫姆時時在速度變化上的要求,呈現精準的合奏度。約夫姆的詮釋傾向大氣魄的音塊堆撞,音樂整體稱得上節潔明快,孔武有力的銅管表現出緊迫盯人似的氣焰,有種不修邊幅的野性,雖然沒有福特萬格勒那般迂迴的轉折,卻也算得上是單聲道時期有名的布拉姆斯錄音之一。

MONO 022
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海飛茲/小提琴,庫塞維茲基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
Biddulph LAB 041(韻順)
錄音年代:19394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Mark Obert-Thorn
製作人:Eric Wen
海飛茲拉布拉姆斯會不會太冷了點?或許有一點,但是那種孤傲冷靜的感覺,沒有任何一位小提琴家能夠與之比擬。當小提琴的第一主題出現時,那種感覺竟像是海上浮冰,但是卻散發著熊熊熱氣。庫塞維茲基完全讓海飛茲展現技巧,在管弦樂充分的支持下,海飛茲無論是第二樂章或第三樂章都讓人無比信服,快速樂段則有快刀斬亂麻的快感。錄音轉製相當成功,無論是小提琴或管弦樂團的細節都相當清楚。複協奏曲則略為遜色了些。

MONO 023
布拉姆斯:四首《莊嚴的歌》
H. 赫特/男中音,G. 摩爾/鋼琴
EMI CDH 7 63198 2(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51111112
錄音地點: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
錄音師:Harold Davidson
製作人:Walter Legge
本片收錄的巴哈《第80號清唱劇》被企鵝三公給予帶花殊榮,事實上布拉姆斯四首《莊嚴的歌》赫特的詮釋一樣地精采深刻。這位德國男中音其實擁有男低音般厚實的聲底,原來是管風琴演奏家的他,從理查史特勞斯的歌劇展開歌手生涯,主攻當然是德國歌劇與宗教歌曲,柯芬園、拜魯特、大都會都可以看到他的蹤跡,直到80歲赫特依然活躍於舞台上。一如曲名《莊嚴的歌》,赫特以深沉端正的唱腔,在摩爾濃郁的琴音下,留下了德國藝術歌曲肺腑典範。

MONO 024
布魯克納:《第四號交響曲》「浪漫」
克納帕茲布許指揮柏林愛樂
Preiser 90226(韻順)
錄音年代:194498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千萬別因為開頭法國號主題的失誤就小看這一張唱片。克納帕茲布許留名後世最為人知的資產就是華格納與布魯克納,而他的布魯克納習慣以多量的加強重音與短促的樂句來增進其戲劇感,與現今以緩長的樂句與溫吞流動的旋律所架構的布魯克納詮釋主流大相逕庭,尤其是弦樂部分的處理,克氏對大提琴的增加比重是個焦點,然而他不像巴畢羅里那樣利用大提琴製造優美的旋律,而是強調它的力度與存在感。整體是刻劃顯明,而具有濃烈精神質感的演奏。

MONO 025
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李帕第/鋼琴,阿卡曼指揮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
EMI CDH 763497-2(科藝百代代理)
錄音年代:19502
錄音地點:蘇黎世音樂廳
錄音師: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
老實說,樂團與指揮的表現實在是有很大的加強空間,而且整個轉速的調配也稍微顯得不自然。當然最聊以彌補的還是李帕第的琴聲,聽聽他在琶音時的自然與輕巧,優美而順暢的樂句轉換,豐富的氛圍與清新的氣息,絲毫聽不出來他正忍受著病痛之軀的折磨。個人覺得此版最精彩的部分倒不在頭尾樂章精彩的完成度,而是慢板樂章所蘊含的甜蜜與愁悵,雖然錄音很差,但鋼琴部分所安排的每一小樂句都值得細細聆聽,充滿著不油膩脫俗的浪漫情懷,想要在立體聲裡找到並駕其驅者並非易事。

MONO百大榜單(2)

MONO 026
蕭邦:《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瑪格麗特.隆/鋼琴,克路易坦指揮巴黎音樂學院管弦樂團EMI TOCE-8828(科藝百代)錄音年代:19531月錄音地點:巴黎錄音師:不詳製作人:不詳
一位八十歲的老嫗彈鋼琴會有怎麼樣的聲音?竟然比阿格麗希還要果敢、奔放,這實在是一件無法想像的事,但卻發生在瑪格麗特˙隆的身上。這個1953年的錄音,她仍然保持著充滿青春活力的演奏、詮釋無比浪漫自由。第二樂章可說美到了巔毫,在如詩般的琴聲裡,散發著淡淡哀愁。這是屬於上個世代的演奏,也是真正具有法國風味的蕭邦。可惜母帶的轉速有時似乎略慢,使得樂團與鋼琴的音準偶而會不太正確,是美中不足之處。(蔡啟智)

MONO 027
蕭邦:《練習曲》全集Raoul Koczalski/鋼琴Biddulph LHW022(韻順)錄音年代:1938-1939年錄音地點:不詳錄音師:不詳製作人:Eric Wen
再也沒有人比柯瓦斯基更適合彈蕭邦了。比血統,他來自華沙,流著波蘭的血液;論傳承,他是蕭邦的再傳弟子,直接承襲了蕭邦的傳統。事實上,柯瓦斯基是本世紀前半最重要的蕭邦演奏家,他不以炫技為出發點來曲解蕭邦的作品,而是更貼近蕭邦的原意。就速度而言,他顯然比波里尼慢許多,但是斷句與休止的處理都更為合理,旋律線條則保持著優雅的氣質。請聽聽《黑鍵》與《革命》就會了解。補白的三首夜曲,是多麼美妙的演奏!

MONO 028
蕭邦:《第二、三號鋼琴奏鳴曲》
柯爾托/鋼琴
Biddulph LHW 001(韻順)
錄音年代:19281931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許多現役名鋼琴家提起蕭邦演奏,總是忘不了柯爾托所建立出來,個性十足卻又浪漫到底的詮釋模式。儘管以地域、民族為界限的詮釋優越論受到不少質疑,但聆聽柯爾托的蕭邦,任誰也不能否認沙龍式優雅韻味的法蘭西風格的確在不定的節奏中流動,相信不身處在那個環境裡,是無法被那股氣息所滲透的。聽聽他的〈葬禮進行曲〉,隨著渾然天成的音量運用所營造出轉折劇烈的斷句,除了背景雜音稍大之外,實在是想要感受傳統蕭邦形象的最佳選擇。

MONO 029
德布西:《海》、《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康泰利指揮愛樂管弦樂團Testament SBT1011
錄音年代:19549月(海)、19546月(牧神)
錄音地點:倫敦Kingsway Hall
錄音師:Douglas LarterHarold Davidson
製作人:David Bicknell<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