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友友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集--《CD Hi》的EMI百大榜單 《20040721》
2009/01/23 08:57:33瀏覽1539|回應0|推薦0

尋找樂曲的啟發性是比遵守傳統溫雅風格 
《CD Hi》的EMI百大榜單 《20040721》
今年度讀者朋友可以明顯地感覺到,《CD Hi》推出百大榜單上了癮!留聲機百大、CCD百大、DG百大、日本究極百大,再加上本期的EMI百大,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提供您500張值得珍藏的唱片名單。
榜單,您可以當它是是死的資料,也可以當它是唱片促銷的手法。但是,《CD Hi》寧可認為,榜單是浩瀚唱片國度裡的指引,代表推出者的美學觀點與音樂品味。榜單,更可以成為活的知識。
在《CD Hi》過去推出的榜單中,我們相當重視榜單來源的權威性,《留聲機雜誌》、《Classic CD》、日本《唱片藝術》都是古典唱片界裡舉足輕重的雜誌,他們所選出的榜單自有其代表性,值得本地唱片迷參考學習。今年度《CD Hi》推出的榜單雖然均由國外雜誌選出,但是簡短的內容卻出自本刊編輯與主筆之手,反映相當程度的在地觀點。而這回的EMI百大榜單,我們又往前跨了一步,從名單到內容都由《CD Hi》編輯部製作選出。或許,有人質疑榜單的權威性與公正性,《CD Hi》的確不敢夜郎自大地與前述頂尖雜誌相提並論,不過以普洛文化多年出版《唱片聖經》的豐富經驗,以及每年計畫性地推出《唱片評論年鑑》,加上每月投入百餘片唱片評論的人力物力,還有今年度以來持續推出的百大榜單和國外雜誌無法媲美的本土觀點,上述幾種因素綜合起來,《CD Hi》的確到了該推出自己榜單的時候了!或許我們的第一步顯得懵懂、不穩,但是沒有艱苦的第一步將永遠不會有平順地第二步,更不可能建立屬於「新台灣人的唱片觀」。
不過從浩瀚片海中推出代表《CD Hi》觀點的一百張唱片,依然不是件易事,普遍性、權威性、市場性都要兼顧。因此《留聲機》雜誌的DG百大榜單給了我們很好的靈感,從單一唱片公司著手會讓製作難度降低不少。選擇EMI有兩大原因,第一,這家唱片公司超過百年的歷史,錄音品質精良、演出卡司堅強,對古典唱片迷來說是收藏時不可或缺的要角。第二,台灣方面的代理科藝百代公司,一向辛勤耕耘本地愛樂環境,進片種類相當齊全,唱片迷搜尋起來容易上手。
入選的唱片一定是編輯們聽過,而且經過兩人以上合議推薦才上榜。曲目上,以古典、浪漫時期樂曲為主,較受歡迎的管弦樂類為多,歌劇、聲樂入選也不少,其中也有不可錯過的現代曲目。錄音年代方面,EMI不少歷史錄音是連國外雜誌都稱許的珍貴記錄,此外新錄音方面《CD Hi》也針對深具潛力的年輕藝人加以篩選。必備性、普遍性、珍藏性可說面面俱到。
最後,再度提醒您,榜單是死的,代表的是有限度的客觀,但是看榜單的人卻是活的,百大榜單能給您什麼﹖端看各位的修練何種唱片收藏心法了,畢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EMI101榜單(一)
EMI001
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卡薩爾斯/大提琴
編號:EMI CHS 566215 2
錄音年代:1936年到1939年
錄音地點: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與巴黎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卡薩爾斯賦予此曲流暢而活躍的生命力,樂句在呼吸吐吶間的感情變化張力十足,他能夠在設定較快的行進裡將巴哈樂譜裡紮實的平面美轉化成充沛的立體美,無論是〈阿拉曼德〉的優雅、〈薩拉邦德〉的沈穩、或是〈吉格〉的強悍,皆毫不含糊。能夠對曲子有深刻的了解固然了不起,但真正令人側目的是在擔任首演之功時便已立下如此指標性,任後世名家再起也撼動不了的詮釋,這才是此張《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視為「寶藏」的最重要原因。(徐鵬博)
EMI002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
藍道芙斯卡/大鍵琴
編號:EMI CDH 761008 2
錄音年代:1933年
錄音地點:巴黎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此張唱片與藍道芙斯卡的史卡拉第,是現今能夠接觸她充實飽滿琴韻的最佳途徑之一,即使錄音品質不佳,嚴重地破壞了大鍵琴的音質。在混濁的音場內,我們還是可以聽到藍道芙斯卡紋理明晰而富躍動感的巴哈藝術,在流暢而緊密的結構裡,她以一氣呵成的步調颯爽地彈過每個變奏,每一小段都有生動而精巧的特色,即使是在慢板,她優雅的樂句也絲毫不顯疲態,反而讓輕盈的大鍵琴聲主導風格構成,聽起來不覺壓力,是個很直率卻又精細的演出。(徐鵬博)
EMI003
巴爾托克:《第二號小提琴協奏曲》
鄭京和/小提琴,拉圖指揮伯明罕市立交響樂團
EMI CDC 754211 2
錄音年代:1990年7月、1992年6月
錄音地點:伯明罕交響廳、Cheltenham Town Hall
錄音師:Michael Sheady、Mike Hatch
製作人:David Groves、David R. Murray
鄭京和經過指傷、生子,數次淡出樂壇,卻仍能保持聲名不墜,無非是她非凡的毅力與演奏實力所致。這是她第二次錄製巴爾托克的協奏曲,比起在蕭提麾下時有如韓國泡菜的辛辣,現在的她已經以火熱的熱情與成熟的韻味代之。她將巴爾托克這首技巧艱難的曲子如履平地般越過,卻未曾忽略掉任何一個音符。鄭京和近十年來的最佳錄音。﹙蔡啟智﹚
EMI004
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全集》
阿班貝爾格四重奏團
EMI CDS 747720 8(3CDs)
錄音年代:1983年-1986年
錄音地點:Evangelische Kirche, Seon
錄音師:Johann-Nikolaus Matthes
製作人:John Fraser、David R. Murray
雖然Emerson、Takacs、Keller等年輕的弦樂重奏團,近來都錄有評價不錯的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全集》,但是ABQ此版錄音依然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是收藏此曲的第一選擇。他們透過溫厚弦音的綿密對話,表達了作曲家的深遂情緒,四個人憑藉傑出默契所經營的張力對比,更增添音樂的動聽性,是深刻、動人、充滿哲理的詮釋。(賴偉峰)
EMI005
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英雄」
克倫培勒指揮愛樂管弦樂團
EMI CDM 763855 2
錄音年代:1955年10、12月
錄音地點:倫敦Kingsway Hall
錄音師:Douglas Larter、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Walter Jellinek
克倫培勒的貝多芬交響曲比別人多了一份堅固、真誠,是一種難以撼動的執著!而九首交響曲中,又以第三號克老的表現給人無可取代的印象,這次1955年的單音錄音比起立體聲獲得更多的佳評,留聲機百大入選即為明證。尤其第二樂章〈送葬進行曲〉,貝多芬在此埋葬了拿破崙,樹立交響樂的新里程,克倫培勒則埋葬了其他指揮的詮釋,樹立了詮釋的不朽典範。(賴偉峰)
EMI006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史瓦茲可芙、Hongen/演唱,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節慶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編號:EMI CDM 763855 2
錄音年代:1951年
錄音地點:拜魯特Festspielhaus
錄音師: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
弦樂群狠狠地將第一樂章劃出飽受苦難的形象,雖然福特萬格勒指揮的拍點需要讓他們花點時間適應,但他所要這種恐佈的氣勢卻立刻且神秘地滲透入團員們的演奏中,團員們因此或許被某種力量控制住,在這個時候他應該被稱為魔術師,或者是半個神。這個演奏也是蘊含著難以解釋的因子,它正在每位聆聽此張唱片的聽友們心中起化學作用,直到第四樂章的合唱,催化劑的力量更是群起湧現,那正是這個演奏被冠上一種「終極性意義」的最重要原因。(徐鵬博)
EMI007
貝多芬:《三重協奏曲》
歐伊斯特拉夫/小提琴,羅斯托波維契/大提琴,李希特/鋼琴,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編號:EMI CDM 566954 2
錄音年代:1969年
錄音地點:柏林Jesus Christus Kirche
錄音師:Allen Stagg
製作人:Peter Andry
卡拉揚與其御林軍...終(部份)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3999423&aid=2587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