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JVC/ 李希特Richter/ 貝多芬變奏曲--究極百大榜單(1)--2
2009/05/01 11:38:18瀏覽1338|回應0|推薦0

made in japan
究極百大榜單(1)--2
貝多芬:《第四號交響曲》、《第六號交響曲》
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錄音:1958年1月13、15、17日;1958年2月8、10日
編號:SONY SMK 64462(新力哥倫比亞)
錄音地點:好萊塢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McClure
很難相信熱愛貝姆的日本人會選華爾特版為究極100,而不喜愛貝姆唱片錄音的英國人會選擇貝姆版為留聲機百大!其實日本人並非不愛貝姆盤,而是與華爾特相比,貝姆少了點人性化(貝姆盤是道地的田園鄉土味),以歌唱性而言,本版十足的代表牧歌的性質,與其他華爾特錄音相同的詮釋風格,但是用在《田園》卻額外感人。如果可以,還是希望能找到舊版為宜(不論是藍色封面或郵報版)。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合唱」》
福特萬格勒指揮拜魯特祭典管弦樂團與合唱團
錄音:1951年7月29日(現場)
編號:EMI CDH 5 66218 1(科藝百代)
錄音地點:拜魯特
錄音師:Beckett 
製作人:Legge
除了「TAS」和「企鵝評鑑」之外,本盤歷經45年,還是貝多芬《第九號》的唯一優秀盤。其實要講錄音品質,隨便一張都可以比本版好;要講音色,比拜魯特祭典管弦樂團與合唱團好的實在不少;要提演奏水準,福特萬格勒其他現場錄音也不會讓人失望。為什麼老一輩的聽眾忠於本盤呢?也許在人生的旅程上,這個貝多芬《第九號》對他們來說,有著屹立不搖的地位吧!或者就如大家最常說的:這是人類史上一個不可被遺忘的偉大日子!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孟許指揮巴黎管弦樂團
錄音:1967年10月23-26日
編號:EMI TOCE 3036(科藝百代)
錄音地點:巴黎
錄音師:Vavasseur 
製作人:Challan
《幻想交響曲》看似簡單,其實想將它演奏好是很麻煩的,許多指揮就喜愛單純的發燒化處理,要不然就是純美聲化。孟許的詮釋毫無疑問的給《幻想》一個里程碑式的錄音,除了挖掘到作品內在的熱情,戰慄感更是別的版本所沒有的。想要知道魅力何在嗎?每個樂章中的引導動機都值得一聽哦!這是孟許晚年的錄音,也是巴黎管弦樂團的黃金時期。
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孟許指揮巴黎管弦樂團
錄音:1968年1月8日、12日
編號:EMI TOCE 3037(科藝百代)
錄音地點:巴黎
錄音師:Vavasseur
製作人:Challan
日本人真的很行,像孟許這種布拉姆斯也只有他們敢發行,而且還被強力推薦,沒聽過這個版本的人,不能算是認識布拉姆斯和他的音樂。第一樂章充滿熱情的厚重音色,可一點都不輸德奧樂團,第四樂章的白熱化更是標準中的典範,只可惜本來就錄得有點遜,轉成2088系列後就愈補愈大洞了,聽的時候建議減少10%音量欣賞。
布拉姆斯:《第四號交響曲》、《海頓主題變奏曲》
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錄音:1959年2月2-14日、1960年1月18、30日
編號:SONY SMK 64472(新力哥倫比亞)
錄音地點:好萊塢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McClure
相信有很多人對於這張唱片的入榜感到不對勁!因為不論是誰都知道克萊巴版才應該是本曲的不朽第一,其實這麼說也沒錯,只不過在更人性化的時代,華爾特溫文儒雅的詮釋風格更能抓住聆聽者的心。第一樂章結尾並非傳統的激情,反而為第二樂章做有力的延伸,如果有心事或者失戀的人,千萬別聽這個版本的第二樂章,不然就有你難過的了。還好只是哥倫比亞交響樂團,換成維也納愛樂……,克萊巴還真的是靠邊站。
布魯克納:《第八號交響曲》(漢斯版)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88年11月
編號:DG 427 611-2(寶麗金)
錄音地點:維也納
錄音師:Hermanns
製作人:Glotz
也許你會以為不減800中的布魯克納《第八》只有卡拉揚88年版,其實還有五個版入選,而且都是布魯克納的有力詮釋者。卡拉揚版為何又只有第三次入榜呢?只要你聽過就會發現,雖然在樂團控制上稍有瑕疪,但是精神上絕對是無人能及的。如果你還聽不懂,可以先聆聽第三樂章的慢板(25分鐘!)聽完可能會有這樣的想法「天國的聲音!」
布魯克納:《第九號交響曲》(原典版)
舒李希特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61年11月20-22年
編號:EMI CZS 7 67279 2(科藝百代)
錄音地點:維也納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Anderson
活得久一點獲得的優惠是什麼?對舒李希特來說,可能就是留下立體聲錄音吧!舒李希特也是布魯克納有力詮釋者之一,他有幸錄製了多首布魯克納,而集其一生藝術大成的就算是本片了!日本評論員岩下真好認為這個版本融合了微分與積分的魔力,構成全體的支柱以及主題動機的發展起伏可以仔細讀取,與其他指揮較不同之處在於這是個受新即物主義影響下的感官性產物。
德佛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史麥塔納:《交響詩「莫爾島河」》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85年2月6日-9日、1985年5月25日
編號:DG 439009-2(寶麗金)
錄音地點:維也納
錄音師:Hermanns
製作人:Glotz
相信對於本版的入選,樂友又有意見了!卡拉揚加維也納愛樂的波西米亞曲目,怎麼會獲選呢?只要你聽過這個版本,一定會收回之前所說的話。「甜而不膩、順口」是這個版本的優點,《第九號》另外有四個版在不滅700中,結果還是卡拉揚最後一次錄音較行。如果你也想聽好聽的《莫爾島河》,但是能量又不想像史托考夫斯基那麼多,那本版就是最佳選擇了!
馬勒:交響曲全集
伯恩斯坦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紐約愛樂、維也納愛樂、維也納國立歌劇院合唱團
錄音:1974年10月-1990年2月
編號:DG 435 162-2(寶麗金)
錄音地點:阿姆斯特丹、紐約、維也納、薩爾茲堡、法蘭克福
錄音師:Scheibe
製作人:Rinke
對日本人而言,也許伯恩斯坦的馬勒是最有力的詮釋吧!除了本套入選究極100之外,伯恩斯坦60年代CBS的全集也入選後段的不滅700。「馬勒轉生」應該不假吧!94年唱片藝術中,本套專輯有四首入選第一位,這是唱片藝術史上空前的壯舉。當然真實的情感演出才是價值所在;與紐愛的《第三號》、維也納愛樂的《第五號》,真是痛哭流涕的畢生名演。除此之外,優秀的錄音更是目前馬勒全集中最不用擔心的。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錄音:1961年1月14、21日,2月4、6日
編號:SONY SMZK 64447(新力哥倫比亞)
錄音地點:好萊塢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McClure
為了這版《巨人》,居然要一起把《復活》也買下來。這麼說好像代表著這個《巨人》不怎麼樣,其實除了錄音在改版後,變瘦、變薄、變刺耳外,華爾特獨道的詮釋風格,已經為《巨人》留下一個完美的典型。以華爾特平實溫和的指揮風格,詮釋馬勒時不會軟弱反而耐聽,實在讓人不可思議,或許這就是日本人獨愛本版的原因之一吧!
馬勒:《第九號交響曲》
巴畢羅里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64年1月10、11、14、18日
編號:EMI CDM 7 63115 2(科藝百代)
錄音地點:柏林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Anderson
這個版會入選實在出乎筆者意料(個人推薦為卡拉揚DG 83年版),巴畢羅里雖然開創柏林愛樂演奏馬勒的典範,但是如果在地球上只能留一張,本版還有點說不過去,巴畢羅里的馬勒自成一格,不落俗套,精神性也非常崇高,雖然他也錄過《第五》、《第六》,但是《第九》才算是最具個人色彩的!「從紐約感動到柏林,這是馬勒演奏史上金字塔的一枚」藤野竣介如是說,或許吧!隨著年齡不同,也許看法也會改變吧!
馬勒:《大地之歌》
華爾特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52年5月
編號:Decca 414 192-2(福茂)
錄音地點:維也納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很可惜,這個到處受好評的版本,錄音讓多數人失望。在演唱方面,這是一個表情雕琢得非常成功的錄音,也正因為太深刻了,後來的所有錄音都會很不幸的被拿來和本版做出較。除了表情深刻外,樂團的演出也極緻密,可以說是管弦樂團自發性的最高表現,現在的維也納愛樂已經很難表現出這麼具魅力的演出。這是一個擁有《大地之歌》神髓的錄音。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41號交響曲「朱彼得」》
華爾特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錄音:1959年1月13、16日;1960年2月25、26、28日
編號:SONY SRCR 8775(新力哥倫比亞)
錄音地點:好萊塢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絕版了!看者SONY目錄在找尋本唱片時,本唱片居然消失了!華爾特的莫札特溫暖感人,歌唱性十足的演出中,有著中庸的風格,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聆聽時看到華爾特一邊指揮一邊微笑一般。《第40號》第二樂章是非常深刻的演出,陶醉其中的感覺很獨特。華爾特自己很敬愛莫札特,對於最具深度的《第41號》,他的詮釋在終樂章複格中特別能感受到,第一次感到莫札特也偉大,應該就是這張唱片了!
舒伯特:《第九號交響曲「偉大」》、《羅莎蒙德序曲》
福特萬格勒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51年11月-12月;1953年9月15日(現場)
編號:DG 447 439-2(寶麗金)
錄音地點:柏林
錄音師:Keilholz
製作人:Schiller
《偉大》是福特萬格勒的拿手曲目,光是他自己的演出就己有四次錄音留下來。而這個入選究極100的《偉大》則是他錄音室錄音的一大壯舉,福特萬格勒自己認為錄音室無法讓他有活動思考空間,但是他的其他錄音室錄音都像這張《偉大》一樣,有強烈戲劇性及燃燒的鬥志,而且這個演出還添加了北德竣冷的質感,也正因此更能表達出舒伯特孤高的心情。
蕭士塔高維契:《第五號交響曲》、《第六號交響曲》
穆拉汶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54年;1946年
編號:RCA BVCX 4016(博德曼)
錄音地點:莫斯科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Hoirup
「穆拉汶斯基的指揮藝術」雖然有國際版及日本版,但是日本版的內容及編曲卻與國際版不同(其實連混音方式都不同)。這一張蕭士塔高維契《第五》、《第六》就是日本才有的編排方式,穆拉汶斯基的蕭士塔高維契早有定評,而本專輯的入選,則更是讓這個組合具有無可動搖的地位,雖然1954年的單聲道錄音有點讓人難忍受,不過在適當音量下聆聽時,你可以收到前所未有的音樂體驗,這種時代記錄,相信在下一個世紀也無法找到敵手。
西貝流士:《第六號交響曲》、《第七號交響曲》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67年4月;1967年9月
編號:DG 439527-2、439982-2(寶麗金)
錄音地點:柏林
錄音師:Hermanns
製作人:Gerdes
這裡的《第六》、《第七》指的是當年LP發行時的組合,後來有高價系列,畫廊系列,但是內容是一樣的。會將《第七》收入筆者感到十分驚訝,因為卡拉揚的《第四》比《第七》更值得收藏。西貝流士的音樂在1960年代的卡拉揚/柏林愛樂手中是個凝固耽美主義和完全主義的結晶,想要聽北極圈內的西貝流士,這個版本絕對是「究極的一枚」,這是二十世紀作品成果最佳的錄音之一。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第五號交響曲》、《第六號交響曲》
穆拉汶斯基指揮列寧格勒愛樂管弦樂團
錄音:1960年9月、1960年11月(後兩首)
編號:DG 419 745-2(寶麗金)
錄音地點:維也納
錄音師:Baudis
製作人:K-H Schneider
又是一個處處得獎的奇蹟,旅歐的臨時錄音,居然獲得舉世的認同,看來有些事真可謂「來的早不如來的巧」。其實這個60年代的錄音一點都不像DG的風格,穆拉汶斯基傳統的淒厲演出似乎是未來詮釋的標準,列寧格勒愛樂在《第四》的銅管壯烈又熱情;在《第五》處處充滿俄羅斯憂暗的威權感,而《第六》深沈慟哭的體驗,這如果不是超級名作,又是什麼?
巴爾托克:《管弦樂協奏曲》、《弦樂打擊樂銅片琴音樂》、《匈牙利風景》
萊納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
錄音:1955年11月、22日,1958年12月28、29日(後兩首)
編號:RCA 09026-61504-2(博德曼)
錄音地點:芝加哥
錄音師:Layton
製作人:Mohr
看到這張唱片入選,筆者才想到日本人原來也有人迷萊納!在不滅800中,萊納出現的機率超低,在名曲名盤300中更是稀少,因此,能夠在究極100中有萊納出現,並且是舉世公認盤,相信大家都樂觀其成。比起其他巴爾托克詮釋者,萊納的資歷多出許多,加上RCA 50年Living Stereo驚人的錄音水準,在往後的40多年間,即使有像布列茲那樣的現代音樂專家,也很難和萊納平起平坐。
德布西:《海》、《夜曲》、芭蕾舞曲《遊戲》、《第一號單簧管狂想曲》
布列茲指揮克里夫蘭管弦樂團
錄音:1993年3月、1991年3月(最後一首)
編號:DG 439 896-2(寶麗金)
錄音地點:克里夫蘭
錄音師:Burk
製作人:K-A Naegler
這是布列茲第二次錄製這些曲目,相較於60年代的乾燥無味,90年代版變得更有人味、也更客觀了!這個版本的魅力在於指揮與樂團之間的一種默契被發揮到底,將這種本來就像麻藥的音樂添入更多魔力,很多人說克里夫蘭管弦樂團的音色不佳,那他一定沒聽過這張專輯,光是技術上的樂團合聲就已經是個不得了的演出。建議收集第一版,還附送一張布列茲談話錄。
法雅:芭蕾舞曲《三角帽》、《愛情魔術師》
安塞美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
錄音:1961年2月、1955年10月
編號:Decca 417 771-2(福茂)
錄音地點:日內瓦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Walker
安塞美的詮釋風格日本人並不是很喜歡,這張法雅的芭蕾音樂能入選究極100,實在讓人很高興,看來真正好的演奏家是整個音樂圈都能認同的。在LP剛發行時,這個版本就已經因為優秀的錄音而深受好評。轉入CD後,本來兩個曲子都有轉製,但是在最新的Decca目錄中,卻只有《三角帽》,安塞美的詮釋就不用筆者多言了!順暢的感覺只會讓你想到「芭蕾之神」的稱號。
拉威爾:管弦樂作品全集(包括《波麗露》、《西班牙狂想曲》在內的11首作品)
克路依坦指揮巴黎音樂院管弦樂團
錄音:1961年11月27日-1962年10月3日
編號:合輯 EMI TOCE 9377-81(5CD);分售:TOCE 3162-3165(4CD)
錄音地點:巴黎
錄音師:Ruhlmann
製作人:Challan
不論未來是否有其他指揮也完成拉威爾管弦樂全集錄音,克路依坦所留下的這套CD已經確定為拉威爾作品的演出刻上一筆功跡。這套錄音除了年代稍久、音色有點薄之外,整體氣氛製造非常成功,南法風味歷歷再現,獨奏上可能不是非常高水準,但是對講究情調的人來說,這個版本是不可缺的。
雷史畢基:交響詩《羅馬之松》、《羅馬噴泉》、《羅馬祭典》
托斯卡尼尼指揮NBC交響樂團
錄音:1953年3月17日、1951年12月17日、1949年12月12日
編號:RCA 60262-2-RG(博德曼)
錄音地點:紐約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要不是破舊的錄音,這個曲子由托斯卡尼尼來詮釋真是天下無敵,除了自己曾是本曲部份首演者外,托斯卡尼尼自己對這三部曲的自信度更是100%的把握,他好像在頭腦中已經有三部曲中所有地點的具體化,對於標題音樂詮釋觀點的發揮,他更是耐其極限完全再現,壯麗無比的造型感覺,明快鮮明的色彩感,具彈性的起伏,在在的證明自己就是本曲最佳代言人。
史麥塔納:《我的祖國》
庫貝力克指揮捷克愛樂管樂團
錄音:1990年5月12日(現場)
編號:Supraphon 111208-2(上揚)
錄音地點:布拉格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庫貝力克在離開祖國42年後,重新帶領子弟兵參加1990年的布拉格之春音樂季,留下這個感人的錄音,庫貝力克共有五次本曲錄音,尤其以後三次最有名,而這個留有影像資料的版本則特別具魅力。捷克愛樂的表現出奇的好,他們將充滿民族旋律色彩的音樂巧妙的表達出,真摯的反應是其他版本沒有的,有看到影片中流淚的觀眾嗎?對,就是如此感人!...終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3999423&aid=290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