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拉赫曼尼諾夫:5首前奏曲 / 李希特;卡拉揚--MONO百大榜單(2)
2009/03/01 13:41:31瀏覽973|回應0|推薦0

PS.5首前奏曲 / 李希特;卡拉揚 

 

MONO 034         (20040721)
德弗札克:《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Gramomophon-2000 AB78642(韻順代理)
錄音年代:19403
錄音地點:柏林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二次大戰前的卡拉揚在柏林是個小角色嗎?當然不是,從這張錄音裡可以認識卡拉揚在尚未建立世所熟悉的「卡拉揚美學」之前的風貌。卡拉揚在此可謂是「鋒芒畢露」,樂曲的精緻化處理已能見到雛形,但每段樂句的優美流暢卻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洋溢著後期所無的生命活力。最重要的是那股波希米亞味竟比捷克指揮家還要貼切(雖然《新世界》是為美國而寫)。當時的卡拉揚已被視為德國樂壇的明日之星,並不是沒有原因。貝多芬第七也值得一聽。(蔡啟智)

MONO 035
德弗札克:《大提琴協奏曲》
卡薩爾斯/大提琴,塞爾指揮捷克愛樂
EMI CDH 7 763498 2(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374
錄音地點:布拉格Deutsche Haus
錄音師:Charles Gregory
製作人:Fred Gaisberg
還是那把大提琴聲,一出場便吸引了我:真不愧是卡薩爾斯!他深刻而成熟地奏出第一主題時,馬上就與激情的杜普蕾版涇渭分明地劃清界限,如果說她著魔於音符,那麼他就是使音符著魔,雖然偶有錯音,但他注入極大的情感,在運弓時的一呼一吸彷彿將無盡的話語化為無形,時而高聲昂揚,時而低聲吟哦,之間轉換自然無比,偶爾還夾著淡淡的哀愁,是感人至深的演出,甚至比傅尼葉還多一著。聽聽慢板,他好像把大提琴視為第二聲帶,「告訴」你一個個故事。

MONO 036
艾爾加:《小提琴協奏曲》
曼紐因/小提琴,艾爾加指揮倫敦交響樂團
EMI CDH 7 69786 2(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3271415
錄音地點:倫敦Abbey Road第一號錄音室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Fred Gaisberg
這個時期的曼紐因無疑是光芒四射的,令人意外的是頂著神童的光環,他在這張唱片裡的表現出明顯超越實際年齡許多的深沉;表情的細膩多變,著實讓伴奏的作曲者艾爾加都大吃一驚,這首原來要提獻給克萊斯勒的樂曲顯然找到了更好的演奏者,聽他在行板高音把位長樂句的深情款款,絲毫沒有所謂的羞澀。後世小提琴家或許在音色美與縝密度上會稍勝曼紐因一籌,但是面對個人情感宣洩意味如此濃厚而完成度之高的權威版本,相信他們在錄音時仍是壓力重重。

MONO 037
葛利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
葛人傑/鋼琴,史托柯夫斯基指揮好萊塢碗型音樂廳管弦樂團
Biddulph LHW041(韻順)
錄音年代:19457
錄音地點:好萊塢碗型音樂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葛人傑是傑出的作曲家,但是他的琴藝卻比作曲才能更為傑出。這是他極少數的協奏曲錄音,以他的技術而言,演奏葛利格協奏曲再是容易不過,隨意拈來圓滿如意,每個段落都無比突出。很難得的是他竟然與史托柯夫斯基這位「怪老子」沒有產生任何衝突(前面的魯賓斯坦與史托柯夫斯基根本就是貌合神離),實在讓人意外,或許是兩人的氣質相近吧?這個演奏是兩位大師無比美妙的契合,音樂也是一次偉大的歷史紀錄。

MONO 038
海頓:《弦樂四重奏》全集
維也納音樂廳四重奏團(Wiener Konzerthaus Quartett
Preiser 90901-4 12CDs(韻順)
錄音年代:不詳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維也納音樂廳四重奏團的音色是很簡樸雅緻的,但他們還是能無瑕地將海頓音樂裡的幽默與清新表現出來,並不因為錄音不良就減損這種興味,即使是慢板段落,也不會掉入現今演奏家常有的過度詮釋之嫌。在這裡你會破除「慢板=悲傷、無聊」的刻板印象,因為他們還是以相當明晰的形象來看待慢板,而且在四把樂器相互左輔右弼之下,表情的變化也不會因此而趨於呆板。或許我們一開始就不應該以「嚴肅音樂」的標籤來看待這套唱片,因為愉悅與舒緩的情感交錯其中。

MONO 039
拉羅:《西班牙交響曲》
弗蘭契斯卡蒂/小提琴,克路易坦指揮哥倫比亞交響樂團
Pearl GEMM CD9250(韻順)
錄音年代:1945
錄音地點:Champs-Elysees劇院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Roger Beardsley
進入立體聲時代後,弗蘭契斯卡蒂顯然被低估了。一時之間,比法學派的優雅高貴似乎被人拋在腦後,只記得幾位炫技的小提琴手。這張錄音讓我們重新認識到比法學派的真正風貌:原來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也能在高雅的氣氛裡展露超人的技巧!小提琴一出場就掌握了一切,充滿自信的熱情,是今日小提琴家所無。第三樂章在平穩中展露了不凡的技術性,到了終樂章的中段更幾乎迸出火花來,就精彩度、音樂性而言,都是首選錄音。補白的法朗克奏鳴曲,也實在是優美至極!

MONO 040
李斯特:《b小調奏鳴曲》
李希特/鋼琴
AS Disc AS345
錄音年代:1966
錄音地點:Aldeburgh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要體驗李希特的無匹魅力嗎?這就是最好的選擇。從一開始那看似單調的幾個和弦便已經足以深深扣住聽者的心,隨後而來的狂風疾雨威力全開,但李希特卻猶如事不關己一般的冷漠。然而李希特真的冷漠嗎?當然不是!只要仔細品味,就可以發現他熾熱的心跳正無時不刻的跟隨著琴音一起迸現,那情緒的控制更是無人能及,竟能將奔騰的速度弋然停止,有如一個狂奔的跑者,忽然閒適的散步起來。雖然有點小錯誤發生,但絕對無損李希特的威名。

MONO 041
馬勒:《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華爾特指揮紐約愛樂
Sony Classical MHK 63328(新力哥倫比亞)
錄音時間:1954125
錄音地點:紐約卡內基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Howard Scott David Oppenheim
聆聽華爾特處理的馬勒必須和他所指揮的其他曲子做一分別,因為用溫暖的印象加諸其上是不太正確的。至今提到需要豐沛音響性的馬勒《第一號》,許多人仍然會津津樂道於這張單聲道時期的LP名盤,其實就詮釋而言,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過人之處,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華爾特能夠照料到每個小細節,而之間的銜接也頗為合理,這種想要面面俱到而能一氣呵成的表現,對現今指揮來說也還是個難題。另外米卓保羅斯最後一場音樂會(19511021)的馬勒《第一號》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MONO 042
馬勒:《第四號交響曲》
Jo Vincent/女高音,孟根堡指揮阿姆斯特丹大會堂管弦樂團
Iron Needle 1386(韻順)
錄音年代:193911
錄音地點:阿姆斯特丹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其實這個傳奇名盤在Philips的版本出現之前,許多義大利小廠都曾發行過。孟根堡特殊之處就在於他可以誇張而優雅的改動樂句(聽聽許多在弦樂部樂句轉換時的滑音!),甚至偶爾還有改譜之嫌(聽聽他貝多芬《合唱》結束的那幾個「拖長」,不禁讓人噗嗤一笑),還不會失去樂曲本身的興味。而身為馬勒推廣者的孟根堡,對於這首曲子的詼諧部份自是在許多轉接部分做了許多令人驚歎的改變,極具特殊品味。或許有人會覺得過份怪異而破壞樂曲的平衡,然而這完全是見仁見智。

MONO 043
馬勒:《大地之歌》
費麗兒、Patzak/演唱,華爾特指揮維也納愛樂
Decca 414194-2(福茂)
錄音年代:19525
錄音地點:維也納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論者以往全將目光集點放在當時已不久於人世的費麗兒身上。的確,雖然她的音質嫌暗澀,穿透力也大不如前,但是想像在忍痛唱完之後還得去做醫學治療的情景,不免也令人心酸三分。但指揮華爾特在此處的表現也不凡,雖然不能像克倫培勒以豐富的氣勢充實曲子的張力,然而以淡淡的雅香飄遊在兩位獨唱者之間也是個高明的選擇,聽聽最後的〈告別〉,華爾特讓獨奏發揮的段落與女中音的配合,確是較為符合所謂中國意象裡萬物寂滅的聲響。

MONO 044
馬勒:《悼亡兒之歌》
費麗兒/女低音,克倫培勒指揮大會堂管弦
Decca 425 995-2(福茂)
錄音年代:1951712
錄音地點:阿姆斯特丹大會堂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英國女低音最擅長的巴哈音樂以及英國歌曲、民謠改編,但是她與華爾特1951年灌錄的《大地之歌》(入選MONO百大),讓費麗兒成為唱片迷心目中馬勒歌曲的最佳代言人。克倫培勒在MONO百大的出現率並不高,令人為其抱屈,所幸這回沾費麗兒的光,讓大家了解到在單音時期,他早有無數名演。雖然錄音效果不算太清晰(頗具雜音),但我們依然可以感受到費麗兒歌喉的感動力,以一種典雅略帶憂傷的方式詮釋著,不死鳥克老可是難以想像的溫柔呢!

MONO 045
馬斯卡尼:歌劇《鄉間騎士》紀里、席米歐娜朵、貝奇,馬斯卡尼指揮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管弦樂團Nimbus NI 7843/4 2CDs(響韻)錄音年代:19406月錄音地點:米蘭音樂院錄音師:不詳製作人:不詳
馬斯卡尼雖然聲名不佳,晚年更因為支持莫索里尼的法西斯政權而被義大利人唾棄,但是他的《鄉間騎士》卻無疑是義大利歌劇的代表作之一,同時更開啟了寫實主義的風潮。錄製此劇時,馬斯卡尼已經是75歲高齡,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他所營造出那種道地的義大利式風格。他的指揮並不能稱為精細或是典雅,但是卻充滿了活生生的寫實感。紀里的歌聲充滿自信,雖然與粗曠的要求不同,但卻也勝任愉快。錄音背景處理相當乾淨,對1940年的錄音而言算是相當優秀。

MONO 046
馬斯奈:歌劇《瑪儂》安赫麗絲、丹斯、李蓋,蒙都指揮法國國立喜歌劇院管弦樂團EMI CMS 7635492 3CDs(科藝百代)錄音年代:19556月錄音地點:巴黎互助協會大廳錄音師:Walther Ruhlmann製作人:Rene Challan
馬斯奈的《瑪儂》雖然錄音不多、演出不多,但卻就是有很重要的地位。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因為劇中那股法式唯美而頹廢的氣質,沒有幾位歌唱家能夠表達。安赫麗絲以一位西班牙人,卻能唱出道地的法國式軟香甘甜,廿世紀也唯此一人。蒙都的歌劇錄音極少,這是他最重要的一部錄音,但也只要這一部就足以證明蒙都的功力所在,從一開頭的幾個音符,就完全掌握了此劇必須具備的氣氛,不負法國音樂大師之名。這是所有法國歌劇中最值得一廳的錄音,連立體錄音在內亦然。

MONO 047
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克萊斯勒/小提琴,Leo Blech指揮柏林國立歌劇院管弦
Pearl GEMM CDS 9996
錄音年代:1926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這套錄音是克萊斯勒早期的協奏曲錄音集,收錄他第一次灌錄布拉姆斯、孟德爾頌的《小提琴協奏曲》、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當他第一次灌錄這首孟德爾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時,其實已經五十一歲了,他以獨步武林的大幅度揉弦,以及充滿人性化的琴音,勾勒出這首作品充滿女性化的特質。雖然雜音不算小,但是小提琴主奏部分尚稱清晰,以一種自然貼切的情緒牽引著聽者。

MONO 048
莫札特:《第三、五號小提琴協奏曲》
高德堡/小提琴,Susskind指揮愛樂交響樂團
Testament SBT 1028(韻順)
錄音年代:1951813-15
錄音地點:倫敦Abbey Road錄音室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高德堡乾淨而溫暖的音色很適合演奏這兩首優雅的曲子,在莫札特樂曲裡流露的自然在高德堡不刻意做作的演出之下展現出真性情,即使錄音品質不良,還是能清晰聽到他與樂團之間一氣呵成的流暢度,感覺似乎就像是坐在第一小提琴部演奏,連裝飾奏都能與曲子本身契合,不會特別有與樂團分開而獨奏的感覺,這或許與他出身自德勒斯登愛樂與柏林愛樂有關。他的技巧也在水準之上,但不以恢宏氣派取勝,算是莫札特樂曲成熟詮釋的典型。

MONO 049
莫札特:四首《法國號協奏曲》丹尼斯.布萊恩/法國號,卡拉揚指揮愛樂管弦樂團EMI CDC 5550872(科藝百代)錄音年代:195311月錄音地點:倫敦Kingsway Hall錄音師:Douglas Larter製作人:Walter Legge
什麼叫做「猛鷹的吹奏」?法國號是否也能像小號一樣勇猛嘹喨?答案就在這裡。布萊恩是歷史上首位著名的法國號大師,若不是他英年早逝,肯定有很多後繼的法國號演奏家會沒飯吃。每當法國號一出現,那種感覺就像是冬日裡的太陽,照得人身心舒暢。而當布萊恩著名的快速猛力吹奏出現時,卻又是一番令人驚訝而痛快的光景。總之,這是莫札特法國號協奏曲的絕對首選;四十年前是如此,相信四十年後也仍然如此。

MONO 050
莫札特:《第1927*號鋼琴協奏曲》
哈絲姬兒/鋼琴,弗利柴指揮柏林愛樂、巴伐利亞國立管弦*
DG 431 872-2(寶麗金)
錄音年代:19559月、19575*
錄音地點:柏林、慕尼黑*
錄音師:Harald BaudisAlfred Steinke*
製作人:Wolfgang LohswOtto Gerdes*
哈絲姬兒的錄音宛如珍寶般,為愛樂者爭相收藏的目標,很可惜市面上除了日本版唱片外,她的國際版唱片越來越難尋了。莫札特的《鋼琴協奏曲》詮釋來首重脫俗的氣質,哈絲姬兒乾淨無欲的觸鍵,不及不徐、不慍不火地刻畫著莫札特瀾漫背後的哀傷,營造出無形卻巨大的感染力。鋼琴的聲音尚稱乾淨,不過管弦樂高音偏緊,整體而言幾乎聽不到雜音,在歷史錄音中算是頂級的「發燒錄音」。

MONO百大榜單(3)

MONO 051
莫札特:歌劇《後宮誘逃》弗利柴指揮柏林廣播交響樂團DG 457730-2 2CDs(寶麗金)錄音年代:19545月錄音地點:柏林耶穌基督大教堂錄音師:Karlheinz Westphal製作人:Wolfgang LohseElsa Schiller
面對這麼傑出的演唱與演奏,還能說些什麼呢?弗利柴以不帶有浪漫色彩的指揮手法,卻也不會使聽者感到無聊,反而凸顯了此劇應有的幽默。這或許就像是烹飪技法:用少許的鹽,反而能激發出甜味的道理吧。歌手之中要以兩位女角最為傑出,史托萊希、史塔德不僅唱工優秀,而且個性鮮明。海夫利格仍保有年輕的歌聲魅力,令人相當懷念。經過OIBP的再製,聲音比起舊板溫暖許多,可聽度也大大提高。雖然有貝姆、克利普斯的立體聲名盤,但這個弗利柴版絕對不遜於前兩者。

MONO 052
莫札特:歌劇《魔笛》
胡許、羅斯華格、蕾姆妮茲,畢勤指揮柏林愛樂
Nimbus NI-7827/8 2CDs(響韻)
錄音年代:193711月、19383
錄音地點:柏林貝多芬廳
錄音師: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
要如何形容這套《魔笛》錄音呢?在這個錄音史首次為《魔笛》量身訂作的錄音裡,我們聽見的是無比凝聚的精緻感。光從畢勤與柏林愛樂所展現的音樂性,與其他版本有極大的不同。演唱家無一不是三年代的菁英,其中以演唱捕鳥人的胡許最為傑出,不僅保有幽默感,同時也展現了豐沛的美聲。實在感謝Walter Legge的製作,否則今日豈有如此傑出的版本留下以供後世瞻仰?Nimbus的轉製技術優秀,值得記一小功。

MONO 053
穆索斯基:《展覽會之畫》
李希特/鋼琴
Philips 420774-2(寶麗金)
錄音年代:19582
錄音地點:蘇菲亞音樂廳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要如何形容李希特呢?他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怪傑。他的演奏經常是冷中帶熱,如同燃燒的北極海一樣。李希特的《展覽會之畫》目前有三種版本流通,不過以這個蘇菲亞演奏最精采,也最富傳奇性。雖然一開始不到一分鐘內就出現錯誤,但是整曲的宏觀、自信的架構,構築出屬於李希特自己的展覽畫。結尾的〈基輔城門〉最為精采,縱橫來去交錯緊密的指法令人嘆為觀止,雖然有點小錯誤,但瑕不掩瑜。這是國內外資深樂迷口耳相傳的名盤,不可錯過。

MONO 054
奧芬巴哈: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約賓、賓薩、諾沃特娜,畢勤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RadioYears RY19/20 2CDs(韻順)錄音年代:19442月錄音地點: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錄音師:不詳製作人:不詳
在五年代之前,《霍夫曼的故事》的指揮還無人比得過畢勤。畢勤在大都會留下了好幾次《霍夫曼》的錄音紀錄,在立體聲錄音來臨之前還有一個傳奇的電影版。約賓是最具年輕氣息的霍夫曼,以一位法國男高音而言是相當出色的演唱。女歌手中以諾沃特娜較為傑出。賓薩一人分飾兩角,展現了他少見的法文演唱能力。畢勤的指揮頗富趣味,與眾歌手之間的配合相當良好。聲音轉製尚可,大音量時偶有失真出現。

MONO 055
費茲納:《歌曲集》、《C大調交響曲》胡許/男中音,費茲納/鋼琴、指揮柏林愛樂Preiser 90029(韻順)錄音年代:1938-1940年錄音地點:不詳錄音師:不詳製作人:不詳費茲納在十二音列的風暴中,堅守著浪漫樂派的旗幟。在那個時代,或許人們認為他迂腐不堪,但在今天看來卻別具時代意義。這裡收錄的12首歌曲都由費茲納親自擔任伴奏。胡許外圓內方的歌聲,精細的刻畫出每首歌曲的意境與音樂架構,尤以〈夜〉、〈寂寞〉、〈園丁〉等歌意境最為貼切。C大調交響曲雖只十多分鐘,但費茲納在曲中明確的宣示了自己對音樂的理念與作法。對不認識費茲納的人而言,這張錄音是最佳的入門選擇。

MONO 056
普羅高菲夫:《第五號交響曲》
庫塞維茲基指揮波士頓交響
RCA 09026 61657-2(博德曼)
錄音年代:1946267
錄音地點:波士頓交響樂廳
錄音師:Joaquin J. Lopes
製作人:John Pfeiffer(重發)
這張唱片是留聲機百大入選片,俄裔美籍指揮庫塞維茲基與俄國作品與當代音樂有集密切的關係,曾首演過史克里亞賓《普羅米修斯》、拉威爾《展覽會之畫(管弦樂版)》、史特拉汶斯基《詩篇交響曲》等重要作品。在普羅高菲夫《第五號交響曲》中,庫塞維茲基以凌厲的節奏感、濃烈的管弦色彩,傳達了他對對俄國作品的自信與熟捻,不僅足以入選MONO百大,放在錄音史上依然列名百大,其珍貴可見一般。

MONO 057
普羅高菲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卡培爾/鋼琴,杜拉第指揮達拉斯交響樂團
RCA 09026-60921-2(博德曼)
錄音年代:194917
錄音地點:不詳
錄音師:Fred Lynch
製作人:Richard Mohr
光聽唱片上的表現,個人覺得卡培爾是比普羅高菲夫還掌握了更多節奏運用的真髓,普氏在狂飆之餘難免缺少一種穩健,但卡培爾卻能在相同速度的配置下展現更濃厚的大將之風,世人在驚嘆於他強勁的觸鍵之外,也應該著眼於其卓越之處:靈動的節奏變化、漂亮的音色運用。聽聽他在第二樂章於各個慢板之間所刻劃出明顯的性格,這種高難度的曲勢掌握,恐怕在當今鋼琴一輩裡還少有人及。的確,如果不是那場空難,現今鋼琴界大老並立的局面恐會改觀。

MONO 058
普羅高菲夫:《逸失的幻象》選集
普羅高菲夫/鋼琴
Pearl GEMM CD9470(韻順)
錄音年代:1935212
錄音地點:巴黎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不詳
之所以普羅高菲夫的音樂會讓聽者有「視鋼琴為打擊樂器」的錯覺,純粹是由於其創作裡新穎的節奏運用而致,至少從這張唱片裡我們得知普氏的彈奏依然保有融於氣氛的悠遊感,並非一直在力道上做文章,《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如此,而《逸失的幻象》在他手上則名副其實地讓每個音符都遊走在迷失與存在之間,錄音雖差,但還是能聽到普氏營造出音色上的細緻變化。聽聽第九號開頭藕斷絲連似的串串琶音,你會發現普羅高菲夫不僅僅是印象中的節奏大師而已!

MONO 059
普契尼:歌劇《托絲卡》卡拉絲、史蒂法諾、戈比,薩巴塔指揮米蘭史卡拉歌劇院管弦樂團EMI CDS 747175-8 2CDs(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538
錄音地點:米蘭史卡拉歌劇院
錄音師:Robert Beckett
製作人:Walter Legge
這套《托絲卡》已經不知上過多少榜單,也不知道已經有多少人家裡的唱片架上已經有這個錄音。有人認為這是錄音史百年來最偉大的一套歌劇錄音,此言雖不中亦不遠矣!卡拉絲與薩巴塔的搭配,將《托絲卡》應有的面貌完全展現,卡拉絲的嫉妒、憤怒、溫柔、勇敢等諸多表情,都獲得了薩巴塔的有力支持。史蒂法諾高貴熱情的畫家與戈比淫邪獰惡的警察總監,都將整部戲劇襯托得更加完美。日本東芝EMI有模擬立體聲版本發行,但仍是以原來的單音版本比較自然。

MONO 060
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
安赫麗絲、史蒂法諾、戈比,賈瓦傑尼指揮羅馬歌劇院管弦樂團
EMI CDS 7495752 2CDs(科藝百代)
錄音年代:19547
錄音地點:羅馬歌劇院
錄音師:Harold Davidson
製作人:David Bicknell
安赫麗絲的歌聲要如何形容呢?很透明、很優雅,但是與義大利式的聲音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聽慣了提芭蒂、芙蕾妮的《蝴蝶》錄音,再來聽安赫麗絲的演唱確實會多少感到有點而不滿足。但是若是仔細品嚐後,會發現她的確將蝴蝶詮釋得更深入了。無論在任何時刻,都不會發現她用怒吼式、狂暴的感情表現來作表達,這正是一位悲情小女子所應有的表情。史蒂法諾的負心漢平克頓實在傑出無比,實在找不到比這裡更好的演唱了。這套錄音絕版已久,但有Testament再版發行。

MONO 061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協奏曲》全集
拉赫曼尼諾夫/鋼琴,奧曼第、史托考夫斯基指揮費城管弦樂團
RCA 09026-61658-2 2CDs(博德曼)
錄音年代:1929-1941
錄音地點:多處
錄音師:不詳
製作人:Anthony Salvatore
拉赫曼尼諾夫具有職業鋼琴家的水準,彈起這四首曲子卻迴異於現今專職鋼琴家的當紅詮釋手法 ...終(部份)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