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魯迅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
2009/05/10 04:48:34瀏覽568|回應0|推薦2

魯迅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
 
    --顧曉軍主義:評論中國·之十二
 
 
  “五四運動”的第九十個紀念日過去了。然而,紀念“五四”,卻變成了紀念魯迅。
  其實,魯迅並沒有投身到“五四運動”中去。
 
  魯迅,是1920年秋,才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範學校講師的。
  “五四運動”時,魯迅沒有與北大學生形成師生關系,因而他也沒法對北大學生形成任何政治或思想影響。
  ……
  事實,也確是這樣:
  “五四運動”,是蔡元培在影響著北大學生,北大學生在影響著北京十余所名校的學生;是北京學生在共同影響著津、滬學生,乃至影響著全國的各界。
  ……
  從《魯迅年譜》來看:1912年至1920年,魯迅在擔任北洋政府“公務員”之公余,一直忙于校《嵇康集》、輯《會稽郡故書雜集》、刻《百喻經》,研究金石拓本、墓志拓本等等。
  《魯迅年譜》中,沒有任何關于魯迅參加“五四運動”的記載。
  而1919年的“五四運動”,無論從哪個角度上講,都是當年乃至今天的一件大事;如果魯迅參加了“五四運動”,而不記上一筆,是沒有道理的。
 
  那麽,魯迅會不會通過新文化運動、《新青年》,投身到“五四運動”中去呢?
  不可能。
  ……
  我在《五四·新文化·魯迅--顧曉軍主義:評論中國(十)》中明確告訴大家:“五四運動”是一場群衆性的愛國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場由知識精英發起的救國、圖強的思想解放運動。
  “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是兩場並行的運動。“五四運動”,是以點式爆發;而新文化運動,則是以線式展開。
  兩場運動,互有影響,但各自獨立。
  ……
  “五四運動”,來得非常迅猛、突然(1919-4-24~1919-6-28)。
  以至,當時的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陳獨秀,都顯得反映遲鈍;直至6月11日(“五四”已近尾聲),他才率高一涵等人上街,散發《北京市民宣言》。
 
  最近,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錢理群,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魯迅》的報告中說:“魯迅給五四新文化運動提供了特定價值的思想。”
  這完全是胡說八道、拍政治馬屁!
  魯迅,在“五四運動”之前,一共才發表了《懷舊》、《狂人日記》、《隨感錄四十》,這寥寥數篇文章。
  哪裏有什麽“特定價值的思想”?又如何“提供”給“五四運動”呢?
 
  中國社會,學者與文人們,出于無知、更出于拍政治馬屁的需要;長期以來,把“五四運動”的光環,套在沒有參加過“五四運動”的魯迅的頭上。
  這,無疑是對曆史的歪曲與對“五四運動”的嘲弄!
 
                   作家顧曉軍 2009-5-10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xiaojun&aid=293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