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12 23:41:13瀏覽546|回應0|推薦4 | |
向烏克蘭提供核保護傘? 郭都人 《中時電子報》今天刊載關於向烏克蘭提供核保護傘的兩篇署名評論,全文如下: 北京核保護傘 為何伸向烏克蘭 2013-12-12 02:27 本月10日新華社發表彼岸與烏克蘭5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友好合作條約》的消息。該條約主要內容為建立戰略夥伴關係,其中,尤其又包括如下條文:「中方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984號決議和1994年12月4日中國政府關於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的聲明,承諾無條件不對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的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不言而喻,這是一個戰略同盟保證,而且是一項別開生面的「核子傘保護」。烏克蘭對大陸而言,遠在天邊,與其國家安全八竿子打不著,為何會出現這樣一個條約呢? 首先,需要審查的是安理會第984號決議。該決議的主要宗旨在於促進「核不擴散」和鼓勵「非核化」。為達到此目的,條約除了規定安理會負責處置進行核攻擊與核威脅的國家外,還承諾給予受害國緊急援助。這裏,必須注意到「緊急援助」與「安全保證」之間有實質性的差別。前者可能是非軍事援助,而後者一定是軍事支援。 其次,「1994年12月4日中國政府關於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的聲明」並沒有涉及核攻擊與核威脅,而此次保證則是針對核武而來,因此,性質與過去迥然不同。 繼而需要討論的是,該條約提防的又是哪一方面呢?眾所周知,烏克蘭背後是俄羅斯與白俄羅斯兩個核子大國。烏克蘭本身雖然承諾銷毀所有核武,並加入了《核不擴散條約》,但迄今還有部分戰略核武沒有銷毀。在此情況之下,北約組織是萬萬不敢動粗。至於俄羅斯一方,更是不可能與烏克蘭發生武裝衝突,原因是,烏克蘭的基輔地區曾經是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的共同文化搖籃。早在9世紀,彼處就建立了羅斯王朝,而且此後俄羅斯還繼承了羅斯的稱號。 表面上,烏克蘭確實有一股親美的力量,要求盡快向歐盟靠攏。實際上,烏克蘭西部的部分年輕群體長年受到西方一些非政府組織的培訓與資助,其訴求遠遠達不到摧毀文化臍帶與民族認同的地步。鑒於此,出現裏應外合、造成軍事張力的情況也甚是渺茫。 既然如此,北京政府項莊舞劍的目的何在呢?據筆者觀察,其用意主要是修正「不首先使用核武」的一貫立場。如果傾力發展核武,而又棄其威懾力於不用,等於自廢武功。這也是許多年來,東海、南海諸鄰國敢於頻頻頭上動土的原因。習、李政府組閣後不斷出招,顯示做法與韜光養晦南轅北轍,這或許是屢屢受周邊國家刺激的反彈,更可能是綜合實力提高的必然結果。(作者為世新大學副教授) 中烏協定 看大陸核戰略調整 2013-12-12 02:27 2013年12月5日,中國大陸和烏克蘭兩國發表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方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984號決議和1994年12月4日中國政府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的聲明,承諾無條件不對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的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政治觀察家多從中國大陸這種提法和以往不同進行分析。但就此舉的另外戰略意涵以及是否會因此開罪其他國家,則甚少綜合深入的評價。 對外提供核保護傘 中國與烏克蘭首次簽署的《戰略安全夥伴協定》,主觀和客觀上對外界傳遞了多種戰略意涵:其一,明確中國在他國遭致核武打擊時候的立場和態度,展示了中國作為大國的核武戰略之調整。明顯地由以往自身遭致核武打擊時進行核反擊,調整到誰打被保護國時候,也會採取嚇阻和報復的手段。這種微妙的調整,不是對中國原來「不首先使用核武」承諾的顛覆,而是「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核戰略政策更加具體的發展和補充。 其二,中國對外明確提供核保護傘,是在凸顯大國的責任和自信。中國提供這樣的承諾,是在盡自己兌現和鼓勵一些國家無核化的國際責任,對他國輕言使用戰略戰術核武的國家是一種更明確的約束。這對限縮核武發展和世界整個的核武平衡嚇阻有著正面的意義。 其三,中國此舉不會得罪俄羅斯?很多人提出,中國此舉也許會得罪俄羅斯,這種擔心是情理之中的。中國此舉也許讓俄羅斯略有不快,但不會得罪俄羅斯。俄羅斯甚至會因為中國此舉,有助於烏克蘭永遠放棄發展核武戰略而感到欣慰。因為按照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軍事力量對比,即便俄羅斯真的要對烏克蘭動武,也根本無需使用核武器。 無核國多一項選擇 其四,中國對烏克蘭提供核安全的承諾,政治意涵遠遠大於實際效用。中國對他國提出核保護,烏克蘭也許是第一個國家,但不會是最後一個國家。不想和無力發展核武的國家固然會更多納入中國的承諾,對宣布部分擁有和不放棄擁有的朝鮮、伊朗等國,也是問題解決方向的預示。這也許會讓更多發展核武確保自己安全的國家,在不得不放棄核武計畫時一個替代性的選擇。他們也許最終會選擇俄羅斯、美國甚至包括中國在內的核武大國的保護。但中國給烏克蘭提供的保證,讓他們多了中國的一個選項。 另外,中國的核武保護立場,在戰略層面更像是一種政治宣示。因為任何有核武的國家都不可能輕易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俄羅斯沒有必要使用,歐美不會使用。中國核武保護策略的宣示,無非是使整個核武世界的核平衡多了一個更加明確的制衡而已,儘管和烏克蘭的協定宣布之前,這種對任何無核國家的制衡都業已實際存在著,不會因中國的這項宣布,變得更加安全。 總之,中國和烏克蘭簽署協定,展示中國作為大國的國際責任,讓無核國家放棄發展核武更有安全感,讓有核武的國家,更加謹慎使用自己的戰略戰術核武器。對外是強勢約束,對內是自我克制;更重大的意義在於為伊朗和朝鮮的不得不放棄核武發展提供更多的替代選項。核戰略的微調和豐滿,將讓中國的外交、軍事戰略有更大進退裕如的空間。(作者為大陸時事評論員) 北京向烏克蘭提供核保護傘之說,並非空穴來風,也不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赫然成為全球第三核武大國。其核武數量超出中國大陸英國法國的總和。上世紀九十年代中葉,美俄英三國都做出書面承諾,為烏克蘭廢置核武創造條件。北京與巴黎也以外交照會的形式作出類似的承諾。 烏克蘭在恢復獨立之初,本來對六四慘案陰影籠罩之下的北京不很重視,以致在廢核談判的過程中,基輔只向美俄英法提出核保護傘要求,似乎完全不把北京放在眼內。 在中國大陸,許多論客也因循陋習稱烏克蘭為小國。還有一名自以為代表北京利益的香港資深媒體人無端肆意胡謅,竟說烏克蘭西部之人親波蘭,「從心理歸屬上看,西部烏克蘭人更認同自己是波蘭人,那里通用的語言是烏克蘭語,人口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歷史上一直仇恨俄羅斯的猶太人」云云,可謂顛倒黑白,語無倫次了。 二十年過了,的確是彈指一瞬間。如今世殊事異,烏克蘭總統在本國國內親歐盟民眾大舉示威之際,不避風險前往北京,顯然是深思熟慮之後的戰略抉擇。說白了,親歐也好,親俄也罷,烏克蘭要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援助最有效的途徑莫如直接經過北京。 無情的現實是,不論歐、俄、美,都沒有能力或者意願足以向烏克蘭提供立竿見影的資金。烏克蘭總統前往中國大陸談判是唯一的立即可行之策。 日本企圖勾結波蘭湊合反對北京的軍事同盟,固然是昧於北約歷史的十二歲男孩的天真念頭。北京固然有能力援烏,可以沉重間接打擊日本、疆獨、藏獨、台獨。但是,歐洲對北京勢力延伸到歐盟所長期虎視眈眈的烏克蘭,絕對感到不痛快。 說到底,歐盟目前不覺得俄國是大問題,而中國大陸的任何涉烏舉措都可以觸發歐盟的激烈反彈。北京因此頗有必要與德法兩國就日本問題與烏克蘭前途進行掛鉤式的全盤談判。 作 者 是 旅 居 北 美 的 業 餘 文 化 工 作 者 圖一,烏克蘭總統光臨北京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