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31 12:41:38瀏覽1240|回應2|推薦1 | |
政府近期在短短數個月之間由宣稱要對 TMC以標榜提升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做為成立宗旨,確是人人樂觀其成的偉大夢想。雖然夢想是發明與創新的原動力,夢想若脫離現實,最終恐將僅是一場白日夢,甚至演變成一場惡夢。 按照TMC初步公開的構想,是要引進美光或爾必達的技術投資,將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由僅能代工生產記憶體的模式,提升至可以自主研發製程技術的水準。構想完美, TMC的籌備者亦自訂若虧損逾150億元,立即停損的退場機制以示負責(虧錢了事,也算負責?)。然而,在商言商,技術研發能力與產品專利是科技業生存的最大本錢,美日廠商可有真心誠意,願輕易將其賴以維生的法寶,以區區數十億新台幣賣斷或合作的方式,將最尖端的技術移轉給未來的可能競爭者嗎? 技術研發無速成捷徑,僅憑花費鉅資亦無法換取永遠不斷層的know-how。在電子產業極度競爭的生態環境裡,TMC勢必無法長期與美光或爾必達維持既合作又競爭的經營模式,否則TMC壯大以後,美光或爾必達如何維持自身業績的成長? 長久以來,台灣的電子業憑藉國內高儲蓄率帶動資本取得容易的優勢,不斷燒錢購買設備,卻只能從事附加價值較低的代工生產。若欲提升科技產業的投資層次與獲利水平,政府與業者仍須將眼光放遠,先從發展基礎科學教育著手,進而重視科技人才的培育與延攬,除了投資生產設備以外,更需捨得增加研發經費的支出,始能實現技術不求外人的夢想。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