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論開放三通拯救台灣經濟之效益】-- (獲登3/31聯合新聞網首頁)
2008/03/31 08:06:55瀏覽827|回應1|推薦2
一、當前台灣經濟內需不振的原因

讀過經濟學的大眾都知道:生產的三要素是土地、資本、人民(勞工) ,國際經濟學家亦極力主張「比較經濟利益理論」。商人無祖國,只要哪裡的生產成本低,哪裡有商機,廠商自然就往那裡去發展。

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加工出口業包括紡織、電子裝配、五金、製鞋、腳踏車、化工等等勞力密集及高污染產業佔有國民生產毛額極大的產值,當時美國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紛紛來台灣投資設廠,為的就是利用台灣相對於美、日國內較低廉的製造成本、寬鬆的勞工法規及環保意識。

經過全民的勤儉奮鬥,當台灣在1990年代擠身開發中國家之林,國民所得提高,物價上漲,勞工成本提高,以及環保意識提升以後,已漸漸喪失比較利益的誘因。因此,不但美國及日本廠商減少對台投資,台灣本土企業家亦不顧當時政府戒急用忍的政策,紛紛利用境外子公司的投資管道,迂迴前往勞工低廉的中國大陸設廠投資。結果,造成台灣產業外移,導致島內產業空洞化,基層勞工失去許多就業機會,人民消費能力衰退,經濟表現形成內冷外熱,財富所得呈現M形分配的現象。若說政府遲遲未開放三通而造成台灣今日經濟的不振,不如說是廉價的中國工廠吸引台灣產業外移,導致國內經濟蕭條來得恰當。 

二、 開放三通的迷思
誠如本次總統大選第一次辯論雙方候選人所言,大家都體認:其實,三通中的郵電早已暢通,通商亦已明通或暗通,當前只剩通航未通。如果新政府加速開放通商,連擁有關鍵技術的電子產業亦全面外移,恐將使上述島內產業空洞化的情況更加惡化,值得深思而後行。日本的產業空洞化造成景氣蕭條,歷經十餘年至今尚未恢復元氣;美國製造業淪亡,國民生產毛額以服務業為重,進口產品佔國內消費之大宗,甚致連後端服務業(如客服中心)亦外移至菲律賓、印度等工資低廉國家,埋下今日經濟問題的遠因 -- 此等現象亦值得台灣當局引以為戒。

至於未來兩岸航線開闢以後,通航除了方便台商與觀光客往來之外,究竟可為台灣帶來多少經濟發展的效益?因為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台商的事業重心仍在於佈局大陸,通航只是讓台商覺得前往中國投資更方便,勢難吸引台商回歸。中國人口是台灣的六十倍,基於大陸客的消費能力、台灣國家安全與社會治安的考量,假設通航以後,台灣每日開放1000名大陸客來台觀光,每位遊客停留7日共消費1000美元計算,預估一年的觀光消費總額約為36千萬5百萬美元或100億新台幣,該數字恐會讓人大失所望。更何況通航之後,台灣前往大陸觀光旅客人數或許將超過陸客來台人數,部分抵銷國內消費與外匯收入的效果。

三、開放金融業投資大陸是補藥或毒藥
由於中國是一黨專制的國家,金融發展體制與監理制度仍未健全,且值此歐美經濟學者擔憂中國經濟過熱有泡沫化虞慮之際,若貿然開放金融業投資大陸,對大陸當地企業提供融資,債權是否可以確保,台灣存款人及銀行股東的權益是否會受損,等等複雜問題亦值得深思。

未來新政府如能將經濟政策聚焦於促進國內產業升級,獎勵台商回國投資,鼓勵青年發展精緻農業等可普遍增加國內就業機會的措施,應比開放三通的過時政策更能顯現具有前瞻性的經濟效益。

四、兩岸恢復談話有益穩定現況

台灣企業家及技術人才以發展台灣經濟的成功經驗,匯集數仟億美元的鉅額資金,在中國進行投資,協助中國發展近代經濟,對促進中國近代的經濟繁榮,實在是功不可沒。中國非但未回饋或感激台灣的善意,反恣意以強權姿態在國際社會孤立台灣,更以數百枚摧毀性飛彈瞄準台灣,欲以軍事武力威脅台灣接受其共產極權統治。中國的魯莽態度與霸權,已損害台灣的安全,中國要使用強硬的手段奪取台灣的土地、人民、主權,已違反當今各民主國家尊重人權與由人民自己決定政治前途的世界潮流。

顯然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前提下,兩岸可恢復談話,但台灣必須堅持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才對得起選民,而大陸必主張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才對歷史有交代,因此一中各表必無交集。現階段的兩岸談話,應該著重於兩岸事務的異中求同,以及加強兩岸在國際舞台的互助合作,製造雙贏的氣氛。至於兩岸統一的時間表,誠如鄧小平所言,留給下一代子孫的智慧去解決吧!兩岸通婚日益流行,相信居於同源中華民族之感情,透過共通的語言文化,經由密切的往來交流,彼此更加了解對方的立場,未來的統獨問題自然迎刃解決。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ulu&aid=1739877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你該每天看經濟日報或工商時報
2008/03/31 22:37

李登輝和陳水扁搞了個「戒急用忍」、「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積極管理,有效開放」政策,結果越投資越多事什麼原因呢?為什麼不完全禁止呢?這就是「勢」。逆勢者亡,除了你他們誰都不敢逆勢。開放三通其實在2000年以前就該做了,現在開放效益其實已不大,問題是不開放再過兩年經濟大概會急速墜落接著財政可能崩潰,一斤米10000元的日子大概就不是夢了,你喜歡嗎?


秋 實(gulu) 於 2008-04-01 06:12 回覆:

研究一個經濟問題需要客觀的長期觀察,不宜隨著媒體追求一時熱門話題的主觀報導,而失去自己獨立分析判斷的能力。再者,閱讀資訊的來源應提升至涵蓋國際媒體的層次,才能有更宏觀的視野。經濟政策的擬定需要以國家的長期利益及全體國民的福祉為依歸,而非附合媒體的隨興報導尤其當媒體代表私人利益團體發言時,執政者更應維持審慎超然的立場。 

十多年前,國民黨政府受制於報紙輿論不成熟的主張,全面開放新銀行執照,讓財團與銀行掛勾,造成今日中興銀行、萬泰銀行、中華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經營不善的弊案,即是一例。民進黨政府推出限時限量的二次金改政策,賤賣官股亦有違反市場機制,飽受金融專業學者的嚴厲批評。台灣金融業是保管平民百姓存款的機構(富貴人家可能將大部份存款放在外國銀行帳戶),多年來歷經金融風暴與雙卡問題的折磨至今尚未痊癒,現階段開放金融業前往大陸投資,更須仔細評估,才不會重蹈病急亂投醫、越醫病越重的覆轍。 

民進黨執政八年,政績不彰,已被選民用700萬張選票拋棄了!畢竟台灣朝野對立由來已久,國會淪為口水戰場空轉多年,全民寄望馬總統能善用未來府院全在執政黨掌控的優勢下,深思熟慮找出台灣經濟不振的真正原因,推出最具效益的經濟政策 (這是拙著的重點所在),為台灣創造第二次經濟奇蹟。 

 感謝你的回應,拙著僅是一篇探討當前台灣經濟現象的個人淺見,當中仍有許多值得大家討論的空間,請大家多多指教,也希望馬總統能聽到許多小市民不同的聲音(很可惜馬總統的部落格只允許好友才能回應) 

 P.S. 當然,生在台灣誰也不願見到衛生紙比鈔票還貴的日子來臨,否則那時候大家直接用鈔票當衛生紙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