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1 12:05:21瀏覽2978|回應3|推薦17 | |
2012年雙英對決,選民怎麼看待馬英九與蔡英文? 選舉不是選聖人,任何政府的領導者,都有它性格的缺陷,選民真正要選的是方向。 雙英都有陰柔之氣,都是瞻前顧後,都無法展現陽剛的決斷力。雙英都是高學歷,都重視形象,但也都有能力和性格的侷限。然而雙英最大的不同,是在對中國和世界的態度。所以二○一二年的選舉,也影響到台灣未來的走向。 馬英九把台灣的希望寄託在中國,認為開放兩岸自由投資和促進雙方緊密貿易,是台灣唯一的出路,這當然是包含開放陸生和陸客。在馬英九執政下,統一是終極的目標,這不僅是國民黨的黨章所載,而且三年來對中國大陸開放速度和對中國特使的態度,都印証這點。而蔡英文在這方面是採比較謹慎的態度。所以選民對中國的看法,影響到這次的選舉。 去過中國大陸的人,都知道中國大陸的硬體進步非常快,GDP是世界第二位,是一個世界經濟強國,然而其他呢? 今天偶然看到一個統計 [1]: 中國人均收入世界排名: 1960年第78名, 1970年第82名, 1980年第94名, 1990年第105名, 2008年第106名, 2010年第127名; 但反觀中國GDP世界排名: 1978年第15名, 1990年第10名, 1995年第7名, 2000年第6名, 2007年第4名, 2010年第2名。 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統計: 當代中國官民比例之高舉世罕見。儘管統計資料的來源各不相同,但官民比例的數位大致差不離,如從縱向看,中國官民比例在: 漢代是 1:7948人, 唐代是 1:3927人, 明代是 1:2299人, 清代是 1:911人, 1949年是 1:294人 (一說是1:600人), 而今天是 1:30人 (一說是1:28 人), 有個別地方甚至達到了空前的1:9人(如陝西省黃龍縣是9個農民供養1個幹部); 從橫向上看官員比例,1999年 中國是 1:30人, 印尼是 1:98人, 日本是 1:150人, 法國是 1:164人, 美國是 1:187人。 現代中國的官員與人民的比例,是中國漢代的250倍,是唐代的130倍,是美國的6倍,是日本的5倍。中國的GDP是世界第二位,但是人民的均所得是世界的第127名。比非洲的一些國家還低。 中國的GDP是由貧富不均撐起來的。今天看殷乃平在蘋果日報的一篇文章: 中國由於生產力的成長落後於貨幣供給的成長甚多,資產性通貨膨脹與消費性的通貨膨脹並生;人民幣的升值、工資水準的攀高、加上不動產價格的飆漲,迫使勞力密集產業逐漸外移;留下的產業面臨升級與轉型的壓力,經濟發展出現短期的青黃不接,失業率的提高與通膨的持續存在,將形成難解的問題。此外,由於政治不民主,社會並不穩定。 依據經濟部的統計,到二○一一年台灣的對外投資竟然百分之八十二在中國大陸,而且馬政府執政的這三年,由百分之六十八增加到百分之八十二,把台灣的資金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此外,根據財政部的統計,馬政府這三年來,台灣對美國、日本、歐洲的貿易,嚴重萎縮,只有對中國的貿易成長。但是在ECFA生效後,反而對中國的貿易又倒退,令人納悶。 在馬政府的執政下,台灣越來越像中國,非常重視官僚的福利,表面上GDP有點成長,但是這是台灣接單,大陸生產的結果,只有有錢的資本家獲益,台灣勞工無法受益。台商在中國大陸養了一千四百萬勞工,但是台灣本身勞工失業嚴重,薪水退回十二年前。 台灣未來會如何?也許二○一二年的選民的選擇,是一個關鍵! [1] http://goedit.boxun.com/forum/201106/boxun2011/175182.s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jkt921/article?mid=12413&prev=12414&next=12402
[2]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518780/IssueID/20110711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