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的追尋---川震的思索
2008/05/27 23:17:12瀏覽692|回應1|推薦18

這次的川震,許多人都埋在地底下,不分老人、小孩;不分壞人、好人;不分女人、男人。這可以用佛家的共業來解釋嗎?

回想當年歐洲的里斯本大地震,使許多知識份子心靈震動,他們無法理解,既然上帝是仁慈的,為何剛出生的純真無邪的小孩和做過許多善事的公民,還要被掩埋在地下?為何不見上帝懲惡揚善?因而產生了宗教理性主義,康德也是因經歷里斯本大地震,而對宗教看法,有著極大的轉變。

九一一後,許多美國人離開了教堂,他們不再相信仁慈的上帝。可惜台灣的九二一、這次的川震,很少看見兩岸知識份子,有任何哲學、宗教、政治上的討論和反省。我們認真地思索生命麼?

在此特別貼一篇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我在報上寫的一篇文章。

=======================

                                       夢的追尋

浪淘沙 

寒夜萬籟聲,飄盪心萍。日伸冤訟夜披經。

猶論千年陳舊事,痴笑辰星。

無意世間名,只為留情。醉揮仙杖百神迎。

但學老君留數語,吟與風聽。 

 

這是在去年歲末寒流來襲後,晚上讀書自娛所寫的一闕小詞。 

靜寂的寒夜,往往像一面清澈的心靈明鏡,照清內心深層的自我,從而燃燒對生命濃烈的情緒。人生對理想的痴醉、對不俗的追求,不是大抵源自尋夢的夜晚,在萬籟聲中來自幽微的神秘召喚?九二一大地震和總統大選白熱化後,台灣所需要的,不正是一份浪漫、一份理想、一份歷史明鏡下的清醒、一份不庸俗的堅持和追求? 

我們奢求有一個夢:那就是台灣經過一段啟蒙時期思想深刻煉化的過程後,浴火重生。每一個知識份子都投身其中,由涓涓細流匯成大海,從而使台灣成為全球文化上、科技上、政府效率上的奇蹟,在世界上、在歷史上發出熠熠的光芒,就如同當年的雅典和羅馬一樣。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朝的長安,不過六十萬人口,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長安的有名,不在它是大唐帝國的首都,而是因為它有李白和杜甫。就如同今天雅典的有名,是因為它曾經有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樣。 

一千年後的世界,人們將如何看待和記載台灣或台北呢? 

-----二○○○、二、二十五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otius6033&aid=1907284

 回應文章

閒雲遠山自相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捨之情
2008/05/28 09:30

其實,除了對川震有不少憐憫與不捨之情外;

還有一種無以表述的心緒。

想到是李白的故鄉,是杜甫築草堂居住之處,是多少騷人墨客流連賦詩書文之地------

總覺得是大地對人類的哀嚎與控訴!

魯直(grotius6033) 於 2008-05-30 05:21 回覆:

中國一直走台灣發展經濟,犧牲環境的錯誤道路。九二一沒有給台灣啟示,川震沒有給中國啟示。

大地對人類的「文明」已不堪負荷。甘地寧願印度回復純樸,而不願追求英國的文明。他認為印度追求英國的文明,人類還要八個地球。

四川的災難,中國人不願去思索他們可能的未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災難等著它。中國在世界各國搶石油,已經飲酖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