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二回 御劍飛仙尋荼蘼
2011/03/18 14:28:00瀏覽338|回應0|推薦7

 

劍仙非禪久居崑崙山,知他所說非假,他心想:「在崑崙絕頂卻有一個瑤池,不過那裡地勢極高空氣稀薄,別說是人,就算是鳥禽也飛不到那裡,若非仙人無法上得,凡胎豈能在那居住;不過卻曾聽聞:瑤池之畔住著一位隱世大仙,人稱瑤池神母,常借所栽千年以上的蟠桃練氣修真,術法、武功甚是了得,想要取千年蟠桃絕非易事!」

 

正當劍仙煩惱之際,心念一轉,思索道:「小娃兒命在旦夕,若先去瑤池取千年蟠桃,恐行不通,不如先至福建南少林寺找那拈花禪師尋七彩荼蘼。」

 

那南少林寺的「拈花禪師」與劍仙非禪,在二十年前曾於峨嵋金頂以劍爭鋒,比劍之時,他們雙方暗暗佩服彼此的劍藝,卻也因此而結識成了莫逆好友,但劍仙隱居崑崙山,拈花卻在福建閉關參禪,當時劍仙的「御劍飛天」術尚未登峰造極,不能長途飛行,二人相隔千里,因此竟有二十年未見!

 

只見劍仙非禪催動術法「御劍飛天訣」,「無塵劍」凌空而起,他抱著小童一躍佇立劍上,無塵劍如大鵬展翅般向天際急飛而去!

 

塞北四奇見到劍仙御劍而飛,驚得一時說不出話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這世上竟然有人能御劍飛天,原本以為那「劍仙」的稱號只是尊他劍術精妙有如仙人,今日一見才知他那「劍仙」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其實劍仙非禪宅心仁厚,若不是他手下留情,就算塞北四奇是九命貓也不夠死!但卻因此累得那小童身中奇毒。

 

「無塵劍」飛行的速度極快,不到三個時辰,便來到了福建境內。

 

福建境內的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不僅全年景色美不勝收,隨著四季交替,陰晴風雨,其山川景色亦變幻莫測,瑰麗多姿。

 

古人說:「水有三三勝,峰有六六奇」,這「奇秀甲東南」的勝景劍仙非禪卻無心一覽,頻頻低頭顧看小男童的傷勢,只見他臉色紅潤,看起來不似身中奇毒,原來是劍仙以「玄陽真氣」護住小男童心脈,讓小童的心肺功能正常運作,雖然看起來臉色紅潤,但實際上毒患未解。

 

劍仙見他臉色雖然紅潤卻仍然昏迷不醒,於是從大袖之中取出一只玉瓶,倒出三顆金色藥丸讓他服下,此乃劍仙所煉的「九陽金丹」,這金丹是以千年雪參為君藥,佐以十全大補之方經七七之日煉製而成,不但能益氣養營,還能增強內力,但是平常人是千萬服不得,若無明師授以「引火歸元」的內功心法,最後必會過補動火而亡。

 

小男童服了金丹之後,藥力化成了三道真火,在他體內百穴經脈之中竄流,與體內的「玄陽真氣」相互衝擊,這一衝擊讓男童體內的十二脈貫通,經脈一通便緩緩甦醒。

 

劍仙溫和的問道:「小娃兒!覺得如何?」

 

小童答道:「覺得身上有三把火在燒,還有一個大火爐在肚子裡!」

 

劍仙笑道:「不怕!不怕!我現在就傳你玄門正宗的內功心法,好讓你引火歸元,就不會覺的有火在燒了!」

 

那小童雖在病中,記憶背誦能力卻異於常人,玄陽神功的口訣一共有三千餘字,劍仙念了三遍給他聽,他竟然能一字不缺的背誦出來。加之劍仙又細心指導,小童已能漸漸地將三道九陽金丹所生之火導引歸至丹田。

 

劍仙見他天生如此聰穎,內心自然十分歡喜,劍仙一生從未收徒,此時卻生起了收他為徒的念頭。

 

他二人,一老一少御劍而飛,不一會兒,便來到了福建莆田九蓮山少林寺。隋朝末年嵩山少林寺的十三棍僧勇救唐王李世民,自此之後少林寺以禪宗和絕世武功而得到「天下第一名剎」的美譽。這座少林寺建於明代,原本是嵩山少林寺下的十餘個書院之一,後來派了僧人南下福建興建少林分寺,但因寺中僧人武功了得,所以又有南少林之稱,自此之後南北少林遙相呼應。

 

        劍仙向應門的知客僧說明來意,只說是有要事求見拈花禪師,那年輕的知客僧答道:「太師叔已經閉關多年,所以不便接見外客!道長請回吧!」

 

        劍仙見他有意刁難,所以默然離開,他心想:「早在數十年前拈花禪師已開始閉關,算一算離他出關之日已近,但那知客僧卻絕口不提,卻不知為何?取七彩荼蘼之事卻不能再拖延,看來只好失禮了!」

 

        劍仙先將小童安置在九蓮山下的一戶農家,然後飄然而入寺。劍仙為了不驚擾寺僧,所以再度御劍而飛,片刻之後上了後山的「落花台」,那落花台乃是拈花禪師閉關之處,劍仙從天飄然而降,一落地便聞到陣陣花香,欲再踏前一步,眼前突然出現二條身影,二人年約五十幾歲,一名身著灰色僧服,另一名著青色僧服,他們看似貌不驚人,但是所露的這一手輕功,便知他們內功精湛。

 

        劍仙非禪抱拳一揖客氣地道:「貧道非禪,見過二位大師!」

 

  那灰袍僧人卻微笑不答,只在一面山壁上用指力寫了一個「佛」字,劍仙知他所使的功夫,正是少林七十二絕技當中的「鐵指禪勁」,鐵指禪勁是一指禪功的基礎內功,練到爐火純青時五指可任意在石上寫字。 

 

這時,另外一位青袍僧人卻在「佛」字旁邊加了一個「不」字,那灰袍僧人又把「不」字改為「非」。

 

劍仙知他們有意要考他武功及禪理,所以當下運起玄陽神功,手中拂塵輕揚,剛從花樹落下的花瓣紛紛飛向山壁之上,登時將上面這些字全部抹去!

 

用手指在石壁之上寫字已是極難,劍仙卻用花瓣如此柔軟的東西,在堅硬的石壁上把這幾個字給塗去,那更是難上加難之事,而劍仙所練的玄陽神功,能以柔克剛,所以能把石壁上的字給抹去!

 

二僧見狀內心暗驚此人內功如此了得,一回神,劍仙卻道:「見相,非相,是名真相!佛,非佛,是名佛!」

 

那青袍僧人莞爾道:「非禪道長不但藝業驚人,還精通禪理,令人十分佩服!」

 

那劍仙非禪自從與拈花禪師結為好友之後,便常與他泡茶參禪,後來劍仙隱居崑崙深山之中,每日除了煉丹習武之外,便是研讀佛經,二十年來已把三藏十二部經典讀完,深覺佛法精妙,內心不禁十分欽佩佛陀的智慧。

 

二僧人一揖道:「道長武功禪學皆勝我二人一籌,接下來這一關,請小心了!」

 

話一說畢,二僧退至一旁,四周情境突然變化,劍仙進入一個異空間,異空間之中開滿了荼蘼花,有雪白、酒黃,火紅等色,當真是色香俱美。劍仙心想:「這個異空間定是拈花禪師以術法所變,看來是想要考考我的武功是否有進步?哈!」

 

這時,突然出現一名面無表情的黃袍僧人。劍仙一看,此人正是多年好友「拈花禪師」,但心念一轉道:「看眼前此人面無表情,而且完全感受不到禪師身上所發出的靈氣,想必也是術法所化!」

 

異空間之中拈花禪師沒讓他多想,只是輕輕一抹微笑,手中所拈的一朵荼蘼花隨著花香化成一把劍器,劍仙識得此劍,當年在峨嵋金頂之上,拈花禪師曾以此劍連敗數名世上最頂尖的劍客,成為天下第二劍客,就連劍仙非禪也敗在他的劍下。

 

劍仙心知此人乃術法所變,但荼蘼所化之劍劍氣靈動,劍仙不敢待慢,背上無塵劍出鞘,雙方對峙良久,突然劍仙察覺荼蘼劍劍氣轉弱,劍仙把劍一橫,右手輕觸劍刃三寸,使的正是「玉虛劍法」中的「玉蕭橫鳴」,此招以守為攻,後發制人。

 

拈花禪師使出拈花指,這指法是南少林十七大絕技之一,源自嵩山少林寺,因為年代久遠加上戰亂,原本的七十二種絕技大多失傳,如今在南少寺中存留下來的只剩這七種。

 

此一套指法取意自佛陀拈花,迦葉尊者微笑的禪宗公案;拈花指屬陰柔指勁,專門練指頭上拈勁的一種功夫。練此指法時必須內外功兼修,陰柔與陽剛之勁兼具。指功成就之後二指拈物,無論是什麼堅實之物,都能應拈而碎。拈花禪師自幼修習此功,還以此自創「拈花劍法」,二十年前曾仗此劍法在峨嵋金頂稱雄。

 

這個拈花禪師雖是術法所化,但此指法卻能傷人於無形,拈花禪師右手持劍,左手無名指在母指之內,如佛陀拈花一般。只見劍仙輕輕一劍劃空而過,劍氣雄渾充沛,直刺天突、鳩尾、氣舍等穴,劍氣一至,皆被禪師以拈花指力消彌殆盡。

 

劍仙見狀,心裡暗暗吃驚,心想:「此人只不過是術法所化,竟然能破玉虛劍法,哈!看來不出極招,是難破此陣了!」

 

只見劍仙向上一縱,飛上天際,舞劍成圓,有如混沌初開,太極生陰陽,正是「玄陽劍法」中的「太極之初」,玄陽陽剛之氣沛然於劍氣之上,凌空而下,將拈花禪師籠罩在劍氣之中,登時,化境消失,術法立破。

 

劍仙非禪見異空間消失,自已仍然站在原來的位置上,心裡不禁暗暗佩服拈花禪師的武功及術法如此了得!

 

這時,眼前出現了一張木桌及二張木椅,木桌之上放了一壺水,及一小罐茶葉,木桌旁卻放置了一個小火爐,只見一名面目俊秀,鳳眼生威,黑眉如劍的僧人已端坐其間,笑吟詩道:「枯木花開劫外春,倒騎玉象趁麒麟。而今高隱千峰外,鷓鴣啼處百花新。」

 

詩一吟罷那僧人續道:「多年不見,你的劍術竟然到了登峰造極之境了!哈哈!如果貧僧不是用術法化體,早就被你一劍刺死了!」

 

說話之人,正是甫出關的拈花禪師,自從二十年前在峨嵋金頂比劍之後,就怕其他武林上有心人士前來挑釁,回南少林寺後就閉關不出,住持至善禪師見江湖人士常上山指名要找拈花禪師挑戰,於是命二僧保護師叔拈花禪師的安全,這二僧雖然武藝不弱,但如果遇到頂尖人物卻又不是對手,於是又用術法設了此關,當時他想:能破他劍法者,普天之下屈指可數,沒想到二十年來,劍仙非禪劍藝大進,卻破關而來。

 

劍仙非禪也莞爾道:「多年沒上九蓮山,想不到一見面就給我這樣的見面禮!可真讓貧道驚喜呀!」

 

拈花禪師聽出他話中之意,連忙抱拳作揖道:「劍仙老兄,小僧在此給您賠罪了!」

 

劍仙假裝瞋道:「這樣就想打發了嗎?」

 

拈花微笑道:「貧僧早就備了上等茶,來親自向您賠罪…!」

 

話未說完,拈花禪師手一揮,使的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燃木刀法」,身旁的小火爐頓時燃起了熊熊火燄,然後又將一大塊冰放進去。

 

劍仙笑道:「好刀法!好炭火!好雪水!刀是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燃木刀法;火是上等炭火;水是上等的天山雪水!陸羽在茶經上說:其火,用炭,次用勁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看來你深黯其道!」

 

拈花禪師拿起一只小罐茶然後打開,問道:「猜猜這是什麼茶?」

 

劍仙非禪一聞,答道:「是聞名天下的茶中之王大紅袍!而且是生長在武夷山幽深險峻的九龍窠內的茶樹所產,那茶樹生長在土壤適宜,終年雲霧繚繞、細泉潺潺的環境清幽之中、聽說茶樹一共只有四株,一年只產半斤,最好時也不出一斤,所以珍貴異常。想不到你卻有一罐,這一罐沒有半斤少說也有十兩,可以說是一整年的產量全在你這裡了!」

 

拈花禪師將一茶匙大紅袍放進紫沙壺中,沖上剛沸的雪水,然後蓋上,道:「你可知大紅袍的由來?答對了才能喝上一口!若答不對,這一壺好茶就由貧僧一人獨享了!」

 

劍仙非禪大笑道:「好!這是第三關!想不到要喝你一壺茶這樣難,還要過關斬將呀!不過老道人千里迢迢到此,又舞劍弄刀的,口實在是渴了!」

 

拈花禪師見好友快要發怒了,趕緊遞上一杯泡好的大紅袍,劍仙啜了一口道:「果然是極品好茶!又香又淳,不苦不澀,吞到喉嚨一寸時就會回甘!如果是神茶!」

 

拈花禪師笑道:「茶也喝了!氣也消了!」

 

劍仙知他心意,便接著續道:「這大紅袍的由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據貧道所知有兩種說法:相傳有一位太后因為腹脹肚疼,經年臥病不起。群醫束手無策,雖然用盡了仙丹靈藥皆不見起色,後用有人在武夷山九龍窠岩壁上發現了一棵神茶樹,採其茶葉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痛,皇帝為了要感謝這棵茶樹,命大臣帶了一件御賜的大紅袍,前去向神茶致謝,並賜此茶為大紅袍。另一個傳說是:一位山廟的廟公用了九龍窠的神茶醫好了一個趕考的舉子,後來那個舉人金榜題名,為感謝神茶的救命之恩,將皇帝御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之上,故名大紅袍。」

 

拈花禪師又為他斟了八分滿的茶,然後道:「好友隱居崑崙山多年,卻也能知這些趣聞,實在不簡單呀!」

 

劍仙非禪茶也喝了,舊也敘了,話題一轉正經八百地道:「貧道千里而來,實是有事相求!」

 

拈花禪師見他正經八百,神情嚴肅,定有要事,所以收起笑臉,道:「何事讓劍仙眉頭深鎖?」

 

劍仙非禪將小男童中毒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拈花禪師問道:「現在那小娃兒在哪?讓貧僧瞧瞧。」

 

劍仙心知拈花醫術不凡,所以立即下山將小男童帶來,拈花禪師為他把了脈,然後道:「小娃兒的左手寸脈洪大,充實有力,來時盛大,去時稍衰,此乃陽熱亢盛之徵!想必是七里離魂香之毒所致,貧僧煉有「百花凝露丸」,可以讓他病情減緩。」

 

小男童服藥之後,拈花禪師又以少林「洗髓經」內功為他療毒。這洗髓經相傳是禪宗初祖達摩所撰寫,達摩祖師東來中土後落跡嵩山少林寺,面壁禪修九年,以致連石壁都留下了他的影子。達摩在神功成就之後,留下了兩卷秘經,一是「洗髓經」,二是「易筋經」。「洗髓經」是內功寶典,之後傳歸二祖慧可大師,所以未傳於世。而「易筋經」為外修之書,所以留於少林。

 

拈花禪師在一次因緣際會之下習得此功,數十年下來內力已深厚無比。

 

此時,拈花禪師頭頂紫氣氤氳蒸騰,水化為氣,氣又凝成水,水又結成冰晶,只見紫色冰晶籠罩他二人周身,煞是好看!一股雄渾無倫的內力在小男童體內運轉,將九陽金丹餘火引至丹田,然後與劍仙非禪所度之玄陽真氣合而為一。

 

雖然小男童已經學會了一些基礎內功,可以將九陽金丹之火引至丹田,但是引火歸元的深澳內功,可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學得熟稔,因此遠水救不了近火,幸好拈花禪師以洗髓經的精妙內力將之化解。

 

小男童登時覺得眼前一亮,精神為一震,全身輕飄飄,彷彿飛在雲端一般;不久在洗髓經的內力催化之下,百花凝露丸的藥效起了做用,二者交融,再加上玄陽真氣及金丹作用,才免強將毒性壓制,不再擴散。

( 創作武俠奇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eencontinuity&aid=499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