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的衝擊,加上經濟不景氣,以及部分家長擔心孩子感染腸病毒等因素,致原本6月底就出現家長參觀托育機構的現象,至今仍寥寥可數,讓許多托育機構下學期的招生人數明顯不足,也為托育機構的經營抹上寒霜。
根據民政局的資料顯示,台北市出生人口數在民國90年,還是死亡人口數的2倍,但隔年起即開始一路下滑,到了去年,出生人口只有死亡人口的1.4倍,今年情況似乎更糟,直到6月分為止,出生人口僅有死亡人口的1.22倍。
少子化的結果,上托育機構的幼童人數也從90年的3萬2756人,到去年8月只剩2萬3827人,反映到北市托育機構家數上,90年的私立幼稚園有270家,但到今年6月只剩下191家,減少幅度超過30%;而托兒所家數在93年底有637家,到今年6月也只存522家,減少幅度也近20%。
客觀的人口因素讓托育機構生存不易,經濟不景氣的衝擊更雪上加霜。內湖區一家幼稚園園長就說,經濟不景氣,家長賺錢難,中價位學費的園所學生,容易流動到學費較低的公立幼稚園;反觀高價位的園所,鎖定經濟條件位於金字塔上端的家長,不景氣的衝擊反而小。
像34歲的林太太3年前生了第一胎,因為找不到合適保母,忍痛辭去工作專心在家帶小孩。現在大女兒到了上幼稚園的年齡,林太太卻因為第二個女兒才剛滿1歲,乾脆讓大女兒繼續在家,一起帶兩個小孩比較划得來,也可節省家庭開支。
這位園長又說,附近有家已經營29年的托兒所,上月底畢業典禮前,學生數只剩20多人,學生畢業後,剩下的人數更是不足以支撐營運,加上房東又要漲房租,因而關門大吉。
不只私立托育機構如此,公立幼稚園一樣面臨招生人數不足的窘境。例如內湖區康寧國小附設幼稚園,原本只招收5歲以上的大班學生,後來因為大班學生越招越少,只得開放招收4歲以上的中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