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3 23:10:05瀏覽942|回應0|推薦0 | |
2003-11 康健雜誌 60 期 在早餐的選擇上,攝取過多的肉鬆、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品,將可能提高罹換大腸癌的風險。 1. 亞硝酸鹽常超量添加 加工肉品裡的添加物最為人擔心的應該是會形成致癌物的亞硝酸鹽。 人類在17世紀就發現在香腸、臘肉等醃製肉品裡添加亞硝酸鹽,可以讓製品產生漂亮的色澤及特殊風味,因此,這種添加物一直被用到今日。 不過,亞硝酸鹽更為重要的任務是抑制肉毒桿菌生長,這種細菌極強的毒素,少量就能奪人性命。 1970年代開始,各種研究慢慢發現亞硝酸鹽在胃腸道合成強烈的致癌物質──亞硝胺,因此,各國對加工品裡亞硝酸鹽的添加量都明確訂出限制。 但為了拉長保存期限,加工肉品裡的亞硝酸鹽會過量添加,民國 90 年抽檢加工肉品不合格的項目裡,將近一半是驗出過量的亞硝酸鹽。 如果產品的保存期限是 2 個月以上,要小心吃下過量的亞硝酸鹽,或是因為放太久,亞硝酸鹽失去作用,細菌孳長而增加中毒的危險。 2. 合成食用色素會致癌? 加工肉品裡除了添加亞硝酸鹽「保色」,合成的食用色素有時候也來添上一筆,只為了讓產品「賣相」更好。 但不幸的,一些過去長期、大量使用,大家以為安全無虞的食用色素,如紅色 1 號經過腸內細菌代謝後,很可能導致腸癌,因此遭世界各國禁用。 加工肉品用的紅色 40 號,肉品在冷凍之後,顏色仍能保持鮮紅,目前是合法的食用色素。 但是 1974 年以來,發現它會加速老鼠體內的腫瘤生成,所以被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禁用,美國及一些歐盟國家則准許使用,世界衛生組織 WHO 也認為,未來需要更多研究來確保它的安全性。 常用於熱狗、火腿裡的黃色 5 號,美國的研究統計發現極少數人吃了會引起蕁麻疹,不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還是提醒消費者避免吃進含黃色 5 號色素的食品,可以降低不適的風險。 3. 防腐劑也有過量問題 肉品屬於易腐敗的食物,因此不免要添加適量的防腐劑來維持鮮度,在安全添加量之內,不容易有毒性或致病的問題。 Ø 不過,每年衛生單位抽檢時,還是發現有防腐劑苯甲酸、己二烯酸使用過量,或是驗出不該添加的防腐劑,例如依法只能用於奶油、乳酪裡的去水醋酸。 Ø 小工廠的秤量技術比較差,甚至會用「目測法」來決定添加量,不小心就用過量,或是把一些不該加在肉類食品裡的防腐劑也拿來用。 Ø 加工品的原料肉如果來自溫體豬肉,在沒有溫控、衛生條件不良的環境下製作、販售,微生物很容易快速孳長,使產品腐壞,勢必要靠大量的防腐劑才能抑制。 Ø 貢丸、魚丸、河粉等加工品,業者也會添加各國禁用的硼砂。 硼砂的毒性可能致死,而且吃進人體內會和胃酸作用產生硼酸,不容易排出而積存在體內,阻礙消化作用,長久下來會讓人食慾減退、營養吸收不良。 如果發生硼酸中毒,會出現嘔吐、腹瀉、休克、昏迷等症狀。 但加工業界的人都不敢說,絕沒有人在用硼砂! 4. 檢驗能不能保你吃得安心? Ø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要抽檢的食品種類實在太多,目前檢驗室的容納量有限,加工肉品一年只能排到 1∼2 次抽檢機會,各縣市每次平均只檢驗 5∼10 件。這樣的檢驗結果能不能代表我們的加工肉衛生安全? Ø 有 CAS 認證的產品已經由中央畜產會去檢查了,衛生局只針對非 CAS 的工廠和產品抽檢。根據往年的抽檢結果,不合格率在 5% 以下,沒什麼大問題。 Ø 一年兩次的抽檢中,有一次固定都在農曆新年前一個月進行。 廠商難道會不曉得哪時候要檢查?這樣的抽檢結果能不能代表實際情況? Ø 現在的銷售旺季不一定在農曆過年,反而是變成「全民運動」的中秋節烤肉,香腸、熱狗等賣得特別好。但是接近中秋節,衛生單位忙著檢驗月餅,對於加工肉品只能顧此失彼。 5. 減少添加物是市場趨勢 如果無法只依靠政府把關,還有什麼方法能促使廠商提供更安全的食品? 答案可能是消費者自己。 台灣消費者將產品買回去之後,常是放很久、快到期了才拿出來吃,所以像中式香腸、臘肉這些生製品,不加防腐劑還不太行。 若要期待加工食品減少一些致病添加物,促使製造產品的業者更注重消費者的健康權益,消費者的自覺與大力督促應是關鍵。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