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與神同心 2
2013/01/30 13:12:14瀏覽172|回應0|推薦3

回歸中道
我這個人一輩子特立獨行,不會依附教條或政治宗教的律法,因為這是種社會現象,是社會群體為了控制人、要獨霸權力,才有這些政治宗教的組織,所以基本上我對組織是很排斥的。

人類歷史就是權力鬥爭的血腥歷史,或者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實在沒什麼意思。
我小時候很叛逆,不喜歡講求四維八德中正中庸的中道,我認為中道不冷不熱在中間好像溫水一樣,真是無趣。

但我的外在會自律,很多想法沒有顯現出來,自己知道就好了,不像我現在這麼坦白。

孔子說:「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

我是兩者都有,有時候狂,有時候狷,沒有中間,因為我覺得中間實在太無聊了。
憶起三十幾歲時,接到林海音先生的信,要我前夫寫一篇短文介紹我(《先知》譯者)。

前夫長於以形象表達,拙於文辭,結果我自告奮勇以他之名寫了一篇,其中便對自己那種忽狂忽狷的德性坦白一番,自覺「入木三分」哩。

結果,林先生皺眉(我心眼中看到),覺得前夫太貶低我了!

哈哈,這是否是我本已設定的「自我毀滅程式」呢?

而現在的自剖,是否又正在啟動程式了呢?
如今年紀大了,經過求道,走過人生的風雨和歷練,現在比較回歸中道;這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不是我「要」回到中道,而是我「必須」這樣。

在兩極之間擺盪,會有很多矛盾出現。

我現在對自己的認識比較清楚,也較能接納自己的感受,即使在不同兩極間擺盪,我心裡也沒有矛盾,因為人有很多的面向,只要不傷害人就沒有關係,這樣生活比較有趣。

你要是覺得自己很矛盾,就麻煩了,因為這樣你會不能做決定,一直在消耗自己的精力;簡單說就是跟自己過不去,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自己打自己,沒辦法保持精力與快樂。

我現在心裡面趨於中道,比較平靜快樂,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別人的不完美,沒有什麼不能接受的。

除了神沒有別人,除了愛沒有別的

輔大宗教研究所每年秋天會選一個主題辦學術研討會。

我既不是研究宗教的,跟他們也沒有關係,2000 年不知怎麼,卻找上了我。

那次的主題是「各個宗派的修行」,我又不喜歡修行,還要發表一篇小論文,怎麼辦呢?

我也試過修行,但是沒恆心,半途而廢。我雖不是修行的人,也硬著頭皮答應參加。
我後來忽然有個靈感,寫了一篇短文,題目是〈除了愛沒有別的,除了神沒有別人〉。
這篇論文現在還在中華新時代協會的網站上。

那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忽然這樣想,現在再看,當時寫的東西跟我現在的體悟是一樣的。可見我當時已經有某種體悟,只是沒有直接悟道,然而我的感受、理智都是這樣了解。
人喜歡命名和歸類,腦子的功能就是判斷,命名、歸類、判斷、分析是我們的腦子最會做的事情;而且每一個宗教對神的了解都不同,每一家都認為自己是權威,往往排斥別人。

我深深相信,雖然我們都是神的一部分,可是祂比我們不知大多少,區區小我,如何去命名那無窮無盡、無以言說形容的祂?

祂不止是意識,不止是能量,不止是愛,祂是包含一切的,那我們如何去命名祂為耶和華、佛、上帝、阿拉?都沒辦法。

其實這比較像是一種玄想、玄思,玄想是不可說的,我們稱祂為神,祂包括所有一切,我們都在祂之內,沒有東西在祂之外。

所以說,除了神以外,沒有別人,我們都是在祂內的那個小分子。
除了愛也沒有別的,因為無論傷害或者痛苦,都是我們設定給自己的學習。

你感受沒有愛,是讓你學習愛,讓你了解愛;如果你從來沒有缺乏,一直在愛裡面,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愛。

因為你曾經沒有,你看到那個痛、那個傷、那個空虛、那個悲觀,然後你才發現,喔!原來是我們自己的眼光只看那麼一點而已,視野打開、心打開以後,那個愛是無窮盡的。
除了愛,沒有別的。沒有愛,是讓你找到愛的一種刺激與動力。

請記住這兩句神來之筆,因為當你越深入於道,越回到你的核心、本源,你必會發現它在那裡等你!

 

理想主義,宗教情操

《先知》這本書是我真正進入心靈領域的入門書。

其實我本來並不想翻譯這本書,但因為我實在非常喜歡與感動,文字很淺,意思很深,可以慢慢揣摩韻味。我還跟大哥分享,他是神父,英文非常好,但他卻不看。

我拿給朋友看,朋友說這英文詩看不懂,我覺得好遺憾。

就是因為那種找到好東西就拚命想和人分享的心情,後來我只好翻譯了。

現在回想起來,很多事情比較看得清楚脈絡。

我為什麼一直提這本書呢?

因為內容提及人生的各種面向,講得很簡短,卻很透徹深入、感人。

我記得書中有人問先知,關於孩子、婚姻、愛情等等很多問題,到最後先知已經要坐船離開了,祭司就說,請你跟我們講一講宗教,他的回答是:

「這一天我還說了什麼別的嗎?你每日的生活就是你的廟宇和你的宗教。

這就是我對宗教的認知,它不是理論,更不是辯證,而是你的生活表現出對「真善美」的信仰。

前幾年,在台灣出了紀伯倫的全集五本,有的是他用阿拉伯文寫的,有的是他到美國後用英文寫的。他的作品全部收集在一起,出版社希望我寫一個序,我就把其他沒讀過的,全部都好好的讀過一遍。

書出版以後,楊照在電台的節目邀請我受訪聊《先知》,講完後,他就笑著問我,王姐你現在還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嗎?

那時候我也六十幾歲了,但看起來還是傻乎乎的!

我基本上就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如果我不是,把人生看得很灰暗、很無趣、很悲觀、很負面,那活著還有什麼意義?

雖然理想主義者也常常受到打擊,覺得這個世界並不如想像的那麼美好,可是我還是選擇以理想主義的想法活著,我就是不放棄真善美。

這種理想主義雖不是宗教本身,卻是宗教情操。

如果沒有這種追求、渴望的話,那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2010 年,我與初中的級任兼國文老師聯絡上。我們有一段時間失聯,我出國之後,她也跟她先生旅行天下,我們在美國加州見過,後來又聯絡不上,直到她找到我了,才知道我已回來這麼久。她以前在校時就很喜歡我,她是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到任何場合一定要傳教,視傳教為職志。

我們現在有時候會見見面,有一次同學會見面,她就當著大家的面忽然問我一句,她說:「王季慶,你是無神論者?」

我嚇一跳,當時那個場合也不可能澄清什麼。

後來另外一個同學請我到她家去吃飯,也邀請老師去,只有幾位同學在,我就抓住機會,趁機把老師請到一邊,說:「老師,你上次問我是不是無神論者,我不是無神論者,不但不是,而且我還深深的愛基督,愛宗教,愛美,愛善。」

我就跟她解釋我從合一回來以後的那種感覺,跟大家一體的感受,不分你的、我的宗教,沒有種種分別,通通是一家人,以合一的愛,體會這種個別的愛,才是宗教真正的本質

她聽了也很開心,大概覺得我有救了。

我不是一個反對宗教的人,更不是無神論者,我只是不信奉、不崇拜任何特定組織性宗教裡面的神,可是我尊重任何人對於神明或者宗教的信仰,這些信仰出發點都是一樣,都是對超越的追求與渴望。

宗教最怕的就是壟斷真理,認為別人講的都是邪門異端,尤其新時代往往被傳統宗教內的人們認為是邪門外道。不過現在時代在變,能夠接受的人已經多得多了,只不過由於沒有組織,無法歸宗與認定。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726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