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保險理賠遽增、經濟受碳限制
2009/04/11 22:48:11瀏覽795|回應0|推薦1

3. 衝擊六:保險理賠遽增、經濟受碳限制

2006 10 月由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史登 Nicholas Stern公布史登報告,厚達 700 頁,鉅細靡遺地闡述全球暖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英國首相布萊爾視為任內「最重要的報告」。

史登預告,只要增溫 2℃,全球經濟生產就會減少3%,未來 0 年全球經濟將為暖化付出 7 兆美元的代價。

保險公司就是暖化的直接「受害者」。

過去 15 年,全球保險公司因極端氣候變化的理賠金額成長了 15 倍。

台灣的氣候災害保險理賠,從 4 年前2700 萬元,增加到 1 年前的 12.7 億元,3 年成長 47 倍。

史登計算,世界每排放 1  CO2,就會造成至少 85 美元的破壞。

對於企業界來說,「碳含量」跟成本一樣,是一個需要斤斤計較的數字。

長期盯住世界各國碳減量目標的環保署空保處處長楊之遠提醒,台灣產品主要的出口市場歐美日,對於減碳的標準日趨嚴格,而且還在不斷加碼減量中。

他認為這個限碳趨勢遲早會影響到台灣的經濟。

專研環境教育的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葉欣誠也警告,京都議定書前年生效後,全球已進入「受碳限制的世紀」,減碳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新指標。

包括美林與荷蘭銀行、代表 31 兆美元資金的 211 家投資機構,共同發起一項碳揭露專案 CDP,發信給全球 500 家市值最高的企業,要求他們揭露溫室氣體的排放資訊。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梁啟源比喻,「就是有一塊烏雲在那裡,總有一天會飄過來。」

企業未來終究要面對「減碳」壓力,目前,在做決策時,必須把氣候變遷以及如何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納入考量。

吃「暖」飯產業蓬勃發展

暖化對經濟不一定全然是負面效應,吃「暖」飯的產業不斷蓬勃發展,即是最正面的例子。

在創投資金的加持下,全球180 家溫室效應概念股今年股價已經上漲 10% 以上。

擁有台灣第一家太陽能電池廠的光華開發科技總經理李春生分析,10 年來,太陽能光電產業每年成長幅度超過 30%。

「沒有全球暖化,就沒有太陽能產業。」談到暖化議題,曾經風光榮登股王寶座的茂迪太陽光電事業部總經理左元淮,也不得不「謝天」。

倒數五分鐘

柳中明舉例,暖化還可能創造一些新興職業,未來的年輕人,要應徵的可能是碳交易員或氣候風水師等新工作,這不是流行,而是事實,凡是你眼睛看到的未來,一定都跟暖化有關。

一定?反對將全球暖化無限上綱的科學家,曾以「狼來了」反駁「當權」的暖化派,美國科幻驚悚小說大師克萊頓就是反暖化派的重要旗手。只是,在這場論戰交鋒中,暖化派目前佔了上風。

18 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背書下,《原子科學家公報》在 2007 年初,特別因為全球暖化,而將末日時鐘撥快至倒數 5 分鐘到 11 55 分,並將暖化與核武戰爭並列為人類文明的兩大威脅。

誠如許晃雄感嘆,全球暖化不是單純的科學問題,沒有是與非,而是一種抉擇,就像是為地球買保險,買了不會後悔的。

對鄭明典一語道破,於台灣來說,氣候變遷的重點不在變,而在於快。氣候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一成不變,過去要耗費一、兩萬年才出現的劇烈變化,如今 50 年內就可能完成。

有準備、沒準備,差很多。

雖然環保署在署長張國龍一上任就提出「溫室氣體減量法」,並在去年送到立法院審查,但在本會期尚未排入議程,政府至今也未對CO2 減量提出具體目標和時程。

立志成為全球最環保城市的倫敦,是未雨綢繆的典範。

市長利文斯頓宣示,20 年內,倫敦要減少 60%  CO2 排放量,

所有新屋必須「零碳」;市政府還提供「綠色大師」,協助市民過少碳生活。

倫敦也估計,只要海平面上升 2 公尺,整座城市就會泡在水裡,因此斥資 2400 多億元台幣整修強化泰晤士河水閘。

在海水沒有上升、生活還沒有被減不減碳掐住之前,你可能要先要準備迎接一個燠熱難耐的夏天。

英國氣象學者瓊斯 Phil Jones 推測,由於暖化加上聖嬰現象,2007 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不意外吧,這個紀錄,在過去 12 年中,幾乎年年被刷新。

「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英國浪漫派大詩人雪萊當然不會知道,他離世 200 年後,冬天遲到早退!他這首不朽的〈西風頌〉,就快要改成「如果冬天永遠不來,還會有春天嗎?」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grace127&aid=2840566